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黄竹仔
释义

基本信息

种中文名:黄竹仔

种拉丁名:Bambusa mutabilis McClure

种别名 :

科中文名:禾本科

科拉丁名:Gramineae

属中文名:簕竹属

属拉丁名:Bambusa

国内分布:产海南。生于丘陵旷地或溪旁林缘。模式标本采自海南陵水。

命名来源:[Lingnan Univ. Bull. No. 9: 12. 1940]

中国植物志:9(1):107

亚属中文名:孝顺竹亚属

亚属拉丁名:Subgen.Leleba

族中文名:簕竹族

族拉丁名:BAMBUSEAE Trin.

超族中文名:竹超族

超族拉丁名:BAMBUSATAE

亚科中文名:竹亚科

亚科拉丁名:BAMBUSOIDEAE Nees

目中文名:禾本目

目拉丁名:GRAMINALES(POALES)

纲中文名:双子叶植物纲

纲拉丁名:MONOCOTYLEDONEAE

门中文名:被子植物门

门拉丁名:ANGIOSPERMAE

形态特征

竿高5—7米,直径2.5—3.5厘米,尾梢近直立;节间长40-50厘米,幼时薄被白 蜡粉,无毛或有时被极稀疏的贴生小刺毛,竿壁较薄,竿下部的节间具许多紫色条斑,其 节下方常有一圈白蜡粉环;节处稍隆起,竿基第一至三节于箨环之上方环生一圈灰白色 绢毛,此毛环生于箨环之下方者仅见于第一节;分枝常自竿下部的第五至第七节开始,多 枝簇生,仅中央1枝略为粗长。箨鞘早落,革质,坚韧,背面幼时薄被白蜡粉,平滑无 毛,有许多紫色条斑,先端稍呈不对称的宽拱形;箨耳不相等,微皱,长圆形,从背面 观察常为箨片基部作部分掩盖,其末端近圆形,边缘具脱落性弯曲细缝毛,大耳长1—1.4 厘米,宽3—4毫米,小耳的大小约为大耳之半;箨舌高约2毫米,边缘卤裂,被短流苏 状毛或无毛;箨片直立,易脱落,略呈不对称的卵形至狭卵形,背面具许多紫色条斑,先 端渐尖具硬锐细尖头,基部近心形收窄,其宽度约为箨鞘先端宽的2/3。叶鞘被短硬毛, 纵肋隆起;叶耳镰刀形,边缘具少数放射状细缝毛;叶舌高约1毫米,先端近截形或稍 作圆拱,近全缘;叶片线状披针形至狭披针形,长8.5—15(20)厘米,宽11-16 (20)毫米,上表面无毛,下表面密生长柔毛,先端渐尖具钻状细尖头,基部近圆形或楔形。花果未见。

产地

产海南。生于丘陵旷地或溪旁林缘。模式标本采白海南陵水。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4 20:2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