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黄寿山
释义

黄寿山为中国常见姓名,寿山的意思一为地名,中国有多座山名为寿山,分布于福建、台湾、湖北等地。寿山另外有寿比南山之意,在中国的文字里有吉祥的寓意,用于人名有祈福的含义。

龙岩烈士—黄寿山

人物简介

黄寿山(1903-1931),福建省龙岩县(今龙岩市新罗区)红坊乡南阳村人。

人物生平

1929年参加革命斗争,不久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随后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时任南阳乡苏维埃政府主席。参加了闽西革命根据地的反“会剿”斗争、土地革命斗争和中央苏区的反“围剿”游击战争。1931年春夏之间,因闽西苏区“肃社党”事件在龙岩县红坊乡黄坑村蒙冤罹难。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在重新审理该事件后为其平反,追认黄寿山为革命烈士。

教授—黄寿山

简介

黄寿山,男,江苏泰县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是老三届的高中生,1968年毕业于江苏省姜堰中学高中部,毕业后回乡务农。1972年参加工作,任江苏省泰县洪林公社农业技术推广站公社植保技术员。1975年主持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利用赤眼蜂防治棉铃虫技术研究”,1978年获江苏省科学大会科技成果奖。恢复高考后,于1978年考入江苏农学院,1982年7月毕业于江苏农学院植物保护系;1982年毕业后留校任教。于1983年3月至1984年1月,考入农牧渔业部在西南农业大学开办的日语中级班,培训1年,取得优异成绩结业。1985年考上江苏农学院植保系昆虫学硕士研究生,1988年7月在安徽农业大学获昆虫学硕士学位;1989年考入华南农业大学博士研究生,1992年在华南农业大学昆虫生态研究室获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95年12月任副教授。1997年副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参加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1999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2001年任教授,2002年任博士生导师。2004年10月至2005年10月以中国教育部公派访问学者身份在日本冈山大学研修一年。

黄寿山教授长期从事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研究,已发表学术论文96篇,专著1部,参编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3部。在昆虫种群自然生命表的编制与分析,以及种群系统控制模拟方面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已经在赤眼蜂生态化利用方面研究了30多年;在有机农业、化学生态、农业害虫生态控制方面有深入的研究;对宏观生态学和生物多样性研究具有独到的学术见解。

1999年4月2日,完成国家发明专利一项,名称为:早熟素杂氮硅三环修饰物及其制备方法。发明人:孔垂华;黄寿山;芦永辉;胡飞;骆世明。专利号:ZL99116110·6;国际专利主分类号:CO7F7/00。授权公告日:2001年11月7日。《发明专利证书》的证书号为“第75956号”。

2000年12月30日获广东省自然科学二等奖一项,项目名称:害虫种群系统控制。主要完成人:庞雄飞;梁广文;曾玲;吴伟坚;黄寿山;汤才;田明义;张茂新;何余容;陶方玲;张坚;尤民生。该项目自1981年1月1日起至2000年12月31日止,历时20年。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基金等的资助下,在导师的带领下,经过几届研究生共同努力,终于在世纪之交获得了广东省自然科学的最高奖励。形成了害虫种群控制的系统理论。害虫种群的类型覆盖了水稻害虫、蔬菜害虫、果树害虫、入侵性森林害虫等多种不同的生境类别。对于指导农业害虫的综合治理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科学的实践意义。其理论成果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在国际上也未见先例。

近年来主要研究方向是“害虫生态控制的理论与实践”。华南农业大学昆虫学系的“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学科”于2001年被评定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在学科近期的发展规划中,共建立5个发展平台,其中,“害虫种群生态控制实验平台”是一个传统的、又是学术积蓄最为深厚的、具有独特学术风貌的研究范畴。

害虫生态控制的问题,是时代发展对植物保护学科提出的新课题。21世纪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农业生产走“有机种植(或绿色食品生产、生态食品生产)”的道路。有机农业不仅要求其产品是无污染的,而且要求其生产过程也是生态化的。其中害虫的防治必须采取生态控制的方式,才能适应有机食品的商品化要求。黄寿山教授参加的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蔬菜重要害虫控制的生态学机理;2、稻田生物控害功能的基础研究;3、胜红蓟素硅修饰及其生态效应;4、胜红蓟、黄守瓜生态化学调控机理研究)均是围绕这一主题展开的。黄寿山教授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控制小菜蛾的赤眼蜂田间品质管理研究”,是探索生态化释放赤眼蜂,使之在田间自然控制蔬菜重要害虫的具体尝试。该课题已于是2001年12月结题,并已发表论文21篇。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培养了硕士研究生2名,其中1名(陈科伟)于2000年提前攻读博士学位。黄寿山教授作为副主持参加的“胜红蓟素硅修饰及其生态效应”课题,已于1999年结题。该项目共在国家1级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8篇;获得发明专利授权1项;培养硕士研究生4名;目前正在申请成果鉴定。该课题的成果不仅为害虫生态控制提供了应用前景良好的“植物保护剂”—早熟素杂氮硅修饰物,而且在揭示植物、害虫、天敌三级营养关系方面,提供了有益的启迪。其后续课题“胜红蓟、黄守瓜生态化学调控机理研究”,将进一步阐明利用农田伴生植物的次生代谢物质,在田间自然调控农业害虫及其自然天敌的数量关系,实现对某些主要害虫的自然生态控制。

1996年以来,黄寿山教授受教研室的安排,具体实施了深圳市龙岗区碧岭生态村的规划与建设工作。碧岭生态村作为华南农业大学的校外教学实习基地,在进行蔬菜有机种植和害虫生态控制实验研究方面提供了良好的实地条件。近两年来华南农业大学昆虫生态研究室又在水稻有机生产方面开展研究,并建立了类似的实验基地。以这些基地为实验田,开展害虫生态控制的实际研究,在促进害虫生态控制理论的阐述和提供实践检验场所,以及示范推广现场,均具有重要的价值。可持续发展战略已经为全世界所接受,并于1997年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中的核心技术体系——害虫生态控制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受到国内外植物保护界同行的广泛关注,但能如同华南农业大学昆虫学系的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学科这种系统深入的研究,国内外均鲜见报导。

发表论文

· 黄寿山. HL-2型自动调节恒温箱. 农村科学实验丛书:农村科学实验自制仪器第一集.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77, 116-122

· 习学, 黄寿山, 杨益众. 麦蚜危害小麦减产原因的研究. 江苏农学院学报, 1985, 6(2): 19~22

· 林冠伦, 黄寿山, 杨益众, 孙立祥, 朱祥林. 多胚跳小蜂生物学的初步研究. 生物防治通报, 1986, 2(3): 116-117,128

· 黄寿山, 戴志一, 添新华. 赤眼蜂在不同寄主上繁殖的实验种群生命表的编制和应用. 北戴河:中国昆虫学会全国首届青年昆虫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1990, 87

· 黄寿山, 戴志一. 赤眼蜂寄主选择性及其机理研究. 北戴河:中国昆虫学会全国首届青年昆虫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1990, 87

· 黄寿山. 三化螟越冬代成虫期死亡对种群的影响作用. 青年生态学者论丛(一).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1: 297

· 黄寿山, 戴志一, 王光铭, 王春安. 4种赤眼蜂的酯酶同工酶谱比较与蜂种鉴定. 江苏农学院学报, 1991,12 (1): 57-61

· 王太源, 张凤举, 黄寿山. Hassell-Rogers 模型参数的简化回归计算. 江苏农学院学报, 1991,12(4): 53-56.

· 戴志一, 黄冬林, 黄寿山, 王春安. 不同耕法对稻象甲种群空间分布图式和越冬的影响. 昆虫知识, 1991, 28(2): 96-97

· 戴志一, 张凤举, 黄寿山, 杨益众. 以温度为基础的稻(根)象甲蛹的发育模拟模型. 江苏农业学报, 1991, 7(3): 40-42

· 戴志一, 杨益众, 黄冬林, 黄寿山, 王春安. 稻根象甲种群空间格局及其受耕法的影响. 应用生态学报, 1993, 4(1): 47-52

· 丁克军, 黄寿山, 曾玲, 庞雄飞. 水稻品种抗虫性对白背飞虱种群的控制作用.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1993, 14(3): 37-41

· 黄寿山, 戴志一. 赤眼蜂寄生选择性及机理研究(I): 3种赤眼蜂在寄不同寄主上的寄生特性比较. 昆虫天敌, 1994, 16(4):156-159

· 黄寿山. 白背飞虱自然种群生命表的编制方法.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1994,15(3): 45-49

· 黄寿山,丁克军. 白背飞虱自然种群生命表分析.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1994,15(4): 47-52

· 黄寿山,戴志一,吴达璋. 赤眼蜂寄生选择性及机理研究(II): 赤眼蜂对寄主的选择行为及其机制分析. 昆虫天敌, 1995, 17(1): 13-17

· 黄寿山, 解庆镔, 戴志一. 赤眼蜂寄主选择性及机理研究(III):生理生化机制分析. 昆虫天敌, 1995, 17(3): 106-108

· 黄寿山, 戴志一, 吴达璋, 王春安. 温度对玉米螟赤眼蜂寄生功能反应的影响.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1995, 16(3): 30-33

· 曾玲, 吴洪基, 黄寿山, 张维球. 博采众长组织教学, 多种形式加强实践.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1995, 16(增刊): 119-122

· 黄寿山, 陶方玲, 梁广文, 庞雄飞. 白背飞虱种群系统控制模拟研究. 生态科学, 1995, (2): 66-72

· 汤才, 田明义, 黄寿山, 庞雄飞. 湿地松粉蚧自然种群生命表的组建和分析.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1996, 17(1): 31-36

· 黄寿山, 戴志一, 吴达璋. 玉米螟赤眼蜂自身密度的干扰效应研究. 昆虫知识, 1996, 33(2): 108-110

· 黄寿山, 戴志一, 吴达璋. 赤眼蜂实验种群生命表的编制与应用. 植物保护学报, 1996, 23(3): 209-212

· 黄寿山, 庞雄飞, 梁广文, 史大鹏, 方旭, 余明恩, 吴志敏. 深圳市碧岭示范生态村的规划与实施. 生态科学,1997,16(2): 21-26

· 黄寿山, 戴志一, 吴达璋. 温度对玉米螟赤眼蜂寄生功能反应的影响. 中国科学技术文库-农业科学-植物保护. 北京: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998, 1668-1669

· 黄寿山, 叶静华, 梁广文, 庞雄飞. 生态示范农场的建设及其在高校实践教学中的作用. 高等农业教育研究与实践. 北京: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1998: 199-204

· 黄寿山, 胡慧建, 梁广文. 二化螟越冬幼虫空间分布图式的地理统计学分析. 生态学报, 1999, 19(2): 250-253

· 黄寿山. 蔬菜害虫的生态控制. 生态科学, 1999, 18(3): 47-52

· 贵华, 梁广文, 黄寿山. 叶菜类蔬菜害虫生态控制系统组建及其经济效益分析. 生态科学, 2000, 19(1): 36-39

· 黄寿山, 戴志一, 张凤举, 王春安赤眼蜂寄生行为观察与功能反应模型的研究. 生态学报, 2000, 20(增刊): 190-193

· 黄寿山, 潘丽群, 孔垂华. 胜红蓟化感作用研究IV:胜红蓟素对小菜蛾实验种群的控制作用. 生态学报, 2000, 20(增刊): 173-178

· 陈科伟, 黄寿山. 赤眼蜂品质管理及其应用效果问题. 生态学报, 2000, 20(增刊): 166-172

· 廖文程, 黄寿山, 任顺祥. 温度光照等生态因子对小菜蛾绒茧蜂寄生作用的综合影响. 生态学报, 2000, 20(增刊): 162-165

· 孔垂华, 徐涛, 胡飞, 黄寿山. 环境胁迫下植物的化感作用及其诱导机制. 生态学报, 2000, 20(5): 849-854

· 曹建良, 史大鹏, 黄寿山, 吴志敏. 永恒的产业--21世纪中国农业的思考.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0

· 黄寿山, 梁惠凌, 陈卫建. 幻紫斑蝶生物学特性研究. 走向21世纪的中国昆虫学--中国昆虫学会200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0, 1148-1150

· 潘丽群, 黄寿山, 曾玲. 胜红蓟化感物质对昆虫作用的研究进展. 走向21世纪的中国昆虫学--中国昆虫学会200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0, 233-240

· 黄寿山, 陈卫建, 梁惠凌. 蓝点紫斑蝶生物学特性观察. 走向21世纪的中国昆虫学-中国昆虫学会200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0, 1145-1147

· 何余容, 黄寿山, 张式新, 邵杰峰, 吴传聪. 几种植物次生代谢物质对玉米螟赤眼蜂影响. 走向21世纪的中国昆虫学--中国昆虫学会200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0, 711-716

· 黄寿山, 吴伟坚译,李长友校,(日)满井乔原著. 存在于植物-害虫-天敌之间的他感物质及其功能. 生态科学, 2000, 19(4): 23-34

· 芦永辉, 孔垂华, 董春, 黄寿山, 骆世明. 胜红蓟化感作用研究VII:胜红蓟素类似物的合成及其对植物与微生物的抑制作用.生态学报, 2001, 21(6): 890-895

· 孔垂华, 黄寿山, 胡飞. 胜红蓟化感作用研究V:挥发油对真菌-昆虫和植物的生物活性及其化学成分. 生态学报, 2001, 21(4): 584-587

· 韩召军, 杜相革, 徐志宏, 黄寿山. 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园艺昆虫学. 2001年7月,北京: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01, 115-120, 142-152, 152-156

· 徐春婷, 刘文惠, 黄寿山, 韩诗畴, 李丽英. 体外培育赤眼蜂研究进展. 昆虫天敌, 2001, 23(3): 132-144

· 秦玉洁, 吴伟坚, 黄寿山, 梁广文. 几种精油对瓜绢野螟据食作用的研究. 植物保护, 2001, 27(6): 4-6

· 黄寿山, 潘丽群, 曾玲, 孔垂华. 胜红蓟次生物质对小菜蛾田间种群的控制作用. 植物保护学报, 2001, 28(4): 357-361

· 陈科伟, 黄寿山, 何余容. 拟澳洲赤眼蜂在寄主缺乏条件下的生殖对策. 中国昆虫学会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2001, 14-18

· 陈科伟, 黄寿山, 吴伟坚. 推迟供卵条件下卷蛾分索赤眼蜂的生殖对策研究.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2, 23(1): 35-37

· 邵婉婷, 韩诗畴, 黄寿山, 刘文惠, 李开煌, 彭统序, 李丽英. 控制外来杂草微甘菊的研究进展. 广东农业科学, 2002, (1): 43-45,48

· 陈科伟, 黄寿山, 何余容. 两种赤眼蜂对小菜蛾卵的寄生潜能分析. 生态学报, 2002, 22(8): 1293-1296

· 李云瑞, 黄寿山. 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农业昆虫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2

· 孔垂华, 胡飞, 陈雄辉, 陈益培, 黄寿山. 作物化感品种资源的评价利用. 中国农业科学, 2002, 35(9): 1159-1164

· 陈科伟, 蔡晓健, 黄寿山. 低温冷藏对拟澳洲赤眼蜂种群品质的影响. 中国昆虫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2002

· 邵婉婷, 韩诗畴, 黄寿山, 李丽英, 彭统序, 刘文惠. 外来恶性杂草微甘菊上的节肢动物名录. 中国昆虫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2002

· 黄寿山, 陈科伟, 沈叔平. 小菜蛾卵寄生蜂在生态恢复条件下的自然增长. 应用生态学报, 2002, 13(11): 1449-1451

· 黄寿山, 郑永旭, 梁铅飞, 曾赞安. 21世纪农业现代化的技术内涵. 现代乡镇, 2002, 123(11): 4-6

· 黄寿山, 田明义, 王敏, 陈景烈, 毕肖峰, 蔡玉生, 游章平. 中国金斑喙凤蝶研究进展. 武夷科学, 2002, 18(18): 269-271

· 沈叔平, 黄寿山, 余明恩, 吴志敏, 陈海潮. 都市农业的可持续能力建设. 武夷科学, 2002, 18(18): 291-293

· Sundufu Abu James, 龚恒亮, 黄寿山. α-蒎烯对黄曲条跳甲的拒避作用(英文). 生态学报, 2003, 23(2): 303-307

· 陈科伟, 武艳, 石峰, 黄寿山, 庞雄飞. 玉米螟赤眼蜂对小菜蛾卵的寄生潜能分析.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3, 24(2): 41-44

· 徐春婷, 黄寿山, 刘文惠, 韩诗畴, 陈巧贤, 罗莉芬, 李丽英. 人工卵繁殖赤眼蜂实验种群生命表的研究. 生态学报, 2003, 23(10): 2195-2198

· 徐春婷, 黄寿山, 刘文惠, 韩诗畴, 陈巧贤, 李丽英. 柞蚕卵繁殖赤眼蜂实验种群生命表的编制与分析. 应用生态学报, 2003, 14(11): 1947-1950

· 樊春燕, 黄寿山. 植物挥发性次生物质与昆虫诱导子研究进展. 广东农业科学, 2003, (4): 36-38,39

· 陈科伟, 刘丽庄, 方楚明, 黄寿山. 低温冷藏对卷蛾分索赤眼蜂繁殖品质的影响.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4, 25(2): 56-59

· 周琼, 梁广文, 孔垂华, 黄寿山. 白蝴蝶挥发油对蚜虫的驱避作用及其化学成分. 应用生态学报, 2004, 15(5): 856-858

· 郭正光, 魏福义, 张国权, 黄寿山. 具有吸收状态的昆虫种群矩阵模型的研究. 生物数学学报, 2004, 19(3): 337-340

· 陈科伟, 何余容, 吕燕青, 吕欣, 黄寿山. 温度对卷蛾分索赤眼蜂种群参数的影响. 生态学报, 2005, 25(1): 73-77

· 陈科伟, 何余容, 黄寿山. 赤眼蜂田间混合种群的分离,鉴定及其性比确定. 昆虫知识, 2005, 42(1): 67-68

· 魏福义, 郭正光, 黄寿山. 生物遗传问题的布尔矩阵模型. 生物数学学报, 2005, 20(2): 197-201

· 韩群鑫, 陈帼仪, 罗肖华, 黄寿山, 陈杰林. 丁香对赤拟谷盗蛹和成虫的致死作用.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5, 27(5): 676- 679

· 罗淑萍, 张永强, 黄寿山. 不同抗性品种稻田稻飞虱及其主要捕食性节肢动物生态位研究.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6, 27(1): 37-40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6:2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