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黄绢幼女 |
释义 | 释义黄绢,有色之丝,色丝即绝。幼女,少女也,少女即妙。外孙,女儿之子,女子即好。齑臼,装“辛”之器,受辛也,(受辛)为辞的旧写法。四个词和起来就是“绝妙好辞”。现用黄绢幼女代指“绝妙”2字。 史书记载出自我国最早记载东汉蔡邕在曹娥碑上题"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隐语的文字资料,首推东汉邯郸淳所书原碑,但因东汉原碑已经堕江失落。而在东晋升平二年(公元358年)右军王羲之到曹娥庙曾以小楷书曹娥碑存庙,虽为好事者取去,但今据《辽宁博物馆》收藏有王羲之所书《孝女曹娥碑》绢本手迹其中记有:"汉议郎蔡雍(古作)闻之来观,夜手摸其文而读之,雍题文云:"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又对蔡邕八字隐语的解释,则最早从《后汉书》东晋裴启(约公元362年前后)的《语林绝妙好辞》和南北朝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悟篇》中记载:"杨修至江南见曹娥碑后题八字曰:"黄娟幼妇,外孙齑臼",曹操不解问修曰:"卿知否?"曰:"知之,"操曰:"且勿言,待孤思之,"行三十里而喻,令修解之,修曰:"黄绢色丝也,是绝字,幼妇少女也是妙字,外孙女之子也,是好字,齑臼受辛也是辞字。"操曰:"一如孤意.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