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黄般若
释义

黄般若,广东东莞人,是一位被遗忘的中国画大师级人物。早在上世纪20年代,他便以高超的画艺享誉南北,传统功力深厚,深受黄宾虹赞许。叶浅予称他为“海外中国水墨画的传播者”及“先驱”;黄苗子称他“在近代中国画中的地位,深信时间推进,会逐渐给他揭出辉煌的本相”。

简介

黄般若(1901~1968),名鉴波,字般若,号万千,别号“四无恙斋主”,广东东莞茶山园头乡人。他3岁丧父,随母入广州,寄住叔父黄少梅家。黄少梅(1886~1940)早年从何作干习画,画风颖秀淡雅,尤擅人物,精鉴赏,旁及版本篆刻。黄少梅当时在广州已具画名,他还与潘达微等人共同创办《时事画报》。黄般若自小便受到艺术熏陶,对绘画产生浓厚兴趣,但叔父开始并不支持,告诉他:画画是不能当饭吃的。 10岁那年,他把叔父的一张八大山人的藏画拿出来临摹,又用番薯做图章盖在画上,然后拿到街上摆卖,居然有人出10个大洋买了一张。叔父及其朋友潘达微、潘致中这才开始注意黄般若的习作,从中看出他的执着和悟性,于是开始引领其步入艺术殿堂。

1912年,潘达微邀黄少梅打扮成乞丐到佛山等地行乞,以体验生活,了解社会众生相,黄般若也要求同行。他们三人换上一身破烂衣服,以炉灰涂脸,加入行乞队伍,与流民谈天厮混,幕天席地,残羹冷炙,如此三日而归。归来后,潘达微与黄少梅以途中见闻作《流民图》,轰动整个广东美术界。

黄般若与潘达微从此成为忘年交。潘达微早年参加革命,以收葬广州起义七十二烈士于红花岗,并以“碧血黄花”之意改红花岗为黄花岗而闻名。辛亥革命后潘被党人举为广东省都督,但他痛恨昔日“同志”在官场中争权夺利,毅然归隐,专心画事。1929年潘达微在香港逝世,黄般若作挽联哀悼,其联曰:“似铁之苍,有如此江山无如此笔;其妙在化,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钟。”潘达微号铁苍,皈依后法号妙化,黄般若此联寓大雅于大俗,准确概括了潘在艺术及革命活动中的地位,也可见黄的功力深厚。

美术广告显功夫

黄大德编《黄般若美术文集》,第一篇即是《实用广告法》。这篇文字写于上世纪20年代初,黄般若不仅是中国美术广告的先驱者,还是个理论家。

潘达微1905年创办《时事画报》时,便开始大量使用广告画,其实早于1910年李叔同所办《太平洋报》。1913年,潘达微从上海回到香港,南洋烟草公司老板简照南聘请他为该公司广告部主任。当时,外国资本的英美烟草公司与民族资本的南洋烟草公司竞争十分激烈,南洋烟草公司在竞争中几乎濒于倒闭。潘达微主持其广告部,很快利用广告打开局面,使南洋烟草公司在竞争中站稳脚跟,获得巨大成功。潘达微是广告天才,绝招很多,对于美术广告贡献尤大。

随着业务不断发展,潘达微邀请当年办《时事画报》的朋友一起共同参与,而黄般若早就应邀为南洋烟草公司绘制广告了。当时,为了促销,每包香烟都附有一张“公仔纸”,集齐一套可以换烟,也可收藏。这些“公仔纸”不少出自黄般若笔下,他为绘制成套的“公仔纸”,大量临摹绣像画,如《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等,打下了仕女人物画特别是线描功夫的基础。

稍后,南洋烟草公司出版月份牌《名画日历》,均选用国画,其作者包括潘达微、黄少梅、潘致中和黄般若等,题材有山水、花卉、人物和鸟兽。这套《名画日历》出版后很受欢迎,甚至被当成学习国画的教材。黄苗子后来回忆:“记得在潘达微先生主持的南洋烟草公司广告日历本上,每日有一幅线描国画,每掀开几页,便有一幅黄般若画的梅花、翠鸟或佛像人物。那时佩服和羡慕,充塞了我这个毛头小子的心灵。”

“方黄之争”影响大

黄般若二十多岁时已成广州画坛活跃分子。1923年,他与赵浩公、卢观海、黄少梅、潘致中等八人成立癸亥合作画社。1925年,因为加入的画家增多,画社遂改名广东国画研究会。国画研究会致力于弘扬传统画学、维护国粹艺术,会址设在六榕寺的人月堂。潘达微晚年加入这个群体,发动并领导了一场与折衷派(后称岭南派)的激烈论争,黄般若即是国画研究会的论战先锋。

清末民初以来,广东画风萎靡不振,正统国画受到东、西洋绘画以及当时“新国画”的冲击。高剑父、高奇峰兄弟及陈树人从日本归来后,以居廉花鸟画为根底,接受日本画风影响,创立折衷派。针对“二高”频频在不同展览会上推出“新国画”,年轻气盛的黄般若撰写《剽窃新派与创作之区别》一文,正面提出“二高一陈”作品有“剽窃”、“抄袭”的问题。1926年,高剑父在广州组织“新派画大展”,他同时授意自己的学生方人定回应黄般若的挑战。方人定这时还没有去过日本,出于对老师的景仰,便匆促上阵,以《新国画与旧国画》一文回应黄般若,指责国画研究会守旧。

3月1日,黄般若在潘达微授意下,在《国民新闻·新时代》发表《新派画是中国的衣冠吗?》一文,给予还击。后来双方就传统文人画的认识、绘画的写生、借鉴与抄袭、中西绘画与日本画等诸方面展开激烈争论。论战持续半年之久,这便是著名的“方黄之争”,又称新旧画派之争。后来经叶恭绰居间调解,论战双方暂时结束纷争。此次论战已经超出其所讨论的具体论题,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公而忘私美名传

1939年“九·一八”事变8周年前夕,中国文化协进会在香港成立,并决定举办广东文物展览会。叶恭绰出任展览会筹委会主任,他聘请黄般若为执行委员。

在整个筹备过程中,黄般若的责任最大,工作最繁重,经过四个多月的紧张筹备,1940年2月26日,广东文物展在香港大学冯平山图书馆开幕,效果出乎意料地好。在9天的展览时间里,共有20多万中外观众前来参观,留下了珍贵而又难忘的记忆。由于黄般若组织得力,150多位藏家借出的2000多件展品竟无一件损坏与遗失。展览会后,黄般若又与叶恭绰、简又文、许地山等编辑出版了三巨册、共300万字的《广东文物》,为后人留下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1947年1月29日,香港中国文化协进会与中英学会联合举办“中国古代文物展览会”,该会实际上是由黄般若与郑德芬等几位藏家发起组织的。筹备工作仍由黄般若主持,展览会在香港般含道罗富国师资学院举行,会期5天,当时共向省港澳三地藏家征集展品一千多件。

2月3日,展会结束,各藏家带着展品各自回家。2月4日凌晨,黄般若与一干朋友带着参展文物乘西安轮回广州。启航前一小时,西安轮船尾突然起火,同船其他藏家几乎都是只身逃出,黄般若临危不惧,尽弃所携私人藏品,仅携征集参展之最有价值的数张古画,包括文同的《墨竹》和罗两峰的《鬼趣图》。西安轮火灾,共有127人遇难、30多人失踪及受伤,黄般若公而忘私的义举当时传为艺坛佳话。

师法自然成大器

黄般若早期画作师法古人,临摹真迹;后期师法自然,以山水为主。在水墨运用上敢于探索,大胆创新。他曾对他的学生吕寿琨说:“如果把自己画的画,一定要归入南宗、北宗、工笔、意笔、院体画或文人画,我认为都是一件愚蠢的事。在今天世界性的眼光看来,如果艺术属于全世界,而艺术家又希望把艺术贡献给人类,那么,我们为什么一定要指明这是什么画派呢?”

黄般若斋名有“小黄山馆”、“四无恙斋”,前者因1933年游太湖时得一小黄蜡石,形似黄山,后者则缘于牛石慧《花卉图》。牛石慧为明末清初画家,其《花卉图》题跋云:“平生愿四无恙者四,一曰青山,二曰故人,三曰藏书,四曰花卉。”黄般若购得此画,喜不自禁,遂以“四无恙”为自己的书斋命名。

黄般若1949年定居香港,组织“庸社”,常与画友游山玩水,有“旅游画家”之称。他经常攀山涉水,游历常人不易去到的地方。他画中的香港景色,如凤凰山、流浮山、八仙岭及一些离岛,许多画家都未留意更未入画。他的这些画取材自然,笔力深厚,意境高远,都是画中珍品。

从1956年起,黄般若每年均应邀回内地观光写生,多次参加国务院举办的五一、国庆庆典活动,其国内写生作品也不乏佳作。1956年,周恩来总理曾邀请他回故宫博物院工作,后因“文化大革命”爆发而未果。1968年,黄般若在香港病逝。1997年,由中国美术家协会、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广州美术馆联合主办“黄般若的艺术世界”展览,取得巨大成功,美术界及艺术评论界给予黄般若作品以高度评价。

个人作品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7:3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