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胡德平
释义

胡德平(1942年11月-),湖南浏阳人,原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之子。北京大学历史系党史专业毕业,大学学历。曾任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十届全国人大常委、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第一副主席。现任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文名:胡德平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湖南浏阳市中和镇苍坊村

出生日期:1942年11月

职业:公务员

毕业院校:北京大学历史系

信仰:马列、毛泽东思想、共产主义。

人物生平

1962年至1967年,北京大学历史系学习

1968年至1970年,四六二七部队农场劳动锻炼

1971年至1972年,北京第二通用机械厂工人

1972年至1975年,中国历史博物馆保管部保管员、国家文物局党委委员

1975年至1984年,中国历史博物馆保管部副主任、馆负责人

1984年至1986年,中央整党指导工作委员会湖北巡视组巡视员、华北联络组副组长、西北联络组组长

1986年至1993年,中央统战部秘书长、五局局长

1993年至1998年,全国工商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

1996年至今,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常务副会长

1998年至今,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

2003年至2006年12月,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党组书记

2003年至2008年,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第一副主席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内务司法委员会委员,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童年

胡德平出生于烽火连天的延安,他虽然出身在高干家庭,却也是历经沧桑。

日本投降后,中共中央决定加快建设巩固的根据地,要向各战略区派遣大批干部,号召中央机关的干部们自愿报名,胡耀邦马上向叶剑英表明了自己的愿望:想到前线去。

胡耀邦的请求被批准了,妻子李昭对他说,我下了决心,要和你一起上前线。胡耀邦也有这个想法,但难题也冒出来了。原来李昭又怀孕了,已经临产。不能带着刚出生的孩子去前线,于是胡耀邦作出一个决定,把即将出身的孩子交给延安当地的老百姓代养。刚生下来的孩子送人了,身边惟一的孩子胡德平怎么办?胡耀邦和夫人李昭商量,把胡德平交给警卫员林汉成照料。他们的想法是,只要孩子活下来,有一个单位管着就行了。

虽然为了革命,他们作出了这样的决定,但毕竟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临走前李昭再三嘱咐林汉成耀照顾好胡德平。10月里,陕北天气转凉,胡耀邦就要率队出发了,他突然对已经生活了十年的陕北和延安分外留恋起来,更挂念的是自己的一对儿女。临走的时候,一位战友带着照相机赶来,给李昭和儿子胡德平拍了一张合影。这张照片被保留至今。拍完照后,胡耀邦把胡德平留给了忠心耿耿的警卫员林汉成,踏上了东进的征程。而这一别竟使胡德平这个刚满三岁的孩子与父母分开了近五年之久。

坎坷的青年时代

建国后胡耀邦被安排任团中央书记处书记,与父母分别了多年之久的胡德平终于能与亲人重新团聚。在父母身边的胡德平能够接受比较良好的教育,1963年胡德平考入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学习,但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又一次改变了他的命运。1967年,胡耀邦被打成“走资本主义道路的”代表人物,受到排挤和迫害,而胡德平也成了黑帮子女。他在北大成了受专政的对象,聂元梓等造反派把持的北大革命委员会勒令他接受审查,要他反对自己所敬仰和信赖的父母,使他遭受了肉体和心灵的极大创伤。随后他又被送到农场劳动锻炼、分配到北京工厂“接受再教育”,就在这样的改造生活中他度过了人生本应该最美好的二十几岁的时光。

文革后的学术生涯

历史学

胡德平与其父胡耀邦一样,是一个十分好学的人。虽然文革剥夺了他学习的机会,但“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他马上捡起了心爱的历史学专业,考取了北大中国思想史研究大家侯外庐的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一直在学术文化界发展,作出了几件在本专业有影响的事。

胡德平毕业初期,并没有马上涉足政坛,而是被分配到历史博物馆搞研究工作。他为了能在历史博物馆设立考古部而多方奔走,终于感动了上级主管部门。历史博物馆的考古工作人员为胡德平的工作精神所感动,深深感觉到胡德平与胡耀邦一样,是位办好事的人。考古部成立后,胡德平出任部长,不久,胡德平又担任了历史博物馆的副馆长。

红学

同时,胡德平还致力于“红学”研究。

1971年4月4日,香山正白旗39号旗下老屋的主人、原北京27中的退休教师舒成勋老人与老伴儿陈燕秀在家的西小屋隔壁上发现了被一层灰皮遮护着的诗文墨迹,结合他们听到的关于曹雪芹在香山的传说,认为此事与曹雪芹有关,于是即报告于有关文物部门,从此引发了北京群众性“曹雪芹题壁诗”的研究热潮。其中,有红学专家、学者、干部、工人、农民及海外人士,可谓群贤毕至,盛况空前。

当时一些力主曹雪芹在香山的老人更是表示了极大的热情、关注与支持。可是,这些老人大多是旗人,他们多有阅历却无学历,没有能力将真相披露于世,他们一个共同的心愿是希望有一位高人——一位既有学问又有地位又认真负责的人,出来对“题壁诗文”的研究成果进行全面深入的探讨,给这些成果一个总结与评说。这时,高人出现了,他就是胡德平。胡德平曾谦虚地说道:“我是受命于历史,受命于人们的期望。”之后,他便挑起了这并不轻松的担子。

那是1980年夏季一个偶然的机会,当时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工作的胡德平与几位北大的同学远道上香山,拜访抗风轩老屋子的主人舒成勋先生。舒先生向他们讲述了题壁诗文发现的经过和曹雪芹在香山的种种轶事传说,以及香山地区的风土人情、八旗掌故、舒家的历史。舒先生的话,使胡德平耳目为之一亮,从此开始了有关曹雪芹在西山生活的研究。

为了掌握第一手资料,胡德平有时头戴草帽,骑着一辆半旧的自行车深入山村向旗下老人采风,有时步踏香山古道,看破庙残碑,有时还在樱桃沟中的石桧书巢小住数日,深山著文,得一时隐者之乐,有时居城不出,到雍和宫之侧的柏林寺查阅古典文献,并走访周汝昌、王昆仑、冯牧等文彦硕儒。德平的大部分业余时间,都用在了这里。

在解决一系列认识问题的过程中,他与其他热心于红学事业的人们奔走呼号,积极地倡导筹备红学研究会,终于红学研究会于1983年12月18日在香山脚下成立,而胡德平理所应当地被推举为会长。从此,北京终于有了一个纪念曹公的地方,一个团结聚集曹学队伍的地方,一个开展红学研究、保护相关文物的地方。

而对于这一切,胡德平又谦虚地笑着说:“我所做的这一切,都不过是为了历史做嫁衣裳,为了文化做点儿事而已。”

学术态度

胡德平对学术之争,总是平和处之,温厚待之,决没有强令性的要人们接受自己的观点,而始终用史料、观点以理服人,以物服人,以证服人。在“《瓶湖懋斋记盛》新证——曹雪芹鉴定过的两幅古画的发现”新闻发布会上,有学者强硬地向其他人提出质疑,且于言语之间有泪盈眶时,胡德平依然平和地微微含笑,两手抱拳于颌下,侧目凝神,听完了措词强硬的观点陈述,然后一一给大家作了解释。胡德平说,在学术上,要提倡百家争鸣,要鼓励所有人把自己的观点讲出来,以便于奇文共欣赏,异议相与析,这样有利于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这里表现的是胡德平宽容的学者风范,与人为善的学术作风。

让义与利统一于一项事业之中

1984年胡德平作为中共中央整党领导小组的特派员到了湖北省。由于学历在高干子弟中是较高的,而且在学术领域小有成就,他顺理成章地进入了政界。他在湖北时,帮助成立了一家民间科技组织,同时支持创办了曾经轰动一时的理论刊物。从湖北返京后,胡德平出任中共统战部秘书长,之后,被提升为统战部副部长,1992年进入中央党校学习,在选举党的十四大代表中,他以较高的票数当选为代表。

胡德平是从事统战、民营企业和光彩事业工作的。其中,统战、光彩事业的核心是义善之举,美德之举,属“义”范畴,而其中的民营企业则是市场之举,利益之举,属“利”范畴。而胡德平业余从事的《红楼梦》及《废艺斋集稿》的研究,是一种学术上的工作。有意思的是,胡德平却将统战工作、民营企业、光彩事业、《红楼梦》和《废艺斋集稿》的研究这些看起来自相矛盾、相互冲突的“义”“利”之争巧妙地聚合起来,合理地统一于自己的言与行、正业与副业之中。

胡德平说,曹雪芹的《废艺斋集稿》中第八册《南鹞北鸢考工志》是专门为那些求助的朋友、穷苦人、盲人、残废人“谋之以技艺”的自养之道。曹对弱势群体的女性也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对男尊女卑的宗法制度和贫富对立的社会现实给予了明确的是非辨别,这些都是曹的人生态度。而曹的态度,不能不影响这位研究红学的专家,也成为他工作为人的一种精神。

胡德平在全国工商联工作时,曾于1995年10月接待日本京都陶瓷株式会社稻盛和夫先生,在欢迎宴会上致词时他说,中国的墨子曾说过“兼相爱,交相利”的话,这句话既是同义语,又可以互为引申,互相补充,二者共生共荣,共同发展。——把爱与利统一起来的伦理观,在我国经济思想史上是罕见的。可以说,墨子这一人道主义思想最少统治阶级的烙印,而又最能反映劳苦大众的利益。这是中国现代民营企业家开展光彩事业的最早源头,现在看来,义利之辨的源流中,还应该加上曹雪芹近墨或继墨思想这一极为重要又亲切的一章。不难看出,胡德平的义利观,既是中国墨子思想的继承,更是现阶段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中国特色,我们不能不为他的观点所折服。

寻根之旅

世界各民族对自己的发祥之地,对祖先赖以生存繁衍的地方,普遍有一种自然而然的怀想、亲热之情。这不为别的,只因为“民出于土”,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即使这些人迁离这块土地,仍会对它有着对母恩似的感激。再者,了解自己家庭的发脉,乃是人们普遍有一种历史意识,不光要知道自己目前生活在何地,还想了解自己先辈曾生活在何地,是“从哪里来”。于是,不光海外华人要寻根,大陆公民也有时要问祖。应该说,这是一种美好的情愫。

从事历史专业出身的胡德平,更加有着寻根问祖的渴望和热情。

寻根缘由

1989年4月15日,原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在京病逝,按其临终遗嘱,他的骨灰安葬在江西省共青垦殖场——这是他生前倾注了不少心血和充满感情的地方。 这年5月胡德平,在万众悲悼的气氛中,离京南下,到共青城落实父亲的骨灰安葬事宜。以遂父亲临终遗愿。胡德平在江西住了一个月,除落实了父亲骨灰安葬事宜,还进行了一番寻根问祖,证实了前辈始家江西华林之说。

然而江西有两个华林,究竟哪个是世家?

江西寻根

1989年5月23日,胡德平在省委接待处张处长的陪同下,从南昌来到高安县统战部。这是他寻根的第二站。他告诉县委统战部负责人,这次到高安的目的是寻根问祖,不要惊动县里。他说,听老一辈讲,他们的祖籍是江西华林。江西有两个地方叫华林,他先从共青城到了一趟星子县的华林。这个华林的确有许多胡姓居民。他翻阅了星子华林胡姓家谱,得知星子华林胡氏最早是从高安华林迁去的。于是转道来到高安。他翻阅了《高安县志》,询问华林乡有哪些地方姓胡。

5月24日,胡德平与陪同人员一行5人,挤在一部小车里,前往伍桥乡蔡溪村。小车驶出城郊,在乡村公路上驰骋。 五月的田野青翠无垠,一派生机,胡德平透过车窗看着和风丽日下的田园风光,不时向同行人员询问一些有关当地的风土民情、经济物产问题。大约个把小时,车子到达伍桥乡政府,说明来意,小坐片刻,乡干部一起陪同到尚有4公里路程的蔡溪村。

蔡溪村

蔡溪村是个好地方。它位于华林山南麓,紧邻华林乡的东溪村。村子呈带状坐落在山麓中的一块平坦的长条谷地。村前有一条小河流过,田地平整肥沃,水旱无忧,风景很美。可见各姓先人在选址定居、繁衍生息之初,都要选取一个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以便摄取物产精华,壮大、发展自我。

蔡溪村50多户人家,250多个人口,大部分姓胡。

看家谱

胡德平一行到蔡溪后在村后的樟碧水库管理局接待室落座。现任高安县林业公安分局局长胡顺昭是蔡溪人,他与村支部一同到胡家谋老人那里去拿家谱。胡家谋的家谱是好不容易才保存下来的,他平时轻易不肯示人。他听了缘由,才从楼上搬下一个旧箱子,取出了12本家谱。

胡德平接过家谱仔仔细细看了很久,并掏出本子进行摘抄,看出眉目后,他显得比较激动,边看边说:“是呀!是呀!我们老家就是这里,我们文家市是从这里迁去的。”并说,星子县的胡氏家谱与这里的记载差不多,他们迁到湖南是在明朝,至今只有20代。

他从身上拿出50元钱,要村支书转交给胡家谋,一方面表示谢意,一方面希望能做个好箱子继续保存好家谱。村支书推辞不过,还是代为收下了。

告别蔡溪村

看完家谱,他在樟碧水库沿岸转了一段路,望着眼前的山岭询问哪是华林山。临别蔡溪时,他独自一人走出接待室,返回到水库大坝上,又对着巍巍的华林山深深地鞠了三躬,对文家市胡家的发脉之地,对曾养育了祖先的山水,表示一种庄重的谢意和亲情。

告别蔡溪,他提议步行一段路,边走边看边问。走到关王庙村,他在一户人家门前看到一副对联,由于对联上部的纸下脱,遮住了几个字,他又返回身,踮起脚来把对联抚好,认真看了一遍,连说写得好,又在本子上抄录下来。在伍桥乡政府吃过中饭后,大家都在稍事休息,他却在认真整理记录。

陪同人员评价

胡德平的朴实随和、开朗健谈、好学不倦,在陪同人员的心目中留下了深刻印象。据易锦荣介绍,胡德平在高安的2天时间里,除了吃饭、休息,手里一直没离过书、没离过笔,尽可能了解当地的历史和现状。他与他父亲有着许多共同的优秀品质和性格特征。

作品一览

《说不尽的红楼梦:曹雪芹在香山》

《百家讲坛:红楼梦六家谈》(主讲:胡德平,周思源等)

《中国为什么要改革———思忆父亲胡耀邦》(中文简体,人民出版社2011年1月出版;中文繁体,香港中和集团2011年2月出版)

胡德平先生,祖籍湖南浏阳县,生于1942年。早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曾从事民族学、史学研究,是中国曹雪芹研究会第一任会长。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从事中国民营经济的研究和领导工作,迄今15年矣。现任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央统战部副部长,中华工商业联合会党组书记、第一副主席,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胡先生青少年时期,耳濡目染,深受家庭影响,眼界开阔,思维雄迈。他与一批“民间”奇古之人考证出了曹雪芹晚年生活和写作《红楼梦》的所在地是在香山正白旗三十九号老屋,并揭示了曹雪芹在此地八旗军营中是怎样完成《红楼梦》创作的。作者立“红学”一家之言,倡导群众性红学研究,被红学大师周汝昌称为从中国思想史的角度研究曹雪芹哲学思想的“第一人”。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14:1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