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喉瘖 |
释义 | 是因外感风邪或脏腑失调所致的以声音嘶哑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喉病。临床上常伴有喉痒、干涩微痛等症状。 教师、播音员、售货员等用嗓较多者容易罹患本病。 喉瘖西医学以声音嘶哑为主要表现的嗓音疾病,可参考本篇进行辨证施治。 瘖,同喑,指声音嘶哑,在《内经》有多次提及,如《素问?宣明五气篇》谓:“五邪所乱……搏阴则为瘖。”《医学纲目?卷二十七》提出喉瘖不同于舌瘖观点:“瘖者……一曰舌瘖……一曰喉瘖……喉瘖但喉中声嘶,而舌本则能转运言语也。”古文献中,根据发病时间长短有“暴瘖”、“卒瘖”、“久瘖”、“久无音”等病名,还有“喑哑”、“声嘶”、“声喝”等病名。 病因病机喉瘖之证,新病者多由于邪犯于肺,肺失宣肃,肺经邪壅,犹如金钟壅塞而鸣声受遏,古人谓之“金实不鸣”;久病者多由于脏腑虚损,气不上达,阴不濡喉,无力鼓动声门,亦犹金钟破损而鸣声不宏,古人谓之“金破不鸣”。但久病喉瘖亦有气滞血瘀痰凝等证,不属于肺脏虚损者。 1.风寒外袭,肺气失宣 风寒外袭,肺系壅遏,肺气闭郁,失其宣畅之机,邪不外达,寒邪凝聚于喉,气机不利,声门开合不利,发为喉瘖。 2.风热外袭 ,肺失清肃 风热邪毒,由口鼻入,内伤于肺,肺失清肃,邪滞喉窍,声门开合不利;或风热灼津为痰,则风、热、痰合而为祟,喉肿声嘶益甚。小儿脏腑娇弱,气道较窄,若声门肿胀,极易导致气道阻闭,成急喉风危症。 3.痰热壅肺,上蒸喉窍 嗜食肥甘厚味,醇酒辛辣、致湿热内酿,熏蒸于喉,或邪热入里,郁于肺经,肺经火热,灼津成痰,痰热壅肺,上蒸喉窍,则声门痰聚不利,发为喉瘖声嘶。 4.阴虚火旺,上灼喉窍 先天禀赋不足,素体阴虚,或房劳过度,或热病伤阴,或久病未愈,阴液暗耗,肺肾阴亏,津液不能上承濡喉,喉窍失却津液濡养,加之阴虚内热,虚火上炎,熏灼喉窍,致声门受损,开合不利,发为喉瘖。 5.肺脾气虚,喉失温煦 脾为生气之源,肺为主气之枢,脾气虚弱,化生不足,喉失滋养,素体气虚,或多言耗气,声嘶日久,久病失调,肺脾气虚,不能上养喉窍,致声门鼓动无力,发为喉喑。 6.痰凝血瘀,结聚喉窍 声嘶日久,余邪难去,滞留喉窍,阻滞脉络;或用嗓过度,气耗阴伤,脉络受损,气血运行不畅,血行不畅则成瘀,气滞而水津不行则成痰,痰凝血瘀,阻于声门,形成声带肿胀,或赘生息肉,导致声嘶。 诊断要点1.病史 感冒或用嗓过度、用嗓不当。 2.临床症状 声音嘶哑,甚至完全失音,或有咽喉干燥、疼痛、喉异物感等不适。 3.局部检查 声带及喉其他部位黏膜充血、肿胀(彩图13);或声带肥厚、边缘有小结或息肉(彩图14),声门闭合不全;或喉黏膜及声带干燥、变薄;或声带固定,活动受限;或声带松弛,发声时声门关闭不密,有梭形或三角形缝隙(彩图15)。 4.其他 纤维喉镜、计算机嗓音检测、喉肌电图和电声门图等有助于本病的诊断。 鉴别诊断喉瘤、喉菌 喉瘤、喉菌以喉部可见新生物,或触之易出血,声嘶进行性加重,或有咯痰带血等症。本病则声嘶病程较短,或长期反复发作,声带表面光滑。若声带等处出现赘生物、新生物、溃疡等表现,应取活组织病理检查以资鉴别。 辨证论治辨治思路:金实不鸣者,治以祛邪宣肺;金破不鸣者,治以补益肺金;血瘀痰凝者,治以活血化痰。 一、内治法1.风寒外袭,肺气失宣 临床表现:卒然声音不扬或失声,喉内发胀不适,微痛微痒,咳嗽声重。或发热恶寒,无汗,头痛,鼻塞,流清涕,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紧。 证候分析:风寒外袭,壅塞于肺,邪闭喉窍,阻滞脉络,气机不畅,故卒然声嘶,喉内发胀,微痛微痒;肺失宣降,故咳嗽声重,发热恶寒,头痛,鼻塞。舌苔脉象亦属风寒热犯肺之征。 治法:疏风散寒,宣肺开音。 方药:三拗汤加味。方中麻黄疏风散寒;杏仁宣肺,甘草调和诸药。可加荆芥、防风、生姜以助三拗汤疏风散寒之力。或配石菖蒲、蝉蜕通窍利喉。 (2)风热外袭 ,肺失清肃 临床表现:卒然声音嘶哑,喉痛不适,干痒而咳。或有发热,微恶寒,头痛,口微渴。舌边尖红,苔薄白,脉浮数。 证候分析:风热外袭,内干于肺,肺失清肃,邪犯喉窍,伤于声门,故卒然声嘶,喉痛不适;风热在表,故发热,微恶寒,头痛,口微渴。舌苔脉象亦属风热犯肺之征。 治法:疏风清热,肃肺开音。 方药:疏风清热汤加味。方中荆芥、防风、连翘宣散风热;金银花、黄芩、赤芍清散邪热;玄参、浙贝母、天花粉、桑白皮清肺化痰;牛蒡子、桔梗、甘草解毒消肿、清利咽喉。可配蝉蜕、罗汉果清肺利喉开音。若痰黏难出者,可酌加瓜蒌皮、竹茹等。 (3)痰热壅肺,上蒸喉窍 临床表现:声音嘶哑甚或失声,喉干痛甚,咳痰黄黏,身热不寒,口渴欲饮。舌质红,苔黄,脉弦滑数。 证候分析:邪热入里,郁于肺经,灼津为痰,痰热内蕴,上蒸喉窍,故声音嘶哑,甚或失声,喉干痛甚,咳痰黄黏。舌苔脉象亦属痰热壅肺之征。 治法:清热泻肺,化痰开音。 方药:泻白散加味。方中桑白皮、地骨皮泻肺清热;炙甘草、粳米和中扶正。可酌加黄芩、竹沥、瓜蒌皮等清热化痰,或配木蝴蝶、蝉蜕利喉开音。 (4)阴虚火旺,上灼喉窍 临床表现:声嘶日久,喉干微痛,喉痒干咳,痰黏难出,清嗓频作,或颧红唇赤,口干少饮,失眠多梦,腰膝酸软。舌红,苔薄,脉细数。 证候分析:肺肾阴虚,津液亏少,不能上润于喉,喉失濡养,致声门失健,开合不利,故声嘶日久难愈;阴虚内热,虚火上炎,故喉干微痛;虚火炼痰,故干咳痰黏,清嗓频作。舌苔脉象亦属阴虚火旺之征。 治法:养阴清热,降火开音。 方药:百合固金汤加味。方中百合、生地黄、熟地黄滋养肺肾,金水相生;麦冬、玄参养阴生津,降火润喉;当归、白芍养血益阴;桔梗、甘草、贝母化痰利喉。可配凤凰衣、西藏青果生津润喉。若头晕耳鸣、五心烦热者,可酌加黄柏、知母、龟版、鳖甲等。 (5)肺脾气虚,喉窍失养 临床表现:声嘶日久,语音低微,不能持久,遇劳加重。或伴面色无华,少气懒言,倦怠乏力,食少便溏等症。舌质胖,有齿痕,苔白,脉细弱。 证候分析:肺脾气虚,喉窍失养,致声门鼓动无力,声带松弛、闭合不全,故声音嘶哑、低微、不能持久,且遇劳加重。舌苔脉象亦属肺脾气虚之征。 治法:补土生金,益气开音。 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味。方中黄芪、人参、白术、炙甘草补益肺脾之气;陈皮理气,使补气而不钝胃;当归补血;升麻、柴胡升提清阳之气。可配诃子、五味子收敛肺气、以助开音。若湿重痰多,声带肿胀甚者,可酌加石菖蒲、半夏、薏苡仁、白扁豆等。 (6)痰凝血瘀,结聚喉窍 临床表现:声嘶日久,发音费力,喉涩微疼,痰少而黏,清嗓频作,胸闷不舒。查见声带肥厚肿胀,或有声带小结、声带息肉,或声门固定,活动受限。舌质暗红,或有瘀点,苔薄白,脉滑或涩。 证候分析:邪滞喉窍日久,阻滞脉络,津液不行而成痰,血流不畅而留瘀,痰凝血瘀,结聚喉窍,致声门开合不利,故声音嘶哑,日久难愈;声带肥厚肿胀,声带小结、声带息肉,声门固定,活动受限等,亦属痰凝血瘀所致喉部表现。舌苔脉象亦属痰凝血瘀之征。 治法:化痰活血,利喉开音。 方药:会厌逐瘀汤加减。方中当归、赤芍、红花、桃仁活血祛瘀;当归、生地养血益阴;枳壳、柴胡理气行血;桔梗化痰利喉,甘草调和诸药。可加贝母、僵蚕、海浮石等化痰散结。或配石菖蒲、诃子通窍利喉。 二、外治法1.蒸气或雾化吸入法 用芳香通窍、消肿利喉的药物作成雾化吸入剂,取药液作蒸气吸入或超声雾化吸入,每次15分钟,每日2次。 2.理疗 用白花蛇舌草、乌梅、橘络、红花、甘草各3克,水煎取汁,做喉局部直流电离子导入治疗,每次20分钟,每日1次。 3.导引 《红炉点雪》巻四:“平时睡醒时,即起端坐,凝神怠虑,舌抵上腭,闭口调息,津液自生,分作三次,以意送下,此水潮之功也。津既咽下,在心化血,在肝明目,在脾养神,在肺助气,在肾生精。”此法有润养脏腑及清利咽喉的作用。 三、针灸治疗1.体针 每次选主穴和配穴各1~2穴,每日针刺1次,5~10日为1疗程,手法以捻转补法为主,留针20分钟。 主穴:廉泉、人迎、大迎、水突、天鼎、扶突、气舍。 配穴:实证、病程短者取合谷、少商、商阳、中冲、尺泽;虚证、病程长着取足三里、三阴交、肺俞、脾俞、肝俞、肾俞。 2.耳针 用耳针或王不留行籽耳压,取咽喉、声带、肺、肝、大肠、神门、内分泌、皮质下、平喘等耳穴。 3.灸法 每次选取主穴及配穴各1~2穴,以艾条灸至患者焮热、皮肤潮红为度,7~10日为1疗程,主要适用于气虚证。 主穴:人迎、水突、廉泉。 配穴:合谷、足三里、三阴交、肺俞、脾俞、肾俞。 4.穴位按摩 用一指禅推法和揉法,先在人迎、水突、天突处按揉十分钟,然后在双侧人迎、水突以及廉泉、天突三条竖线作自上而下往返推揉10分钟,后又在双侧人迎、水突二条横线作自左而右往返推揉10分钟。注意手法宜柔和适中,舒适为度。每日早晚各1次,7日为1疗程。 5.穴位注射、磁疗、激光治疗:喉局部穴位,如廉泉、人迎、大迎、水突、气舍,每次穴位选2~3穴。穴位注射取复方丹参注射液、当归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等,每次注射0.5~1毫升药液,隔日1次。磁疗,每次20分钟,每日1次。氦-氖激光作穴位局部照射,每次每穴照射5分钟,每日1次。7次为一疗程。 预防与调护(1)注意改进发声方法,纠正不良发生习惯。 (2)辛辣食物及烟酒对喉嗓有害,应节制。 (3)喉部保健按摩,用一指禅推法和揉法,在双侧人迎、水突以及廉泉、天突三条竖线作自上而下往返推揉10分钟,后又在双侧人迎、水突二条横线作自左而右往返推揉10分钟。注意手法宜柔和适中,舒适为度。每日1次,有护嗓作用。 预后与转归2岁以下小儿急发喉瘖,有并发急喉风,危及生命之虞,应迅速治疗。 古代文献摘录《灵枢?忧恚无言》:“人卒然无声者,寒气客于厌,则厌不能发,发不能下至,其开阖不致,故无音。” 《罗氏会约医镜?卷之七?论声瘖》:“声瘖之症,虽兼五脏,而于心、肺、肾三经为重。又须知其虚实治之,乃为上工。舌为心之苗,心病则舌不能转,此心为声音之主也。声由气而发,肺病则气夺,此气为声音之户也。肾藏精、精化气,阴虚则无气,此肾为声音之根也。然此三者之中,又以肾为主。肾阴一足,则水能制火,而肺以安,庶金清而声亮矣。譬之钟焉,实则不鸣,破亦不鸣。肺被火烁,是邪实其中,即形破于外,声何而出乎!是知宜补水降火也。至于实邪之闭其窍者,或肺胃风寒,或肺被客热,散之清之,而病自愈,此暂而近者也。彼虚邪为害者,内夺而瘖也。” 现代文献索引(1)干祖望.嘶哑.江苏中医,2001,22(12):42 (2)谢强.针药结合治疗青年喉肌弱症103例疗效观察.江西中医药,2002,33(6):28 西医学中主要相关疾病认识急性喉炎 急性喉炎是喉部黏膜弥漫性急性卡他性的炎性病变,多发于冬春季节,先为病毒感染,后继发细菌感染所致。由于小儿喉腔狭小及喉黏膜下组织疏松,发炎后易肿胀而引起喉阻塞,导致呼吸困难。 慢性喉炎 慢性喉炎是喉部黏膜的慢性炎性病变,可分为慢性单纯性喉炎、肥厚性喉炎和萎缩性喉炎。病因较为复杂,多认为系持续性喉部刺激所致,如急性喉炎反复发作、用声过度、发声不当、烟酒过度、有害化学气体和粉尘吸入、邻近器官的感染等。 声带小结 声带小结主要是由于长期用声不当或用声过度所致。早期表现为血管增生及扩张,继而有纤维化变性,至晚期声带表面上皮有增厚及角化。故早期小结柔软带红色,中期小结较坚实,晚期小结苍白色。早期发声休息、发声训练、改变错误的发声习惯,小结有可能消失;中、晚期小结以手术治疗为主。 声带息肉 声带息肉可能是由于长期发声不当或用声过度、或在一次猛烈发音之后引起。表现为声带边缘局部水肿、血管增生和扩张、纤维性变及出血,渐至纤维增生、纤维样及玻璃样变性,导致各种类型的息肉发生。治疗原则与声带小结基本相同。 喉肌弱症 喉肌弱症是系声门闭合肌、声带紧张肌等与发声有关的肌肉张力不足的病症。主要是因发声过度或发声不当,导致喉外肌收缩过度,抑制喉内肌使之张力逐渐减退及功能低下,或肌纤维损伤、胶原纤维增生而致肌肉僵硬,从而发生声肌疲劳。采取物理及药物疗法,改善微循环、恢复血液供给、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增强喉肌能量代谢、增强肌力,使劳损的喉肌得以康复是本病的治疗原则。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