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黑背小毛瓢虫
释义

昆虫名,为鞘翅目,瓢虫科。分布在福建、台湾、广东、广西、云南、四川、浙江、江苏、江西、湖北、湖南等地区。寄主昆虫有蚜虫等,主要危害棉花等作物。

中文学名:黑背小毛瓢虫

拉丁学名:Scymnus (Scymnus) sp

界:动物界

门:节肢动物门 Arthropoda

纲:昆虫纲 Isecta

目:鞘翅目

科:瓢虫科

亚科:小毛瓢虫亚科

分布区域:广西、云南、四川、浙江、江苏、江西、湖北、湖南等

功能类别:捕食性天敌

形态特征

成虫

体长2.2~2.5毫米,宽1.5~1.7毫米,卵圆形。头部、触角、口器棕黄色。前胸背板两侧和前缘棕红色,前胸背板后缘中部向前有1个大的三角形黑斑,有时三角形黑斑扩大成梯形,仅留前胸背板前缘和两侧较狭的棕红色部分。小盾片和鞘翅黑色,鞘翅末端有狭的棕色边缘。前胸背板缘折棕红色,前胸腹板棕红或黑色,纵隆线明显而且向前收窄,纵隆区的长度约为基部宽的3倍。中、后胸腹板黑色,后基线向后几乎伸达第一可见腹板后缘而成弧形向前缘角方向伸出,止于腹板二分之一处。后基区的刻点,以基部的较密,向后渐稀,在后基线附近有光滑而无刻点的部分。腹部第一、二节黑色,第二节以后各节棕红带黑。足棕红色。

长0.61毫米,宽0.29毫米左右,淡黄色,长椭圆形。

幼虫

体背覆盖密长蜡毛,蜡毛基部粗,端部尖。老熟幼虫体长3~4毫米,连蜡毛长4.5~5.5毫米。老熟幼虫以尾端粘附于叶片背面,从身体前半部的背中线裂开,露出橙黄色蛹体的前半部,腹部仍留在脱掉的蜡毛皮壳中。

生物学特性

在棉田发生数量少,仅7月间有所发现。成、若虫均捕食蚜虫,据观察,7月份卵期一般3天,幼虫期3~5天,预蛹期2天,蛹期4~5天,卵前期2~3天,完成一代需时15~18天。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7:5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