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郝氏鼠耳蝠 |
释义 | 郝氏鼠耳蝠(学名:Myotis adversus)为蝙蝠科鼠耳蝠属的动物。分布于台湾岛以及中国大陆的西藏、广东、云南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爪哇。 中文学名:郝氏鼠耳蝠 中文目名:翼手目 中文科名:蝙蝠科 中文属名:鼠耳蝠属 中文俗名:大脚鼠耳蝠 拉丁文名:Myotis adversus 英文名:Large-footed bat 物种命名人及年代:Horsfield,1824 物种信息:前臂长3.9-4.1公分,头躯干长4.7-5.2公分,尾长3.7-4.1公分。体背暗棕色,腹面灰色,飞膜暗褐色。部单纯,吻部胡须突出;耳壳椭圆形,耳珠呈细披针状,长达耳壳的一半。仅拇指有爪。本种为台湾特有种。夜行性,以昆虫为食。栖息于低、中海拔之隧道岩洞,栖息时个体间相互紧靠成一个或数个密集的群聚,每一群聚在一只支左右。分布于台湾、马来西亚、爪哇、沙巴、加里曼丹、澳大利亚、斯里兰卡。台湾亚种(M.a taiwanensis Arnback-Linde,1908)台南、安平、高雄。濒危信息:⒈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等级:稀有。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