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汉梁孝王王后墓 |
释义 | 西汉梁孝王王后李氏之墓,位于河南省永城县芒砀山,于1991年被发现。具有重要的考古价值。 墓地简介时代:西汉 发掘地点:河南永城芒砀山南脉保安山东侧山腰 发掘单位:原商丘地区文化局和永城县文物管理委员会 梁孝王王后墓位于保安山北山头,南距梁孝王墓约200米,是1991年4月当地村民开山采石时发现的。因在其山顶的陪葬坑中出土一枚“梁后园”铜印玺和“孝园”瓦而断定此墓应是梁孝王王后李氏之墓。 王后墓也是“斩山为廓,穿石为藏”的大型崖洞墓,该墓规模庞大,结构复杂,凿制精细。由2个墓道、3个甬道、前庭。前室、后室、隧道排水系统和34个侧室等部分构成的庞大地下建筑群,墓葬东西全长210.5米,最宽处72.6米,墓内最高处4.4米,最大落差约17米,总面积1600多平方米,总容积6500余立方米,堪称“天下石室第一陵”。 墓地结构王后墓由东西2个墓道,东墓道位于山峰的东坡,是在岩石上露天开凿的,总长37.7米,宽5.15-5.45米,深2.5 -4.5米。东墓道的西端连结前庭,前庭北壁有两个侧室,在侧室门口的石槽内的门石底面刻有“东车”、“西车”文字,室内出土有马骨和铜马街,这两个侧室应是车马室。前庭相当于庭院,东墓道西端有门道和甬道相连。甬道南北两侧各凿有二个侧室,侧室是放置陪葬品的地方。甬道西端连结前室(根据甬道塞石文字,前室即为东宫),前室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9.15-9.25米,南北宽5.05-5.18米,高2.7-2.75米,前室南北壁有6个小侧室,前室底部凿有长方形凹坑。前室西部又有一斜坡甬道与回廊和后室即主室相连通,后室是王后墓的主体建筑部分,周围有回廊环绕,后室西半部也凿有一长方形凹槽,后室北壁凿有棺床室、侧室、过道。过道西壁有2个小侧室,南侧室为浴室,北侧室为厕所,内有便池及扶手等,当为我国座便器的最原始形态。回廊围绕后室一周,南回廊中部往南开凿有一隧道,通向梁孝王墓。全长52.5米,宽2.30-2.35米,高2.2米,由北向南倾斜。相传此隧道为李王后与梁孝王地下相见的“黄泉道”,只可惜隧道没有打通,成为千古憾事。在南回廊的东段南侧有一份楼阁式侧室,被称为储冰室,室中部凿一方形深坑,边长2.55米,深1.8米,坑口用榫卯结构的石板围档,从此侧室的东壁北部有一斜坡过道绕行后可进入储冰室内。 回廊四周有规整的排水系统,在北回廊东段和西回廊北段各有一个可利用自然岩缝凿成的渗水池,回廊内的积水通过渗水池沿沿然岩缝下渗。 该墓的西墓道位于山峰西面的半坡之上,也是露天开凿,东西全长30.l米,宽5米左右,高7.95-10.7米,墓道东壁有墓门与西甬道相连,甬道东端与西回廊相连,西甬道两侧各凿有2个侧室。 王后墓墓道、3个甬道及门道、前庭使用3000多块巨石封死,塞石上刻有塞石序号、尺度、干支记时、工匠名字、宫室方位、施工次序、墓葬部位尺度等方面的刻字,对研究汉代的书法、文字、历法、尺度等方面提供了宝贵资料。 李王后简介史书上对李王后的记载并不多,《史记·梁孝王世家》载;梁孝王死后,梁国一分为五国,梁孝王长子买为梁王,是为共王。共王死后,其子刘襄为梁王即梁平王。“梁平王襄十四年,母曰陈大后,共王母曰李太后。李太后,亲平王之大母也。”李后应为刘买的母亲、梁平王刘襄的祖母。公元前123年因平王所宠爱的任王后想得到其祖父刘武传下来的珍宝罍樽,与李太后发生争执,遂使二人不睦,致使李太后气愤生病,撒手归天。任王后因未得到珍宝,在李王后病时不去看望,死后又不持丧,被汉武帝知道后,认为任王后大逆不道,将梁国削去八城,把任王后斩首弃市。李王后死后,陪葬了大量的金银财宝,虽用巨石封堵,仍未逃脱被盗掘的厄运。 墓地出土文物此墓虽被盗掘,在发掘清理该墓时仍出土了不少珍贵文物,特别是地宫顶部的一陪葬坑清理出土鎏金车马器、刀、剑。戟等兵器2000多件,最为珍贵的是两件镂空鎏金铜当卢和两把装饰华贵的铁剑。铜当卢以奔马为主体图案,周围饰以流云纹,十分精美。铁剑的剑首、格、铋等均为白玉琢成,饰以夔纹。谷纹和卷云纹。其中一把铁剑颈部绕以金丝,剑穗饰以珍珠。 墓室顶部有大型彩色壁画——《四神云气图》:中部一条7米长巨龙飞腾,东朱雀,西白虎,四周由怪兽、灵芝及云气纹图案装饰。壁画从主墓室顶部的西端起,向东延伸有丈余,总面积达30平方米,填补了我国西汉时期壁画的空白。这幅壁画为“历史最悠久、篇幅最宏大、保存最完整、艺术价值最高”的稀世珍宝,比敦煌壁画要早600多年,被称为“敦煌之前的敦煌”。 除了《四神云气图》外,在墓门外封石底部发现一钱窖,钱窖内藏有大批西汉早期流行的“半两”铜钱。经清点,这些铜钱共225万枚,重约3吨。铜钱在埋藏时分层成串排列,每串在1000枚左右,穿钱的麻绳已经炭化。在墓道中段封土下面,出土了骑兵俑40件、车20乘和许多马的饰件。车马饰件多为铜质鎏金。车通体彩绘有云气纹等,高贵豪华,显示出王室的尊严与富裕。骑兵俑携弓佩剑,两腿作骑马状分开。可能马为木质,已化作灰土。随俑出土的拓翼箭镞虽历经两千余年,却无丝毫锈斑,锋利如新。在车队后面,还出土有3件仕女俑。仕女俑身材修长,面容俊俏,是典型的汉族美女形象。 梁孝王王后墓所体现的文化思想、形制格局,既是一个强盛的诸候王国的历史见证,也是汉王朝的文化、哲学、政治意识的缩影,是迄今为止全国发现的西汉时期遗存的最大的石崖陵墓。其发掘的墓道、甬道内的封石多达4000多块,且每块封石上刻有该石摆放的位置、编号、石工姓名、干支纪年等,对研究西汉的立法制度、书法艺术、古文字演变等,是不可多得的珍宝。 墓地发现意义和研究价值王后墓是目前芒砀山发现的汉代梁国王室陵墓群中规模最大的地下宫殿,也是全国最大的石室墓,其规模远远超过河北满城刘胜墓、山东曲阜鲁王墓、徐州楚王墓和她的丈夫梁孝王墓,它对研究西汉梁国的经济、科技和埋葬制度有着极其重要的研究价值。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