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钢铁产业与循环经济 |
释义 | 图书信息作 者: 方孺康,孙辰 著丛 书 名:第二产业与循环经济丛书·“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出 版 社: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ISBN:9787501965878出版时间:2009-01-01版 次:1页 数:400装 帧:平装开 本:16开所属分类:图书 > 经济 > 中国经济 内容简介本书编著的重点之一是,讲述为什么论述产业循环经济必须要从环境问题切入,以及什么是环境问题和环境污染,它们对人类直接的危害和长远的影响到底多大;讲述人类如何在经济社会的发展过程中,面对自己所造成的环境破坏、生态危机,经过自我反省、自我调整、自我约束,艰难地寻求公平、和谐、健康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历史。希望这些内容能够成为全民终身环境教育的一部分。 本书编著的重点之二是,概括介绍循环经济的产生背景、基本理念、科学依据,使读者了解什么是循环经济的内涵和目标;为什么要把环境保护、污染治理、清洁生产、综合利用、节能减排等称作发展循环经济的基础,循环经济与之有什么关系,又有什么不同。更详细的内容在本丛书第一分册《循环经济概论》已有表述。 本书编著的重点之三是,阐明钢铁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我国钢铁产业与发达国家同行业的主要差距,以及为什么钢铁产业是最具潜力、最有条件、最迫切需要发展循环经济的产业。介绍国家有关钢铁产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政策和要求,钢铁产业怎样才能走上发展循环经济之路。简要介绍钢铁产业发展循环经济若干示范企业的做法和经验。 本书编著的重点之四是,强调科学技术对发展循环经济的关键作用,较为深入地讲述了发展循环经济的系列支撑技术的内容,发展循环经济的技术支撑体系的内容和内涵,以及它们的不同之处。书中介绍了若干目前比较成熟的、循环经济重点支撑技术案例,鉴于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尚处于起步阶段的现实和行业的特点,对节能、降耗和减排技术稍有侧重;同时介绍国外钢铁产业发展循环经济的经验及我国应当组织攻关的若干重点支撑技术和共有技术。希望企业能够有所借鉴。 本书编著的重点之五是,强调钢铁产业发展循环经济必不可少的管理监督支撑体系的重要性,用较大篇幅介绍钢铁产业管理创新、贯彻ISO 14000环境管理体系标准的意义、目的和方法,以及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审核与清洁生产审核相结合的方法。对于在钢铁企业内部,如何整合运行、管理循环经济(包括节能降耗和减排、环境保护、污染治理、清洁生产、废弃物综合利用等)、如何与生产、技术、经营管理相融合等企业所关注的问题,提出参考意见。 ·查看全部>> 作者简介方孺康,北京市冶金设备自动化研究所原副所长、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长年在钢铁企业和研究所从事技术管理及棒线材热轧生产线、加热炉节能减排、冷轧带钢生产线、铜加工等设备的研发、设计和工程建设工作。曾主持或参与国内第一条从德国引进光亮铜杆连铸连轧生产线的考察、技术谈判、安装调试、引进消化工作。具有丰富的技术管理、研发设计、引进消化、工程建设及工厂实践经验。 孙辰,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环境中致癌物苯并【a】芘分析研究,获奖课题有《公共汽车柴油车尾气中致癌物苯并【a】芘研究》等7项。1993年受邀在天津大学内燃机燃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客座研究四年,其成果之一于1994年被美国“生物只读光盘“收录。1999年至今从事IS014001环境管理体系和IS0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咨询,国家注册审核员,已独立咨询36家企业并获认证证书。有丰富的实验室工作和管理咨询经验。 ·查看全部>> 目录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循环经济的产生 一、从污染治理到循环经济 二、环境科学的发展 三、环境问题的历史回顾 四、人类环境意识觉醒的历程 五、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六、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决策 第二节 循环经济的基本理念 一、循环经济的内容及“3R”原则 二、循环经济的多个层面 第三节 循环经济的内涵和发展动力 第四节 循环经济与国家的生态安全 第五节 由环境保护、污染预防到清洁生产,再到构建循环经济和建立生态工业系统,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更高阶段 一、环境保护、污染预防、清洁生产都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步骤 二、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步骤 三、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引领循环经济的发展 第六节 钢铁工业在国民经济和现代工业体系中的位置 一、钢铁工业是国家的重要基础产业 二、钢铁是国家重要的战略物资 第七节 钢铁工业是最具潜力、最有条件、最迫切需要发展循环经济的产业之一 第二章 我国钢铁产业的现状及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第一节 我国的发展因资源、能源和环境问题受到严重制约 一、自然资源匮乏,已经危及经济的发展 二、生态环境已经到了非常严峻的地步 第二节 我国钢铁产业发展迅速,形势喜人,也面临严峻挑战 一、我国钢铁产业发展迅速,在国际上地位显著 二、钢铁产业面临严峻的资源短缺、能源高耗、污染严重等问题 三、大量低产能、分散型中小钢铁企业的存在,改造难度大 四、发展循环经济,才能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第三节 国家大力推进,近期一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试点初见成效 第四节 我国钢铁产业与发达国家的主要差距 一、企业集中程度不足,总体技术相对落后 二、循环经济法律及制度建设不健全,企业的动力不够 三、循环经济技术支撑体系不完善 四、考核评价标准和体系相对落后 第三章 国际钢铁产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经验与支撑技术 第一节 欧盟、北美各国的经验 一、把循环经济确定为国家的发展战略 二、重视循环经济的重大支撑技术 三、欧美各国重视废旧金属材料的回收利用 四、美国非常重视企业对生态环境认知情况的表现 五、安赛乐一米塔尔钢铁公司发展循环经济的经验 第二节 日本的经验 一、由“技术立国”向“环境立国”的方向转变 二、日本钢铁企业在构建循环经济支撑技术方面走在世界前列 第四章 我国钢铁产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政策、目标与实践 第一节 我国钢铁产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政策和目标 一、钢铁企业首先要做“守法、合规、达标”的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产业 二、加快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控制总量、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三、以“减量化”为切人点,继续推进清洁生产,打好基础以迈人循环经济起步阶段 四、新账不欠、旧账要还,切实完成污染治理目标 五、加快构筑循环经济的四大支撑体系 六、搞好试点,循序渐进,讲求实效,着力巩固成果 七、加强计量和统计工作,实行信息公开 八、在重视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更充分重视环境社会效益,重视企业的社会责任和环境成本核算 九、构筑钢铁企业循环经济延伸产业链,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 十、企业全员参与、社会公众参与和舆论监督制度化 第二节 我国钢铁产业发展循环经济的三种循环模式 一、钢铁联合企业集团内部形成的“小循环” 二、以钢铁企业为依托的开发区(或城镇)形成“区域循环” 三、城市或社会的“大循环” 第三节 我国钢铁产业发展循环经济试点的实践 一、我国钢铁产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历程 二、近期钢铁产业循环经济示范企业成果点滴 三、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基本经验表述 第五章 我国钢铁产业实施循环经济的技术支撑体系 第一节 循环经济重点支撑技术与循环经济技术支撑体系的内容及内涵 一、钢铁产业循环经济系列支撑技术的内容 二、钢铁产业循环经济技术支撑体系的内容及内涵 第二节 钢铁产业循环经济的技术支撑体系 一、关于钢铁产业循环经济的考核评价指标、标准体系建设 二、按循环经济“绿色设计”的要求,修订与制定各种新设计规范和设计标准 三、循环经济支撑技术产业化、市场化推广应用机制建设和服务平台的建设 四、循环经济关键技术和共性的支撑技术与装备研发及创新的体制建设 五、建立资源、能源消耗,污染物排放的自动监测、控制与管理体系 六、建立循环经济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培养机制 第三节 钢铁产业循环经济的重点支撑技术 一、短流程生产新工艺技术和流程工艺优化技术 二、提高铁素资源循环利用率技术 三、提高能源循环利用、二次利用率技术 四、提高水循环利用率技术 五、提高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技术 六、大气污染防治及无害化处理技术 七、再利用和资源化再循环技术 八、循环经济产业链链接技术 九、实时在线资源能源及环境自动监测与控制技术 第六章 钢铁产业实施循环经济典型技术支撑案例评述 第七章 构建钢铁企业循环经济的管理监督支撑体系 结束语 附录1 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度、指标标准目录 附录2 历年由政府推荐的技术、设备目录 ·收起全部<< 前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目前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由于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还没有根本改变,资源利用和废弃物资源化循环利用率低,单位产值的污染物排放量高,经济增长在相当程度上仍然主要依赖资源的高投入来实现。快速的经济增长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同时,也使我国资源和环境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要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必须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尽可能小的环境代价,取得最大的经济产出和最少的废物排放,以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又快又好地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 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随着经济的发展,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逐渐下降,第二、三产业的份额持续上升,而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发展,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也将逐渐下降,而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的地位将进一步提高。2006年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分别为11.8%、48.7%和39.5%。与2001年相比,第一产业的比重减少了3.4个百分点,而第三产业的比重则增加了5.9个百分点。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