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改革感恩日 |
释义 | 改革感恩日,是2009年由深圳市政协委员张曙光、王有明等人联名提交的关于的提案,提案的建议只有一个,那就是利用地方立法权在深圳设立“改革感恩日”以纪念邓小平,感恩改革开放带给深圳的福祉。截至2009年2月24日联名人数已经超过100人,接近深圳市第四届政协委员人数的四分之一,他们中有商人、律师、医生、教师,有“海归”、侨眷,有本地委员,也有香港委员。 由来2009年,在政协深圳市四届五次会议上,“关于提议在深圳设立‘改革感恩日’的提案”虽仅有短短的1200多字,但后面那一串长长的委员名单使其在一大堆提案中显得格外醒目。 这份提案的领衔提出者是深圳市政协委员、深圳市政协经济委员会专职副主任张曙光,到2009年2月24日下午5时,提案已经获得102名市政协委员的联名,其中包括深圳市政协副主席姜忠、钟晓渝等。 “200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也是深圳经济特区建区30周年,因此我们几个委员就想提议深圳设立‘改革感恩日’,以深圳市社会节日的形式,纪念改革开放,彰显深圳的巨大发展成就,没想到这个想法提出来以后,不少委员都表示深有同感,纷纷加入到联名中来,所以人数就越来越多了。”张曙光说。 张曙光说,“感恩日”这一设想最初来源于他在2009年2月19日的经历。那天是小平逝世12周年纪念日,张曙光前往莲花山悼念小平的时候发现,虽然天气不好,但很多市民冒雨上山给小平塑像献花。“这表现了深圳人从内心感恩伟人、感恩改革开放,感恩全国人民支持深圳发展建设的心情,因此,设立‘改革感恩日’这样一个社会性的节日,有助于培养深圳人的感恩情怀,参与和传播对改革开放的感恩文化。”张曙光认为,“改革感恩日”的设立,无疑是深圳精神的最佳诠释,也会成为深圳人文建设的重要推手。 提案要点2009年,适逢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六十周年、深圳经济特区建区三十周年,提议在深圳市设立“改革感恩日”,以深圳市社会节日的形式,纪念中国的改革开放,显示深圳的巨大发展成就,勉励深圳人民再接再厉,永远争当改革开放的先锋。 希望分管深圳社会和谐和人文建设的市领导牵头,与相关部门、社会组织和专家、社会人士一道,研究设立“改革感恩日”的相关方法,利用地方立法设立“深圳改革感恩日”。 作用设立“改革感恩日”,符合中央广东省深圳市号召继续改革开放的精神。感恩改革文化的传播,会产生“我是中国人,我是深圳人”的自豪感,这有利于建立家园意识,有利于热爱深圳、扎根深圳、建设深圳。 建立“改革感恩日”,这是诠释深圳精神精义所在,深圳经济社会要发展,深圳人要继续争当改革发展的先锋,“改革感恩日”无疑会成为深圳人文建设的重要推手。 通过设立“改革感恩日”,可以实现感恩改革文化的传播,会使深圳人产生自豪感,有利于建立家园意识。 反响“我觉得这个建议很好,‘改革感恩日’的设立可以提醒深圳人学会珍惜、懂得感恩。”市民黄先生说,“没有改革开放,没有全国人民的支持,就没有深圳的今天,因此深圳人应该心存感恩,应该懂得回报。” 黄先生认为,“感恩日”可以考虑设立在小平的逝世纪念日(2月19日)这一天。“因为深圳人对小平同志怀有特殊的感情,我们纪念改革开放,纪念特区建立,也是为了纪念小平,所以选择这一天最有意义。”黄先生说。 市民陈小姐则认为,“感恩日”应设在深圳特区成立的日子(8月26日)最合适,因为特区成立当天,也就是深圳特区正式启航,正式开始腾飞的日子,随着时间的推移,深圳的年轻人大多对这一天都没有印象了,把“感恩日”设在这一天可以提醒他们记住这一个在深圳发展历史上最为关键的日子。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