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噶玛拔希 |
释义 | 基本资料噶玛·拔希,法名却吉喇嘛,意为“法上师”;“拔希”系蒙语,意为轨范法师。于藏历第三绕迥之木鼠年(1204年,宋嘉泰四年)生在康区哲垄丹曲秋地力的贵族家庭,父名家昂次察,母名僧萨芒吉。当年克什米尔的一位大班智达到西藏,噶玛·拔希涎生后,经他命名为却增(意为持法)。 噶玛拔希(1204—1283),是藏传佛教噶举派中噶玛噶举派第二世活佛,出生于康区哲垄丹却秋地方。史称,他六岁学识字,九岁至十岁时,便阅遍佛教经论,并能领悟其意。后来他在去卫地(即前藏)学法途中遇见贝都松钦巴再传弟子仁波且崩扎巴。仁波且崩扎巴认为他是都松钦巴的转世,并为其灌顶授一切教诫。此后噶玛拔希又相继受沙弥戒和比丘戒,成了一名正式出家僧人。出家后,他先入噶玛丹萨寺,后来到拉萨附近的相卜寺,逐渐有了名望,成为噶玛噶举派著名上师。 噶玛拔希在历史上的影响并非完全因为他是一派祖师,而与他在元初政治上的影响密切相关。据史料记载,公元1253年,忽必烈南征云南大理,看到噶举派在康区势力较大,派人召他到川西北的绒区色都地方会晤。会晤后忽必烈要他长期随侍左右,他未遵命而前往宁夏、甘肃、内蒙等地说法去了。在今宁夏与内蒙古交界处有他建立的一座褚囊朱必拉康寺。公元1256年,噶玛拔希准备动身返回西藏时,接到宪宗蒙哥召他会晤的诏书,他欣然随使臣到达和林,受到蒙哥和阿里不哥的宠信。蒙哥赐给他金印、白银,还赐给他一顶金边黑色僧帽。这就是噶玛噶举派得名黑帽派的来源。1259年,蒙哥去世,忽必烈于次年即大汗位,不久又战胜了与他争位的阿里不哥。这时他想起了噶玛拔希不愿留侍身边的旧事,又因噶玛拔希有帮助阿里不哥的嫌疑,下令将噶玛拔希逮捕入狱。但最终考虑到他在西藏的影响,又将他释放了,并遵其意愿,让他回到了西藏故庙。由上可见,虽然噶玛拔希在元初的政治斗争中以失败告终,但是他激起的历史波浪是永远不会在历史上消失的。忽必烈对他的压制正反衬出他在当时的巨大影响。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噶玛噶举派还是西藏佛教史上最早实行活佛转世制度的一个教派。 噶玛拔希舍利噶玛.拔希,法名却吉喇嘛,意为「法上师」;「拔希」系蒙语,意为轨范法师。於藏历第三绕迥之木鼠年(一二○四年,宋嘉泰四年)生在康区哲垄丹曲秋地方的贵族家庭,父名嘉昂次察,母名僧萨芒吉。当年克什米尔的一位大班智达到西藏,噶玛.拔希诞生后,经他命名为却僧(意为持法)。现存的噶玛拔希舍利都为肉身舍利,舍利上有明显的血管。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