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负地形
释义

负地形(topography)是相对低于邻区或新构造下沉地区的地形。洼地、盆地都是负地形。

地貌

地貌结构制约着湿地的形成与演变方向。由地壳构造运动形成了一些平原的沉降区,并汇聚沉降了巨厚的陆相碎屑物沉积层,构成了松嫩盆地的地质基础。作为地貌形态展现的黑龙江松嫩平原,形成了安达——齐齐哈尔——白城子三角地带的盆地的“盆底”,即松嫩平原的最低区域。

大庆市就位于这个低三角区内,相对于周边地区的地貌类型来说,属于地貌上的“负地形区”。

负地形是沉积物堆积的有利条件,也是冲刷微弱的场所。煤、石油、铝土、铁、泥炭、盐类和锰结核等沉积矿床多形成在盆地、凹地、平原和洋盆等负地形中。

成因

负地形是相对低于邻区或新构造下沉地区的地形。洼地、盆地都是负地形。负地形是沉积物堆积的有利条件,也是冲刷微弱的场所。煤、石油、铝土、铁、泥炭、盐类和锰结核等沉积矿床多形成在盆地、凹地、平原和洋盆等负地形中。

负地形影响

负地形的地貌格局决定了一些地区不断地接纳、汇聚、堆积在外力作用下,由四周正地形区搬运迁移的陆相碎屑物。“夷平填洼”是不可改变的自然地理过程中外营力作用的运动规律,只要这种正负地形差异格局的存在,就将持续地进行下去,直至夷平或填平。

负地形的地貌格局也造成了地球化学过程中的易溶性盐类在本区域汇聚沉积的机制。来自正地形区的易溶性盐类(硫酸盐、碳酸盐、重碳酸盐等)遵循“盐随水走,水蒸盐留”的规律,富集于负地形区,形成了这些地区大面积的盐渍化土壤。

在现地质阶段松嫩平原地壳运动保持相对稳定的情况下,从这些地区的自然地理过程对区域内湿地的影响与作用的结果来看,其发展趋势就是湿地被填平、面积在缩小。

此外,有些湖泡出现的变浅、变小的现象,除人为干扰、污染、加剧富营养化作用外,也存在着由湖泊的幼年期——成年期——老年期的自身演化规律的变化,这是正常的自然地理过程作用的结果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0:4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