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傅宏 |
释义 | 革命家傅宏(1893~1947),字猷卿,笔名煨芋,伊川县白元人,同盟会会员。曾任县慈云中学校长,是教育界名士。 傅幼读经史,博闻强记。1931年任河洛中学国文教员兼《河洛日报》编辑。“九一八”事变后返乡在白元创办“国学研究社”。1934年(民国二十三年)任南衙维伦中学校长。1941年范龙章在汝阳县郭村创办慈云中学,傅应聘任校长。 在慈云中学任教六年中,他治学谨严,因材施教,呕心沥血,培育汝阳县山北一带青年学生300余人。尤其是对家境贫寒的学生多方关照,让其免缴学费,并给予生活上的方便。对于搭不起学校伙食的学生,准其在校外自做自吃,使不少农村经济困难的学生不致辍学。 傅知识渊博,能诗善文,尤精书法。官绅登门求其撰写碑文、寿联者络绎不绝。但其性耿直,不附炎趋势,对当时官场倾轧、政治腐败的现实深感憎恶。虽官僚豪绅频与交往,而傅从不与之同流合污,甚至有时明敷衍,暗唾骂,给劣绅们以幽默的讽刺。 1947年夏历5月14日傅突患脑溢血逝世,终年54岁。殡葬之日,全校师生含泪送葬,眷恋至深。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人物简介男,1959年4月生,江苏扬州人,香港大学哲学博士(PhD)。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教授、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国际跨文化心理学会会员。先后在美国加州大学国立亚裔美国人心理健康研究中心、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人类发展与应用心理学系及马来西亚儿童教育研究中心从事访问、合作研究和讲学。主要从事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儿童行为训练及心理预防保健的教学科研工作。目前的学术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关于宽恕性情的机理及其影响因素的文化差异比较;针对中国儿童青少年的宽恕训练策略;心理三级预防保健的建构;以及儿童认知行为治疗技术。先后出版个人学术专著《儿童青少年心理治疗》(2000)、《儿童行为评估与矫正》(1995)、《认同社会》(译著,1995)等多部。并在国内外权威及核心期刊发表了一批颇具影响的学术论文。此外,受中国教育电视台委托,主讲过15集儿童心理健康系列节目。 先后为心理学专业研究生和本科生主讲了《咨询心理学》、《儿童临床心理学》、《团体训练》、《认知行为治疗》、《系统家庭治疗》及《社会心理学》等课程;其中主持的《儿童心理学》为江苏省优秀课程,获江苏省及南京师范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励。 代表性研究项目和论文主持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项目“和谐人际关系建设对促进儿童青少年思想建设作用之研究”; 主持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十五”重点课题“儿童青少年宽恕与道德发展水平之比较研究”; 主持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十五”规划基金项目课题“学生青少年宽恕品德的心理学理论及测评研究”; 《儿童心理咨询与治疗》(主编),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班主任心理教育理论与操作》(主编),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公务员心理调适能力》(主编),中国人事出版社,2006; 《心理健康与辅导》(教材,主编),河海大学出版社,2005; 《儿童青少年心理治疗》,安徽人民出版社,2000; 《幼儿心理健康》(教材,主编),南京师大出版社,2002; 《认同社会》(译著)(原作者W.Glasser),台湾桂冠图书公司,1995; “基于中国大学生样本的宽恕及其相关人格因素分析” 《教育研究与实验》,2006年第1期,58-63; Personality correlates of the disposition towards interpersonal forgiveness: A Chinese perspectiv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logy, 2004,39(4), 305 -316. SSCI期刊。 “宽恕理论在心理学治疗领域中的整合发展趋势”,《教育研究与实验》,2004年第3期,54-59;(《人大心理学》2004,第11期转载) “美国学校咨询标准及其特点”,《中国心理卫生》2003年,17卷,第1期, 968-969; “宽恕心理学:理论蕴涵与发展前瞻”,《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6期, 112-118 “宽恕:当代心理学研究的新主题”,《南京师大学报》2002年第6期, 80-87;(《人大心理学》2003,第3期转载)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