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覆盖效应 |
释义 | 覆盖效应 英文名:blanketing effect 正常恒星光谱由连续光谱和吸收线光谱组成。连续光谱由连续吸收形成,吸收线光谱由线吸收产生。在研究恒星大气的温度分布时,原则上应该同时考虑连续吸收和线吸收两种过程,但这是非常麻烦的。作为第一近似,在研究恒星大气的温度分布或恒星大气模型时,只考虑连续吸收,把线吸收的影响当作是一种附加的改正。这样,吸收线对恒星大气温度分布的作用和影响被称为覆盖效应。 简介它是在1928年由米尔恩起名的。覆盖效应还泛指吸收线对连续光谱的影响。早型恒星的谱线比较稀疏,只有在谱线系限附近覆盖效应才比较明显。太阳型恒星的线辐射流约占连续辐射流的10%,覆盖效应不可忽略。晚型恒星的吸收线密集,覆盖效应更为重要。研究覆盖效应的一种方法是微扰方法:把不考虑线吸收所得到的恒星大气模型作为第一近似,利用这个模型来计算线吸收系数,然后把线吸收也考虑在内得到第二近似,如此进行多次,直至得到满意的恒星大气模型。不少人还采用吸收线分布的各种模型,用统计方法来考虑覆盖效应。 油菜地膜覆盖效应覆盖效应利用地膜覆盖是油菜栽培史上的一次创新。利用地膜的增温、保墒、保肥、抑草等功能,使油菜冬前生长旺盛多长叶,年后多分枝,从而提高产量,为发展节水、旱作农业找到了新途径。其效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增温调温,促进油菜生育进程 通过地膜覆盖,保蓄了太阳辐射热能。0-5厘米地温,晴天中午一般比裸栽高3-8℃,直到下午7时地温才缓缓下降。由于地膜的增温作用,促进了油菜冬前生育,延长了有效生长期,使油菜早熟高产。据田间观察记载,地膜覆盖移栽后一般无缓苗期,对迟茬油菜,覆膜比裸栽在冬前多长2-3片绿叶,平均绿叶数12片,开盘度50厘米左右,根茎粗1.5厘米;分枝节位降低15-25厘米,一次分枝增加4-8个,提早3-4天成熟。 2、保墒提墒,增加油菜抗旱能力 由于地膜的不透气性,白天气温升高水分蒸发到膜面,晚上气温降低,水蒸气凝结又渗透到耕作层,循环往复,从而保持土层湿润,起到保墒作用;干旱无雨,深层水分通过毛细管向地表移动,被地膜阻隔在表土层内,起到提墒作用。 3、保肥增肥,促进微生物活化释放养分 覆膜减少了土壤养分流失和下渗;由于膜内温度相对升高,有利于土壤微生物活动和增强酶的活性,加速土壤中营养物质分解和转化,速效态氮、磷、钾等养分增加。因此,提高了增肥保肥和释放养分的功能。 4、抗寒防冻,有利于油菜安全越冬 与裸栽相比,地膜油菜在冬前制造和积累的营养物质显著增多,增强了植株本身的抗寒能力;同时,地膜隔开了寒流直接侵袭土表,地温相对提高,增强根系活力,冻害大大减轻,一般遇到强寒流侵袭,地膜油菜只是少数大叶片受冻,不会出现整株冻死现象。 5、抑草除草,减轻油菜田间草害 覆膜时结合喷施化学除草剂,能够有效提高除草效果,并可抑制冬前春后杂草生长。 田间管理1、防大风揭膜 由于地膜要全生长期覆盖,所以要做好护膜工作,遇漏气处要及时压上土,防止大风揭膜。 2、防治蚜虫 由于地膜油菜长势旺,冬前蚜虫危害重。因此,越冬前应加强蚜虫等害虫的防治工作,方法是每亩用蚜虱净20克加快杀灵50毫升对水50千克喷雾。 3、控旺防冻 对生长过旺的田块,于"冬至"前每亩用15%的多效唑50-75克对水50千克喷施,既能抑制旺长,又有防冻作用。另外,用灰土粪压苗,也可以起到控旺防冻作用。 4、重施薹肥 在油菜薹高2-3厘米,即在元月下旬至2月初,每亩追施尿素10-15千克。方法:用竹片将地膜划洞施下尿素,如在雨雪天气前施用效果更好。薹肥对防止地膜油菜早衰,获得高产至关重要。 5、防治菌核病 据试验地膜覆盖对菌核孢子的萌发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在阴雨天多、油菜长势好的条件下,也要加强菌核病防治。方法是:在油菜盛花期用80%的多菌灵超微粉150克或40%的菌核净150克,加水75千克喷雾,重发田隔7-10天加防1次。 有条件的地方结合防病,可加入150克磷酸二氢钾、500克尿素混喷。 山地果园树盘覆盖气象效应通过用不同材料对山地果园中的桃树进行根盘覆盖,并对其气象效应及与桃子产量品质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 (1)各处理与对照相比,桃树内膛的总辐照均有所提高 ,其中以银膜覆盖增幅最大 ,其增加率约为 2 4 % 。 (2 )覆盖改善了土壤的物理特性,即使土壤的湿度和孔隙度比对照有所加大 。 (3)与对照相比,覆盖使果子的产量品质有所提高 ,其中以银膜覆盖最为显著 。 (4 )各种覆盖措施 ,以银膜的气象效应最为显著,以覆草最为经济实用。 柑桔地膜覆盖的效应春旱地区柑桔幼树树盘地膜覆盖的效应 旱地区柑桔幼树树盘 地膜覆盖的效应鉴于云南昆明地区春季干旱,日照强,风多,蒸发量大,空气干燥,对柑桔树萌 芽开花、着果及树体和幼果生长发育有不同程度的不利影响,我们于1983~1985年在昆明市 富民县对2~7年生温州蜜柑园进行地膜覆盖试验。该园地处丘陵缓坡台地,水源缺乏,无自 流和抽水灌溉条件,仅靠水塘雨季蓄水,于春季干旱期浇灌两次。 覆盖方法针对当地春季干旱,一般在2月份进行覆盖,覆 盖后不揭膜,任 其自然老化破碎(下半年)。盖膜前先将柑桔树盘要覆盖的范围(长宽均为1米)除去杂草,土 块打碎,作成外稍高内略低蓄水圈式树盘(浅锅底形),以便蓄积雨水;喷萌前除草剂(0.3% 扑草净或0.8%敌草隆),防止杂草萌生;然后将剪裁好的1米见方的薄膜(从薄膜一边剪至中 心,再在中心剪一个比桔树基干略大的圆孔)套在树基,铺平,把剪口重叠好,随即用碎土 将剪口重叠处及圆孔、四边边缘压严,再于薄膜上撒放一些细土。 覆盖效应地膜覆盖使土壤温度增加(特别是春季) ,比不覆盖对照平均增加3.2℃,在一定范围内增加土温有利于根系生长,提高吸水吸肥能 力,对于春季低温地区,意义尤大。覆盖后可保持土壤湿度,覆盖比不覆盖土壤含水量提高 60.1%。覆盖可以提高着果率和产量,促进新梢抽发,树冠扩大。 经济效益采 用本方法,0.015厘米厚的薄膜,每公斤可覆盖60株左右,每株约需0.07元。以100株计,需 薄膜成本费7元,人工、农药(除草剂)费5元,共计12元左右。覆盖100株,可增产76公斤, 扣除上述成本,可净增收入64元。 小麦稻草覆盖栽培效应小麦稻草覆盖栽培是在小麦播种后,用稻草覆盖麦种及麦田的栽培方法。是一种既能改善小麦生长,又能使稻草还田、培肥地力,建设高产稳产农田与栽培技术有机结合起来,且利于促进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栽培措施,具有极佳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其技术核心是“免耕、表播、稻草覆盖”。其主要技术内容是在“小窝疏株密植”基础上,改播后施肥为播前施肥,改泥土灰渣盖种为稻草盖种,改浅层播种为土表播种,改稻草腐熟还田或焚烧成灰还田为直接还田,改小麦免耕撬窝点为免耕机播。是一项省工节本、简便实用、易于操作、深受农户欢迎的小麦栽培新技术。 小麦稻草覆盖栽培的效应1、对小麦的增产效应 据双流县农技站试验,第1年覆盖较对照亩(1亩=1/15公顷,下同)增产14.1公斤,增3.86%,第2年覆盖增产45.3公斤,增13.9%,表明小麦稻草覆盖时间的增加,由于土壤综合肥力提高,效应越明显。 2.改良土壤的效应 第3年覆盖后测定,土壤有机质较对照增加2.5克/公斤,容重下降0.1克/厘米,全氮增加0.74克/公斤,全磷增加0.32克/公斤,全钾增加2.63克/公斤,pH值下降0.1,表明通过覆盖栽培,土壤肥力提高,结构得到改良。且由于实现了稻草直接还田,不论是在提高土壤养分含量,促进土壤生物小循环,还是在提高土壤“内三稳”,“外三稳”,实现土壤“小三化”、“大三化”方面都有积极作用,因此能使土壤的热、水、气、肥四因素能“稳,匀、足、适”地供应植物生长,也使土壤供肥力的抗逆性得以增强。因而稻草覆盖栽培是提高土壤肥力,建设稳产高产农田的重要途径和现实方法。 3.对后作生产的效应 由于稻草覆盖提高了土壤综合肥力,因而能促进后茬作物的生长,也能促进下季小麦自身的生长。在水稻上的试验结果,覆盖区较对照区亩增产25公斤,增产4.8%,表现为水稻分蘖力增强,有效穗多0.3万,多1.79%,实粒数增加1.5粒,增1.3%,结实率增加3.5%,提高3.98%,千粒重提高0.7克,提高2.6%,同时还能提高稻米的品质。在旱地上覆盖栽培小麦后,种植玉米、红苕、大豆等作物,还能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提高旱地作物的抗旱性。在水稻等作物收后和植三秋作物,也表现出了优势,由于土壤肥力的提高,物理性质的改良,除三秋作物产量提高和抗逆性增强外,特别对于秋马龄薯、秋红苕等,还表现出薯块大,薯块规则、商品性好的优势,秋菜也表现出品质好、商品性好的优势。 4.生态环境效应 由于农村经济的发展,作物秸秆包括稻草作为燃料及盖房材料已被其他材料逐步代替,因而农户在收获季节往往将秸秆就地焚烧,既造成资源浪费,又产生烟尘及CO2污染,还影响交通运输。实行稻草覆盖栽培,可避免稻草就地焚烧,产生污染,还可提高土壤综合肥力,减轻化学肥料施用量,由此减轻土壤污染和水质污染,因而具有极佳的生态效应。 对小麦生长的影响1.改善小麦生长环境 稻草覆盖条件下,土壤及麦种上面有一层稻草覆盖物,对土壤有保温、保湿、防渍作用,因而小麦生长环境相对稳定,利于小麦生长。据测定,稻草覆盖下的表土及5厘米土壤温度,在上午气温未达到最高时,明显高于对照,且气温越低,保温效果越好。冬至日较对照高4℃,下午由于气温上升,稻草有遮盖作用,因而上表温度及5厘米土温均低于对照,但稻草表面的温度与对照土表温度相同,由于对照区的麦种并未生长在土表,因而稻草覆盖在温度上更有利于小麦生长。雨天测定,表上及5厘米土壤含水量分别较对照低8.6%和3.8%,阴天分别低3.8%和1.4%,晴天则分别高于对照1.5%和3.3%,表明有保湿防渍效应。由于稻草覆盖改善了小麦生长环境,提高了小麦生长的抗逆性,因而当1997年度遇55年未遇的低湿寡日照气候时,覆盖较对照亩增产45.3公斤,增13.97%,1998年度又遇50年未遇的干旱气候,覆盖较对照亩增产28.8公斤,增产8.23%。 2.对发芽出苗的影响 因稻草覆盖具有保温、保湿、防渍效应,因而具有苗齐、苗全,提前2~3天齐苗的优势,这种优势在干旱或多雨年份以及下湿漕田表现最为明显,在气候正常年份表现不太明显。1998年度遇旱,在对比田观察,覆盖栽培基本苗17.1万,较对照区的10.8万苗多6.3万苗,就表明了这一趋势。 3.对小麦分蘖的影响 对比田观察,稻草覆盖小麦分蘖时间提前2一3天,分蘖株率高3.5%;冬至日观察,亩基本苗平均17.62万苗,较对照14.12万苗增加3.5万苗,增加24.79%。 4.对麦苗素质的影响 冬至调查,苗高较对照高5厘米,单株根数多0.1 条,根长度长1.8厘米,百株鲜重高43克,百株鲜根重高5克。从外观看,覆盖小麦苗期长势旺,叶片大,叶色浓绿,均表明麦苗素质提高,这就为小麦积累养分,提高生物产量,进而提高经济产量奠定了基础。 5.产量因子特点 对比田测产,覆盖小麦有效穗较对照高2.74万穗,多12.3%;实粒数减少2.07粒,减5.42%,但1996年因遇低温寡照天气,反而增加3.8粒,高13.52%,表明覆盖小麦具有抗逆性;千粒重下降1.93克,下降4.09%。表明小麦稻草覆盖栽培的增产效应主要表现在有效穗增加,但实粒数与千粒重略有下降。因此在栽培上应通过加强后期管理克服这一不足。 6.消除杂草 覆盖小麦从出苗到收获,田间基本无杂草,减轻了草害,且不需施药,节约成本,净化环境。 7、对小麦生育期的影响 稻草覆盖栽培改善了小麦的营养状态,保根护叶使小麦生育期延长2~3天,表现在始穗期推迟2~3天,但因出苗提前2~3天,因此延长营养生长期5天左右,利于养分积累。同时,从收获时直观看,落黄明显优于对照。 小麦稻草覆盖栽培的配套技术1.稻草的准备 水稻收后,将稻草晒至五成干时堆于田中待用。如果稻草过于,不利于田间腐烂,影响麦收后耕田,且干稻草盖种,稻草间隙过大,不利于保墒出苗;稻草过湿,腐烂太重,虽效果佳,但不利于操作。 2.整田规范化 按“小窝疏株密植”要求,6米开厢,理好中沟、厢沟、围边沟、田外沟,做到能灌能排;平整田面,清洁田园。 3.播前施肥 播种前,亩施粪水20挑,复混肥40~50公斤,泼施田面。因种子播子土表,播后施肥不利于小麦成行成窝,肥料易烧种不易被吸收。 4.土表播种 将麦种分厢定量均匀播于土壤表面效果最优。撬窝点播或翻耕机播,会因麦芽伸出稻草前的时间过长导致麦苗发黄影响光合作用,从而造成弱苗。因此稻草覆盖栽培切忌采用撬窝点播的播种方式。 5.稻草覆盖 亩用250~350公斤稻草最佳。过厚,保温保湿效果好,小麦发芽也快,但麦芽伸出稻草的时间长,分蘖推迟,分蘖少,素质差,产量低;过薄,覆盖不完全,单株分蘖好,但出苗率低,杂草丛生,有效穗少产量低。因此盖草要做到不露土,不露种,厚度约0.5厘米,用整稻草盖好盖完全,稻草与小麦行呈垂直,盖草时间要早,播种后立即盖草。 6.田间管理 播后应泼施清粪水淋湿稻草,利于苗齐苗全、稻草腐烂和防火。第1年覆盖的田块,三叶前要增施 1公斤左右纯氮,促进小麦分蘖和稻草腐熟。小麦生长后期,施用叶面宝或磷酸二氢钾,保根护叶,以协调库源矛盾导致实粒数特别是千粒重下降的问题。多年覆盖的田块,应酌情减少化学氮肥用量,以免过旺倒伏。 7.防鼠、防鸡、防鸟、防火 由于种子播于土表,又用稻草覆盖,因此要做好防鼠、防鸡、防鸟、防火的工作,以减少种子损失,保证苗齐苗全苗足,夺取高产。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