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弗里茨·埃里希·冯·曼施泰因
释义

曼施坦因(1887-1973),德国军事家,与隆美尔和古德里安被后人并称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的三大名将。他们是助纣为虐的法西斯帮凶,对别国犯下了不可饶恕的战争罪行,同时他们过人的军事素质、出色的军事指挥艺术,也对世界军事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值得后人研究。与那些制造屠杀的纳粹德国政客们和党卫军首脑相比,他们虽在希特勒的战争中策划指挥,却反对纳粹的屠杀和灭绝政策,更没有参与屠杀暴行。也许正因为如此,加上他们令人惊叹的军事造诣,使他们赢得了敌国的尊敬和历史学家、军事学家的客观评价。

中文名:弗里茨·埃里希·冯·曼施泰因

外文名:Fritz Erich von Manstein

国籍:德国

民族:日耳曼

出生地:柏林

出生日期:1887年11月24日

逝世日期:1973年6月11日

职业:军事家,军事战略家

毕业院校:柏林军事学院

主要成就:曼施坦因计划橡叶骑士带宝剑铁十字勋章

军衔:元帅

身高:181厘米

生平简介

弗里茨·埃里希·冯·曼斯坦因(Fritz Erich von Manstein),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认为是德国国防军军中“最优秀”的将领。他的战略思想深邃而可怕,他所策划的每一次战役几乎都是杰作,总是令对手惊惶失措,胆战心惊。他是那种能够将一代代的机动观念和传统的运动战思维巧妙地融为一体的专家,同时对于各种战术运用自如。曼施坦因具有极高的战略天赋,这使得他高于德军其他战场指挥官,事实上他在当时就被同僚认为是德军中的“战略天才”,这在将星云集的德国军界是极高的荣誉。英国军事理论家利德尔·哈特评论说他“对作战的可能性独具慧眼”。

1887年11月24日,出生于德国柏林。

1906年,担任近卫军步兵第三团见习军官。

1907年,晋升为少尉。

1913年,在柏林军事学院学习。

1914年,晋升为中尉。同年,回到近卫步兵第三团,不久担任近卫第二后备团的副官。

1914年-1918年,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5年,晋升为上尉。

1918年,担任德国一个致力于重新组建军队的委员会中的参谋。

1920年,担任连指挥官。

1927年,晋升为少校军衔。

1929年,在德国国防部参谋本部第一厅工作。

1932年,晋升为中校。

1933年,晋升为上校。

1935年,转到德国陆军总参谋部工作。

1936年,晋升为少将,出任德国陆军参谋总部第一军需部长,不久又升任德国陆军总部首席副参谋总长。

1938年,担任李格尼兹的第十八步兵师的主管。

1939年,晋升为中将。同年,担任伦斯特将军指挥的德军南方集团军群参谋长,参加波兰战役。

1940年,出任德军第三十八军军长,制定德军入侵法国的计划。

1941年6月,担任德军第五十六装甲军军长入侵苏联。

1942年7月,攻占塞瓦斯托波尔要塞群,并于攻陷要塞群后于战场上被通知晋升为国防军陆军元帅。

1942年8月,指挥进攻列宁格勒。

1942年11月,担任德军顿河集团军群司令,指挥营救被围在斯大林格勒的第6集团军。

1943年2-3月,指挥德军南方集团军群发动哈尔科夫反击;7月,参加了库尔斯克战役。

1944年3月,被希特勒解职。

1945年5月,被英军逮捕。

1973年6月11日,死于西德巴伐利亚州。

个人履历

1906年开始服役。1914年毕业于军事学院。曾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 参加比利时、东普鲁士和波兰南部的战斗。

1935年任陆军总参谋部作战部长。1938年因上层人事变动被贬为18师师长。次年参加动员,任南方集团军群参谋长,翌年参加对波兰的入侵。

1941年9月任第11集团军司令,在克里木作战。1942年8月任列宁格勒地区德军总指挥,奉命攻占列宁格勒未果。歼灭苏一集团军。

1942年11月任“顿河”集团军群司令,试图解救被合围于斯大林格勒的第6集团军,未能得逞。

1943年2月任“南方”集团军群司令,在库尔斯克会战中失败。 1944年3月被解除职务。主张在作战中集中使用坦克摩托化部队、配合空军实施速战速决的闪击战。

1949年被英国军事法庭判处18年监禁。1953年获释。

战后被聘为阿登纳政府组建联邦国防军顾问。

1973年6月病逝,终年86岁。

著有回忆录《失去的胜利》(1955)。

青年时期

最能体现他战略水平的是对法作战的“曼施泰因计划”。二战中,整个法国战役都是按照这个计划为蓝本执行的,“曼施泰因计划”简单明了,击中要害。它针对盟军的战略部署,出其不意的反主攻方向从北方的B集团军群转到A集团军群。因为这就要求主攻装甲部队穿越密林覆盖的阿登山地,而当时坦克部队从来没有尝试过在这种地形前进。而且突破之后主攻部队的南侧翼完全暴露,这里赌的就是法军主力已经在北方穷于应付,南方则被钉死在马其诺防线,没有实力攻击A集团军群暴露的南翼。这是典型的“有算计的冒险"。但是曼施泰因本人并没有作为A集团军群参谋长参与与法国战役的指挥,他在开战前从A集团军群参谋长调任步兵第3军军长。后来的事实证明,曼施泰因赢了。曼施泰因的退却法在他的个人档案里是极赋光辉的。

晚年时期

德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惨败后,整个南线部队向西退却,似乎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后来南方集团军全部放弃顿河弯曲部向西撤至亚速海至哈尔科夫之线,苏军还在步步紧追,灭顶之灾即将来临。恰恰正在这时,曼施泰因的“特异功能”意识到反击的机遇已经来到。因为苏军名将瓦图京发生了失误,错误地认为德军只有退逃而没有阻击之力了,于是指挥方面军在宽大下面上展开成一个梯队猛追,兵力分散,战线过长,后勤保障困难并推动了增援的可能性。曼施泰因抓住这一良机,坚决顶住苏军,同时缩短防线,抽出装甲兵力组成了两个装甲突击群,于1943年2月19日开始了坚决的反击,为德军夺回了战役主动权。此次反击被举世闻名的历史学家利德尔·哈特誉为“曼施泰因一生中最精彩的作战表演,在全部的军事史中,也要算是一流杰作”。1944年3月,因希特勒无法忍受他的直言相谏,他被免去军职,虽然为了表彰他的战功,又赐给他橡叶带剑骑士铁十字勋章,但希特勒再也没有起用他。

人物评价

英国人认为曼施坦因出身贵族,受过良好的军事教育,早年是一个优秀的参谋军官,对战术,战役,战略都有自己比较成熟的观念,由于参与制定了进攻法国等完善的作战方案,他在德国享有“伟大战略家”的声誉是说得过去的,但除此以外,他在战略和军事思想上的贡献并不引人注目。在一战时期,曼施坦因只获得有限的作战经验,从本质上讲,他一直是一名步兵,所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这样一个军事技术大发展的时期,他能够提起的贡献只有“突击炮”。值得研究的是,从1942年12月到1944年3月,曼施坦因进行了15个月的艰苦作战,他指挥的南方集团军群从顿河草原退到加里西亚,仍能保持比较完整的战斗力,的确是一个奇迹,所以在德国所有的高级将领中,曼施坦因是最有成就的野战指挥官,但是这个“最有成就”不能理解为唯一,因为他与古德里安,霍斯,李莱斯相比,大概处于同一个档次。《中国军事百科全书》认为:他善于集中使用装甲部队,强调速战速决,出奇制胜。美国人认为:曼施坦因是德军在二战中最优秀的野战部队司令。由于其快速出奇制胜的战术,被人们尊称为“闪击伯爵”。同时他参与指定的入侵法国的作战方案被西方军事专家称为“施里芬-曼施坦因计划”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6 6:3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