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放生羊 |
释义 | 基本概况第五届鲁迅文学奖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获奖作品,发表于《芳草》 2009年4期。 内容简介和那些重量日益减轻的内心相比,年扎老人的心灵世界有其自身的存在密码,作家所做的就是破译它,呈现它。老人在转经途中偶然遇见了通人性的绵羊,只见它“全身战栗,眼睛里密布哀伤和惊惧”,老人被绵羊的恐惧所打动,一腔怜悯蓬勃而出,也为了救赎桑姆的罪孽,于是决定赎买这只即将要被宰杀的绵羊,并把它带回家悉心照顾。放生羊在整篇小说中既是情节核心又是情感核心,在日复一日地转经、拜佛、祈祷的过程中,放生羊使年扎重新感受到了久违的爱意与温暖,心境也发生了变化,由浮躁到安静,心中有了希望和寄托。“回到家,我坐在一张矮小的木凳上,身披一身的夕阳,一边看你一边喝酒。你站在面前,用桑姆惯用的那种羞怯、温情的眼神凝望着我。这种眼神,剥去了岁月在我心头堆砌的沧桑,心开始变得温柔起来。还有这酒,怎么落到肚子里,变成香甜的了。以往喝酒,怎么没有尝出香甜的余味呢。这是不是心境的变迁引来的,我真说不准。我一口一口地喝,这种香甜从舌苔上慢慢扩散向脑际,整个人被这种香甜沉溺。”在信仰的支撑下,老人所获得的满足感使他觉得幸福,此时梦里的桑姆也变得安详和从容了。寥寥数笔,表现了年扎老人因为心愿已偿,他的灵魂已经进入了一个更高远、更纯净的世界。人需要希望和梦想,其存在方能进入理想境界。文学亦是如此。次仁罗布以自身健全的精神纬度和宽广的灵魂视野,在年扎老人身上实现了其超越现实世界、关注灵魂存在的意图。 论及藏族作家的创作,其作品中的西藏叙事是很难回避的话题,尤其是像次仁罗布这样生长、生活在西藏,并且一直以西藏故事为题材的小说家。次仁罗布在民族文化身份建构上一直有着深刻的自觉,同时在如何对民族文化资源进行处理方面,他也保持着清醒的认识,在他看来,文学的天职正是“记述民族心灵,提高民族素质,培养民族精神”。 次仁罗布的写作理想不仅于此,他在一次访谈中说,“西藏独有的文化是我们成功的基础,也是走向国内和世界的资源。我们搞创作的离不开对西藏文化的依赖,但也不能毫无选择地全盘拿来,要有选择地利用。这种西藏独有的文化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我们在利用这种资源的时候,要从人类共通的情感出发,这样我们创作出的作品与其他民族能产生共鸣,能相互理解。” 次仁罗布在讲述藏族人故事的同时,也在极力描摹恪守信仰的虔诚灵魂,这种有着精神体温的讲述,不失为小说走向灵魂叙事的有效捷径。 作者简介次仁罗布,1981年考入西藏大学藏文系,获藏文文学学士学位。1986年毕业后,先后在西藏日报社和西藏文学编辑部工作,西藏作家协会理事。 2007年11月参加了中国作家协会和共青团中央召开的全国青年作家创作会议。2008年担任了第七届茅盾文学奖评委。小说《杀手》入选“2006年中国年度短篇小说”和“中国小说排行榜”、入选了《21世纪中国当代文学》(英文),并被翻译成韩语。《杀手》获得西藏第五届珠穆朗玛文学奖金奖。中篇小说《界》获得第五届西藏新世纪文学奖。2009年创作的小说《阿米日嘎》《放生羊》发表在《芳草》杂志第四期上,被《小说选刊》和《小说月报》分别选载,并翻译成藏语在内的多种语言。《阿米日嘎》还被选入《2009年中国短篇小说集》和《2009年中国短篇小说精选》;《放生羊》入选2009年中国当代最新作品排行榜,并被翻译成韩语。2009年发表在《民族文学》第九期的短篇小说《传说》被翻译成了蒙古语和维吾尔语、哈萨克斯坦语、藏语。2009年获得了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和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会颁发的创新新秀奖。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