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东阿县
释义

东阿县地处鲁西平原,东依泰山,南临黄河,隶属“江北水城”——聊城市,为中国阿胶之乡、喜鹊之乡、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被誉为“万户喜鹊吉祥地,千年阿胶福寿乡”。地处东经116°12’至116°33’,北纬36°07’至36°33’,总面积787平方公里,辖9个乡镇、2个街道、1个工业园区,共有559个行政村,42万人。 县人民政府驻铜城街道,邮编:252200。代码:371524。区号:0635。英文地名:Dong'e 。

中文名称:东阿县

外文名称:Dong'e

行政区类别:县

下辖地区:顾官屯镇、姜楼镇、刘集镇

面积:787平方公里

特产:东阿阿胶,牛角店常氏炸鱼等

名人:程咬金,程昱,高霖等

基本县情

东阿县历史悠久,战国时期,这里地处齐,赵两国边境,境内有大清河流经入海,河曲形成大陵,故曰。曹操之子曹植曾为东阿王,其七步诗名扬天下,鱼山留有曹植墓葬,现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于历史沿革,治所多次变动,县城亦随之变迁。

东阿县自然资源条件优越,最为突出的是:

一、水资源丰富。黄河沿县境56.5公里,居山东省沿黄县市第二位。全县水资源总量约为460亿立方米,水资源不但数量充足,而且水质优良,东阿地下水比重高,为优质饮用矿泉水。

二、东阿属于泛东阿地区,解放后因建立第二家国营阿胶厂-----山东东阿阿胶厂,后上市为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抢先注册了“东阿阿胶”的商标,也是阿胶之乡。阿胶因起源泛东阿地区(今济南平阴东阿镇、阳谷县、东阿县)而出名,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山东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建国后曾多次获国际国内金奖。

三、建材资源比较丰富。东阿为鲁西地区唯一的有山县,同时与泰山山脉一河之隔,取山石资源十分方便。东阿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已成为鲁西平原的建材基地。

改革开放以来,东阿的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特别是近几年,工农业生产呈加速发展趋势,国民生产总值、工农业生产总值分别以16%、25%左右的速度递增。东阿人的开放意识日益强化,东阿县的投资环境不断改善。目前,东阿交通便利,南北105国道,东西014省道在县城交汇,西距京九铁路聊城站30公里,北距济聊高速公路和济邯铁路15公里,国际国内直拨电话遍及全县每个乡村;电力供应居全市第一;东阿宾馆设施和服务质量均已达到星级标准并通过二星级认证;新建的曙光大街,工业大街有进一步勾画出县城建设的美好前景,让许多东阿人为自己的家乡而骄傲!

东阿的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正在蓬勃发展,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出现了“东阿阿胶”“鲁西化工”等从东阿起步发源的上市公司及特大型企业。

地理位置

现在的东阿县地处鲁西平原,黄河之滨,东经116º12´至116 º33´、北纬36º07´至36º33´,总面积787平方公里,辖7镇1乡2个街道办事处,35.26万人。是中国阿胶之乡、中国喜鹊之乡、中国梵呗音乐发祥地、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被誉为“万户喜鹊吉祥地,千年阿胶福寿乡”。

东阿历史悠久,自然资源条件优越。曹植曾为东阿王,鱼山留有曹植墓葬,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东阿为阿胶之乡。阿胶因出东阿而得名,已有2000多年历史,东阿阿胶曾多次获国际国内金奖;东阿地下水为优质饮用矿泉水;东阿建材资源比较丰富,为鲁西地区唯一的有山县,同时与泰山山脉一河之隔,取山石资源十分方便,近几年已发展成鲁西平原的建材基地。改革开放以来,东阿的各项事业蓬勃发展。东阿人的开放意识日益强化,投资环境不断改善。在新的世纪,东阿人民将以更加执著求实的精神,紧紧抓住历史机遇,迎接新世纪的挑战,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努力建设一个经济繁荣、人民富裕、社会进步的新东阿。

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县境依傍黄河百余里,引黄济津、济卫工程的渠首均在东阿。东距济南市80公里,西距聊城市25公里。毗邻京九、京沪、济邯、济馆等交通动脉,105国道和三条省道贯穿全境,区位优势日益明显。

属温带季风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适中,无霜期较长,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4.4℃,年平均相对湿度64.6%,年平均降水量563.3毫米,年平均日照2300小时,年平均无霜期236天。

行政区划

东阿县辖8个乡镇、2个街道办事处、1个省级工业园区。分别为:铜城街道办事处、新城街道办事处、姜楼镇、刘集镇、鱼山镇、大桥镇、牛角店镇、姚寨镇、高集镇、陈集乡、东阿工业园区。

经济发展

东阿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把富民强县作为第一要务,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和谐发展。近年来相继获得“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绿化模范县”、“中国绿色名县”、 “山东省适宜人居环境奖”、“山东省投资环境十佳县市”、“山东十大品牌之都”等荣誉称号。2008年生产总值GDP完成94.11亿元,增长13.6%;地方财政收入达到2.49亿元,增长2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GDP达到111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018元,分别增长14.99%和14.82%。农村经济全面发展,优质小麦、林木、畜牧、蔬菜等产业不断壮大,是全国优质小麦基地县、中国优质果品生产基地县、“中国乌鸡之乡”。实施“工业立县”战略,培植了医药、化工、建材、机械四大优势产业,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66家,有东阿阿胶、鲁西化工2家上市公司,有东昌集团、东阿钢球等知名企业。全县拥有5个中国驰名商标、2个中国名牌产品、9个山东著名商标、12个山东名牌产品。山东东阿工业园区为省级开发区和省级重点循环经济园区,基础设施实现了“八通一平”。服务业发展取得新成效。加快发展旅游业,打造“黄河绿城、养生宝地”的品牌形象,鱼山旅游景区开发初见成效,正在建设“阿胶养生文化苑”和“东阿黄河国家级森林公园”。

便利交通

青兰高中西部的发展,巩固山东省“一体”的带动作用,促进国家高速公路网及山东速公路东阿界至聊城(鲁冀界)段是国家高速公路网青兰高速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山东省高速公路网“五纵四横一环八连”中的“横三”,在山东省“一体两翼”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布局中“一体”对外联系的重要通道。青兰高速公路青岛至泰安段已建成通车,本项目的实施对早日贯通山东全境青兰高速,疏导过境和区域交通,加快山东省高速公路网网络化,完善全省乃至全国的骨架路网结构布局,发挥路网的整体效益具有重要意义。《工可报告》推荐的标准、规模:青兰高速公路东阿界至聊城(鲁冀界)段路线起自聊城市东阿县的黄河大桥西桥头,东接青兰高速公路泰安至东阿界(含黄河大桥)段,向西途经东阿县、聊城东昌府区、莘县,西接河北省拟建的大名至邯郸高速公路(工可报告已批复,计划年内开工),到达终点。路线全长约85公里,建设标准为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设计速度12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34.5 米。本项目投资估算总金额约48亿元人民币( 以下“元”均指人民币元)。项目规模、投资等均以有权主管部门核准后的为准。计划2011年开工,建设工期3年。本项目的收费期最长不超过25年。

当地特产

1、东阿阿胶

东阿的阿胶产业建国后发展迅速,是东阿县最为著名的产品。阿胶因补血养气功效显著,为历代医家圣手所称誉。明代李时珍曾在《本草纲目》提出,阿胶“本经上品,性平味甘,虚寒血亏者宜久服之,久服,轻身益气。”《神农百草经》中也提出阿胶是“养性延年”之品。阿胶正是在补血养气方面疗效显著,通过补肝之血,肾之精,使人达到养精固本,保养天年的目的。通过对阿胶的不断分层次开发,如今阿胶在养生方面疗效更为显著。阿胶原料为驴皮,含有19种氨基酸,具有提高红细胞和血红蛋白质的功效,并能促进骨髓造血干细胞的分裂与增殖,促进造血功能的恢复作用。

2、润惠堂窖枣和秘制阿胶枣

东阿特产润惠堂窖枣,系用大枣精心熏制而成。制作过程是:先挑选肉肥、个大、色鲜的大枣,放入水中煮至果肉稍软,捞出凉干。挖好熏窖,坑口向下处搭铺,将凉干之枣摊在高粱秸箔上,以苇席覆盖坑口,坑底点燃碎柴木屑,以烟熏蒸,初以大烟火,枣皮潮润后,火力渐弱,3天即成。润惠堂窖枣黑紫光亮,花纹精致,易于储存,甘甜可口,营养丰富,有强肾健脾功能。远销港澳、东南亚、日本等地。 润惠堂阿胶枣也是东阿的一大特产,润惠堂阿胶枣采用润惠堂独有陶窑烘焙工艺,柴木生火,陶窑烘焙,既烤出了产品的酥软浓香又保持了产品的天然成分。十九世纪二十年代润惠堂传人致力于阿胶膏方和蜜饯等养生品的配伍,并独创陶窑烘焙工艺,其秘制阿胶枣、阿胶糕因香浓可口食用方便备受当时上海滩达官贵人的青睐。

3、牛角店常氏炸鱼

东阿特产牛店炸鱼,呈金黄色,外酥里嫩,香脆可口,可放7天而不绵(如用塑料袋封闭放置一月可以不绵),闻名于鲁西城乡,深受当地群众欢迎。牛店炸鱼为牛店镇西街常氏首创,至尽已有近百余年的历史。早在30年代, 常氏传统技法的基础上,又实践创新,采用特殊材料、特殊工艺,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牛店“常氏炸鱼”。

4、高集程楼豆腐皮

高集豆腐皮呈淡黄色,以薄如纸,韧如皮,清香爽口而闻名。每斤18页以上,每页可用双手拉长三分之一。取一页平铺地上,人踏过后完好无损,有“胶皮”之说。晾干可常年存放、鲜食、干食均可。在鲁西、泰安以至东北三省久负盛名。高集镇制作豆腐皮的村很多。但以程楼村制作得最好,所以当地有“高集皮子程楼货”的说法。

5.姜楼烧鸡

姜楼烧鸡又称方家烧鸡,制作技艺近百年。

东阿历史

自春秋至明洪武8年,”东阿“县治设今阳谷县阿城镇;明洪武8年至民国东阿县治设今济南平阴东阿镇;建国后,东阿县设在今铜城镇。

春秋时,置柯邑,原属卫国,后属齐国。战国时改称阿邑,仍隶齐国。秦始称东阿,属东郡。汉置东阿县(治今阳谷县东阿镇),仍属东郡。

三国时为魏地,亦隶东郡。西晋属济北国,东晋改国为郡,东阿属之。

南北朝大明元年(457)并入谷城县。北魏,恢复东阿县;东魏徙东阿县治于故城东10公里(今济南平阴东阿镇)。

北齐,省谷城入东阿,属济州。隋代,属兖州济北部。唐武德四年(621),属济州,隶河南道。

天宝元年(742),更州为郡,隶济阳郡;同年恢复谷城县。唐天宝十三年(754),改属郓州东平郡。大历元年(766),郓州改为淄青道,东阿属之。

隋朝置阳谷县,东阿西南部划出属之。《续山东考古录》载有“隋置阳谷县,约得汉东阿地十之六、七”及“阳谷县,后魏东阿地”的记述。《阳谷县志》也有明确记载:“城东五十里有阿井,此井旧属阿邑,今并属阳谷县。”北宋太平兴国后,因黄河冲积,北部邻边县卢县(今铜城西部)废,部分划归东阿。

唐元和十四年(819)改隶天平郡。五代十国时,属郓州天平节度使。宋初,属京东路;庆历元年(1041)改隶西路安抚使;政和五年(1115)属大都督府,建炎元年(1127)改隶东平府。

金代,隶山东西路东平府。元初,隶东平路;至元九年(1272)东平改为下路总管府,东阿属之。

明初属东平府,洪武八年(1375年)又设县治于故谷城(今平阴县东阿镇),隶济宁府东平州,洪武十八年(1385)改属兖州,隶山东布政使司。 时县境南北长50公里,东西宽32.5公里;东至平阴县界7.5公里,西至阳谷县界25公里,南至东平州界17.5公里,北至茌平县界30公里。

清初,属兖州府东平州;雍正十三年(1735)改隶泰安府。县治仍设东阿镇(今平阴东阿镇),境域略有变动,县境南北长45公里,东西宽27.5公里。县城至边界县距离,除西至阳谷县界缩短5公里外,其余与明代同;东北至平阴县界7.5公里,东南至东平县界15公里,西南至寿张县界30公里,西北至聊城县界22.5公里。

民国初期,县治仍设东阿镇(平阴东阿镇)境域与清同。1913年属山东济西道,1914年改属东临道。1927年废道级建制,直隶山东省,1937年后属山东省第六区。1940年建立东阿县抗日民主政府,隶鲁西行署第四专署;1941年7月,属冀鲁豫行署第四专署;1942年12月,冀鲁豫行署第一、四专署合并为第一专署,东阿属之。1945年8月,改隶冀鲁豫行署第六专署。

1947年冬,县机关迁驻铜城镇 1949年8月,属平原省聊城专署东阿境域界定。原属东阿黄河以东村镇及西南张秋一带划出,原属平阴、聊城的部分地域并入东阿,茌平与东阿交错为邻的村庄,以赵牛河为界北归茌平、南属东阿。。1952年11月,平原省撤销,改隶山东省聊城专区。1958年12月,东阿县撤销,其辖区分别并入寿张、茌平二县;1961年7月恢复东阿县,其隶属未变。1967年聊城专区改为地区,随改属聊城地区。1998年3月,聊城地区改为地级聊城市,随之改属聊城市。

历史沿革

西汉设东阿县()。据《尔雅》:“大陵曰阿。”东阿即齐阿邑,西阿属赵。据《泰安府志》:“郡秦属东郡,汉置东阿县。盖以阿属东郡而立名。”

1996年8月12日,撤销东阿县高集乡,设立高集镇(鲁政函民字[1996]41号)。

2000年,东阿县辖5个镇、9个乡。总人口413735人,各乡镇人口: 铜城镇 71903、刘集镇 43306、牛角店镇 31508、大桥镇 21367、高集镇 26895、关山乡24371、单庄乡27622、黄屯乡 25949、姜楼乡 27588、顾官屯乡 36699、陈集乡 24939、杨柳乡15852、姚寨乡17175、大李乡 18561。(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

2002年5月14日,省政府批复同意:东阿县撤销顾官屯乡,设立顾官屯镇;撤销姚寨乡,设立姚寨镇。以上2乡撤乡设镇后,其行政区域和人民政府驻地不变。截至2002年12月31日,东阿县辖8个镇、2个乡。

2003年10月8日,东阿县撤销铜城镇,设立铜城街道办事处和新城街道办事处,铜城街道办事处机关驻铜鱼路8号(原铜城镇人民政府驻地),新城街道办事处机关驻金光路7号。

东阿名人

程昱

三国时曹操五大谋士之一程昱(字仲德),东郡东阿人,不过汉代的东阿在今阳谷县境内。

程咬金

济州东阿斑鸠店人,原名咬金,后更名知节,字义贞,唐初大将,骁勇善战曾聚众数百人,共保乡里。后随李密参加瓦岗军。武德九年,参加“玄武门之变”。贞观中,任左领大将军封卢国公,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高霖

字子约,金东平东阿人。大定二十五年进士。初授符离县主簿,升泗水县令,调任安国节度判官。

张万公

金代东阿青苔藓铺人。大定四年升任长山县令,因施政有方,受到百姓爱戴,为立生神祠。后迁侍御史尚书右司员外郎。

侯挚

字莘卿,金末大臣,东阿人。明昌二年进士。为官慷慨大度,有过人之才。承安年间,任山东路盐使司判官。泰和八年,授长山县令。贞祐三年,为太常卿,行尚书六部事。

司允德

字执中,元朝时东阿人,今东阿县姜楼镇司岗村人。自幼失父,事母以孝闻。他勤奋读书,由太学生累官翰林国史院修撰。母卒庐墓,有鸣鹤百余只,翔舞上空,久而始去。后立瑞鹤亭于墓侧,以资纪念。

李谦

字受益,元代东阿人。少年聪敏,日记数千言,初为东平府教授。元世祖至元十八年升自学士,为太子左谕德。待裕宗于东宫,陈十事:“心、睦亲、崇俭、纳谏、戢兵、亲贤、尚文、定律、正名、革弊。”

李仁

字元夫,东阿苫山人。正德十四年举山东乡试第一,嘉靖二年进士。后升至吏科给事中、户入给事中。

于时(1465—1537)

字世和,号翠峰。明朝三代帝王师于慎行的祖父。于氏祖居登州府文登县赤山盘龙村,于明洪武二十五年(一三九三年)由一世公于深(与同胞弟:浅、海、河)同迁东阿杨柳渡(东阿县杨柳乡),即现黄河西东阿县杨柳渡,因是始迁之祖,后世故称一世公。一世公于深生子于忠,为于氏二世公。字楮村,为邑三老。于忠生三子,长隆、次盛、三时。于时号翠峰,封寿官赠通议大夫,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后长住云翠山下。此后,于氏家族便迁于黄河东居住。于时为人忠厚,乐于助人,深得乡里称颂。于时为于慎行族支的三世公。于时生五子,长子于玺,次子于壁,三子于莹,四子于瑶,五子于玭。王锡爵《翠峰于公墓志铭》:“公为人大度,有才气,所交皆豪长者,竟自致百金产,缘手散失略尽……而兄坐法当死……公慷慨自诣吏请代。吏怪之,已试问,知为出分弟,益大惊,使前毕其辞。而公涕泣对曰:‘某不幸早孤,兄鞠之成人,某视兄犹子视父也,子为父死无所辞。抑兄未有子而某有子,死何疑?吏疑其诈,即佯许出其兄于狱。公望见兄,大恸曰:‘兄果出乎,吾得死所矣!’趣自着械入狱,不返顾。吏为之泣,竟两释之……尝行道上,拾遗钱归而悬之门,以待其人至还之……邑民故苦赋,公具条便宜,为白直指前,得宽减而赋不失额。尝数称往古事,教道乡里。乡里有疑事,若斗讼,吏不能决者,往往质平于公,公所平曲直甚侃侃,而尤以温良岂弟得人欢……性雅好渔,已忽感古人阴德事,取渔具焚之,其笃行至此,年七十,以布衣为乡饮宾,里中贵人皆为公逡巡让左,无怍容。后奉诏予冠带,而公之第五子某举嘉靖壬子乡试。”东阿县治,即今山东省平阴县东阿镇。于氏家族主要以于慎行兄弟五人为族系,经三百余年世道变迁,迁徒,分布于北京、天津、东三省、广东、广西、贵州、河南等十几个省市,山东省几乎遍布十几个市县。主要以济南、泰安、聊城、菏泽为最多。而于慎行直系后裔以东阿镇、洪范镇为最多,包括东阿县关山、、刘集、姜楼、陈集、铜城遍及各个村落。

刘太淑人(1506—1555)

东阿苫山人,明朝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于慎行(世称于阁老)之母。道光本《东阿县志》卷十四:“刘淑人,户部郎中田女也。幼好学,静慈孝恭,孝经诸史,靡不遐览。长适平凉同知于玭,生五子。(按,经考实为四子,即慎动、慎思、慎言、慎行,第五子慎由,系妾黎氏生。于慎行《谷城山馆文集》卷二十四《亡弟稚川茂才墓志铭》:“少弟无欺者,名慎由,庶母黎孺人出也……先妣淑人,有四男一女,皆已成立,而会府君客游陇西,卜簉金城,孺人在侍,逾年归里,举弟于舍。府君为其少也,貌清而慧绝,锺爱之。淑人之爱又甚,朝夕抱弄膝上,口枣粟啖之;夜则置诸怀而卧;时啼不休,辄为披衣起坐,至申旦不寝。孺人性卞善,折梃笞儿,夫人闻辄谯之:‘若母敢笞吾儿也!’出则携以自随,时诧内党:‘此吾老生儿!’兄娣以淑人爱之,故亦忘其异母出者。”又同书同卷之《亡兄阜泉处士墓志铭》:“于氏自海上西迁,四世而为先考宗伯府君。府君五子,妣淑人出者四。”《亡兄太学都讲航隐先生墓志铭》:“吾家故居海上,西迁四世而为先宗伯府君。府君举五子,先淑人出者四焉。”)经书皆其口授。三子慎言,嘉靖壬子举人。四子慎行,官至东阁大学士,谥文定。其诸子皆为邑名士。淑人随夫任秦雍、河洛间,题咏甚多。”于慎行之母肖像画轴 画像与于慎行画像出于同人之手,明万历三十二年由“会稽金生”所画。画为绢本绫裱。画主人着诰命服饰端坐式全身像。画心纵156厘米,横87厘米。现藏于平阴县博物馆。

刘田

东阿苫山人。字伯耕,号东溪。年二十馀举宏治十八年乙丑(1505)进士,曾官元氏知县、户部主事、户部员外郎。卒于京都,享年39岁。道光本《东阿县志》卷十三《乡贤》有传,谓其“为人俊爽玉立,豪宕磊落,不肯折节而中,慈厚无城府”。

刘隅(1490—1566)

东阿苫山人。刘田之弟。字叔正,号范东。举嘉靖二年(1523)进士(按,道光本《东阿县志》卷十三《乡贤》谓“正德丁丑登进士”,误;且与其志卷十二《选举》谓登“嘉靖二年姚涞榜”相抵牾),曾官福建道御吏、四川按察司佥事、河南按察使、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副都御史。罢归家居几三十年。工书、善奕棋。所著有《家藏集》、《治河通考》等。殷士儋《陕西平凉府同知册川于公墓志铭》:“配宜人刘氏,户部员外郎田女也。蚤生怙恃,叔父中丞公育之。幼聪颖,习女红,女红精。兼通《孝经》、《论语》诸书,娴于词翰……方是时,公从中丞学,中丞遂以宜人字之。而刘氏家世贵显,诸母窃相谓:‘于翁贫甚,奈何以爱女托不可知之子乎?’中丞公曰:‘于翁虽贫,是儿必大其门者,于翁不贫也。’及笄归公,戚属咸谓宜人:‘餐珍袵绮,安能为布素妇乎?’乃宜人椎布操作而前矣。公诸兄落魄不能给,公又无以给之,宜人曰:‘兄弟,手足也,奈何废手足太义而用此簪珥为?’遂为倾箧笥买田百亩,以糊其口。及仲兄殁,所遗子女四人,皆宜人鞠育之,毕其婚嫁。”朱赓《于册川先生传》:“先生生而岐嶷,十岁能为文,即禀学于邑中丞刘公所,刘公大异之,其后卒以兄女女焉。”

于慎行(1545.11.03~1608.01.09)

东阿人(今属平阴县东阿镇人)(世称于阁老)。 明代政治家,学者、诗人、文学家。万历年间任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于慎行为人忠厚老成,熟悉历代典章,对明朝礼制建设有较大贡献。其文学造诣亦极高,与冯琦并称于世。于慎行字可远,又字无垢。他少年时代天资极高,学习勤奋,17岁乡试中举。乡试放榜次日,按例举行乡饮之礼,欢宴考官和中式举人,谓之鹿鸣宴。主考官非常器重于慎行这位青年才子,提出在鹿鸣宴上为他举行冠礼(即成人之礼),于慎行以未奉父命而婉辞,一时传为美谈。隆庆二年(1568)成进士,选为庶吉士。散馆后,授翰林院编修官。万历初年,升为修撰,参编《穆宗实录》,遂破例以史官充日讲官。日讲原都是翰林院年高资深的学者充当,像于慎行20多岁年纪便成为皇帝老师的极为罕见。于慎行一生以他笃实、忠厚、正直的品德受到朝野上下的尊重。他“学有原委,淹贯百家,博而核,核而精”(《明史》本传,下引同)(意即:他的学问有根基,贯通百家,熟知典章制度,记典论史,平实允当)。他明习典制,朝中礼制多是他亲手修定。他的诗,典雅而清新,为时人所重,被推为万历词馆之冠。神宗一朝公认他与临朐冯琦为“文学之冠”。被誉为“人品事业,宇内第一”。在家闲居16年,他探讨当世得失之故,旁搜博采,属词比事,写成《史摘漫录》、《谷城山馆文集》42卷,《谷城山馆诗集》20卷,《读史漫录》14卷,《谷山笔麈》18卷。尤其是他的《谷山笔麈》记述了明朝万历以前的典章、人物、兵刑、财赋、礼乐、释道、边塞诸事,考溯精当,纤悉具备。为研究明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宗教不可多得的史料,具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另有《谷城山馆诗集》20卷和《谷城山馆文集》42卷手稿,现存山东省图书馆。回乡家居时,他关心桑梓事业,参予重修《东阿县志》,主持编撰《兖州府志》。他于万历七年所写的《东昌府城重修碑》,有“万货辐辏,江北一都会”、“漕挽之咽喉,天都之肘腋”等名句,至今被竟相传引。 于慎行肖像画轴 由“会稽金生”所画,与其<<年谱画册>>出自一人之手。画绢本绫裱。画主人着礼部尚书官服及冠戴端坐式全身像。画心纵150厘米,横97厘米。现藏于平阴县博物馆。

张本(1366-1431)

字致中,东阿县张大人集村人。明洪武年间,自国子生授江都知县。燕王朱棣南下靖难,张本开城迎降,升扬州知府,继为江西布政司右参政。永乐四年(1406)召工布左侍郎。永乐七年(1409)为刑部右侍郎。仁宗即位后,拜张本为南京兵部尚书兼都察院事,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长职务。宣德四年(1429)兼太子宾客。张本一生为官清正,时号“穷张”。据明史列传记载,明成祖曾宴近臣,每位大臣案前都设银器,并赐之。独张本案前设陶器,明成祖曰:“卿号‘穷张’,银器无所用。” 张本顿首谢,说皇上知我也。张本夫人被封为诰命夫人。

张怀芝(1860~1933)

民国时期政府官员。字子真。今东阿县皋上村人。出身贫寒。少时仅读书4年,辍学后务农、讨饭。后入天津为人饲马7年。1890年入北洋天津武备学堂学习军事,毕业后到天津小站袁世凯新建陆军中服务,曾参加镇压义和团运动。历任北洋左翼炮兵营领官、常备军第一镇第一协协统、山海关巡防营统领、甘肃提督、天津镇总兵、陆军第五镇统制、帮办直隶防务大臣等职。

王国生

简介

王国生,男,汉族,1956年7月生,山东东阿人,1975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4年


3月参加工作,山东省委党校在职研究生班政治学专业毕业,在职研究生学历。

履历

1974.03——1976.12 山东省东阿县大桥公社代理团委书记,东阿县大桥公社党委副书记,东阿县文教局干事;

1976.12——1981.07 山东省聊城地委宣传部研究室干事、地委办公室干部、地委研究室干事;

1981.07——1983.07 在山东大学科学社会系干部专修科学习;

1983.07——1985.05 山东省冠县机构改革工作队队员,聊城地委办公室正科级秘书;

1985.05——1991.10 山东省聊城地委组织部副部长兼干部科科长;

1991.10——1993.01 山东省聊城地委组织部部长;

1993.01——1994.06 山东省聊城地委委员兼高唐县委书记;

1994.06——1995.02 山东省聊城地委副书记、高唐县委书记;

1995.02——1997.12 山东省聊城地委副书记(1996.03—1996.07 在中央党校进修部干部进修班学习);

1997.12——1998.06 山东省劳动厅副厅长、党组副书记(1997.09—2000.06 在山东省委党校在职研究生政治学专业学习);

1998.06——2000.01 山东省贸易厅厅长、党组书记兼省政府财贸办公室主任、党组书记;

2000.01——2000.08 江苏省委省级机关工委书记;

2000.08——2001.11 江苏省连云港市委书记;

2001.11——2001.12 江苏省委常委、连云港市委书记;

2001.12——2004.07 江苏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

2004.07——2008.04 江苏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部长;

2008.04——2008.08 江苏省委副书记、省委组织部部长;

2008.08—— 江苏省委副书记、省委组织部部长、省委党校校长。

2010年9月,江苏省委决定,石泰峰同志任省委组织部部长,王国生同志不再兼任省委组织部部长职务。

2010年12月,湖北省委副书记,湖北省副省长,代理省长

2010年12月16日上午,湖北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在武昌举行。会议决定:接受李鸿忠同志因工作变动辞去省长职务的请求,任命王国生同志为副省长、代理省长。

2011年2月 湖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2月26日补选王国生为省长。

中共十六大、十七大代表,中共第十七届中央候补委员。

苏树林

苏树林,男,汉族,1962年3月出生,山东东阿人,1985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3年7月参加工作,大庆石油学院勘探系石油地质专业毕业,大学学历,工学学士,哈尔滨工程大学管理学硕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现任福建省人民政府省长。

1979年至1983年7月在黑龙江省大庆石油学院石油地质专业学习,获工学学士学位。1983年7月至1986年10月在大庆石油管理局龙虎泡试验区工作。

1986年10月至1992年2月任大庆石油管理局采油九厂地质研究所副所长。

1992年2月至1994年5月任大庆石油管理局采油九厂副总地质师、高级工程师。 1994年5月至1996年3月任大庆石油管理局副总地质师、采油四厂厂长(其间:1995年9月破格评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1996年3月至1997年11月任大庆石油管理局局长助理、第一石油天然气开发事业部主任、副总地质师。

1997年11月至1999年1月任大庆石油管理局常务副局长、党委常委。

1998年3月上旬主持大庆石油管理局的全面工作。

1999年1月至9月任大庆石油管理局局长(其间:1999年4月哈尔滨工程大学管理工程专业研究生毕业,获管理学硕士学位)。[1]

1999年9月至2000年8月任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党委书记,大庆石油管理局党委副书记。

2000年8月至2001年3月任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兼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副总裁,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党委书记,大庆石油管理局党委副书记。

2001年3月至2002年12月任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兼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副总裁,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2002年12月至2003年12月任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兼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高级副总裁,大庆石油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2003年12月至2006年9月任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兼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高级副总裁。

2006年9月至10月任辽宁省委常委。

2006年10月至2007年6月任辽宁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2007年6月至2011年3月任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总经理、党组书记。 2011年3月至4月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省政府党组书记。

2011年4月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省政府副省长、代省长、党组书记。

2011年7月21日,当选福建省人民政府省长。

中共第十六届、十七届中央候补委员。

东阿县地理位置

如图: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2:5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