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润州听暮角》 |
释义 | § 润州听暮角 § 作者介绍 李涉(约806年前后在世)唐代诗人。字不详,自号清溪子,洛(今河南洛阳)人。早岁客梁园,逢兵乱,避地南方,与弟李渤同隐庐山香炉峰下。后出山作幕僚。宪宗时,曾任太子通事舍人。不久,贬为峡州(今湖北宜昌)司仓参军,在峡中蹭蹬十年,遇赦放还,复归洛阳,隐于少室。文宗大和(827-835)中,任国子博士,世称“李博士”。著有《李涉诗》一卷。存词六首。 § 诗文 江城吹角水茫茫, 曲引边声怨思长。 惊起暮天沙上雁, 海门斜去两三行。 § 解释 江城:临江之城,即润州。 文宗时,诗人曾因事流放康州(治所在今广东德庆),此诗很可能是作于迁谪途中 这首诗是一首表达思乡与边愁的边塞诗,作者采用了以景传情的手法,声情并茂地表达了一种愁情:首先在边塞上听到了边声号角,这是边塞上最常听到的角声,也是边塞最有特点的声音,它单调的音色往往能引起战士们的思乡之情与寂寞之感,在此声里,引起了士兵们的幽长的思乡之意,在这个声音里,夕阳下,一行雁排空飞来,仿佛为角声所惊起,向远处飞去,在海门天空斜飞而去,它去向何处,会飞向战士们的家乡吗,这一切也只能引起战士们更强的思乡之情,在诗里,作者选取了典型的意象:声音上是号角,形象上是鸿雁与夕阳,沙漠等,都能营造一种荒凉与寂寞的意境。 § 赏析 “江城吹角水茫茫,曲引边声怨思长。”这里虽然是写耳闻目睹景象,但字里行间,都使人感到一个忧愤满怀的诗人影子。 他伫立船头,眼望着茫茫江面,耳听着城头传来悠扬悲切的边地乐调。大凡羁途之士,虽非边地戍卒,总有异地思归之情。在这一点上,他们的感情是相通的。因而,一闻边地乐声,便立刻引起诗人的共鸣,勾起他思乡归里的绵绵情思。在这里,诗人巧妙地借助于边声的幽怨之长和江流的悠长,从形、声两个方面着笔,将抽象的心中的思归之情,作了形象具体的刻画。 “惊起暮天沙上雁,海门斜去两三行。”暮角声起。江边沙滩上的鸿雁惊起,而飞向了远方。乍看,象是实景的描写,但仔细品味,这不正是诗人有家不得归,而且天涯海角、越走越远的真实写照吗?诗人家居洛阳,方向在润州的西北;而惊雁是向南,越飞越远。莫说归里,就是连借飞雁而通家书的指望也没有哇!“惊起”二字,不言“己”而言雁,是所谓不犯正位的写法。写雁的受惊远飞,实际上也兼含了诗人当时“不虞”的遭际。 § 评价 这首诗,写得意态自然,寓情于景。乍读,作品好像完全是按照事物的原貌来写的,细细体味,字字句句都见匠心。诗人选择了生活中最典型最突出的物象,寥寥数笔,便描绘出给人印象极深的一幅画卷:江边的城市、浩渺的江水和惊飞的鸿雁,而画外则传来悲凉的画角声。在每一物象之中,都使人深深地感受到诗人的哀情和跳动着的脉情,情思含蓄,寄慨深远。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