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中国科学院茂县山地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 |
释义 | 简介中国科学院茂县山地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Maoxian Mountain Ecosystem Research Station,CAS)始建于1986年,是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成员站,位于四川省阿坝州茂县凤仪镇(103°54′E, 31°42′N,海拔1826 m)。茂县站地处青藏高原东缘、横断山系北段高山峡谷地带的岷江上游地区,该地区在中国大地形中处于一级阶梯与二级阶梯的过渡地带,是青藏高原东缘和长江上游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的高山峡谷区典型代表,也是WWF确认的世界十大生物多样性中心之一。该区域地形相对高差最高达3000 m以上,植被和气候垂直带谱明显。属暖温带气侯,年日照时数1373.8小时,年均温9.3℃,年降雨量825.2 mm,年蒸发量968.7 mm。土壤类型主要为褐土和棕壤。植被以人工林和次生灌丛为主,海拔1900 m以下地段为耐旱的次生灌丛,海拔1900~2600 m为针阔混交林和次生灌丛,海拔2600~3600 m为亚高山针叶林和残留的常绿阔叶灌丛, 海拔3600 m以上为高山灌丛草甸。该地区还是我国少数民族-羌族的聚居地。 发展目标将茂县站建成设施齐备、通讯和交通便利、具有国际水平的监测研究基地,先进科技成果试验示范基地,优秀科研人才培养基地和高度开放的学术交流基地。 主要研究领域山地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研究; 山地森林生态系统退化及恢复重建研究; 植物资源与生物多样性保育和持续利用研究; 亚高山森林生态系统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 试验基础设施试验场地面积达1000余亩(其中500亩有土地使用权),有标准气象观测场、综合观测场、辅助观测场、站区调查点、大型人工气候室等试验场地和样地。配备了定氮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中子水分仪等仪器设备。实验室面积达240 m2,可开展常规实验分析。茂县站拥有蔷薇园﹑薯蓣园﹑槭树园﹑沙棘园和红豆杉园等种质资源圃,为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了基础条件。 工作生活设施茂县站距成都210 km,距茂县县城5 km,位于茂县至北川县的公路线上,交通便利。 拥有建筑面积1025m2,集食宿、会议、娱乐等功能的综合楼一栋,有标准客房25间,水、电、暖、卫生等设施齐备,可同时接待40余人,餐厅可同时容纳50人进餐,有可容纳40余人的会议室。 试验研究成果近5年(2001-2006)来,茂县站科研人员主编或参编专著7部,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CI和EI论文20余篇,CSCD论文170多篇。荣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个,三等奖1个。系统提出了有关生态恢复重建的新思路、新途径,丰富和完善了生态恢复重建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试验示范建立了2万多亩的退化山地生态系统恢复重建试验示范区,帮助当地建立红豆杉繁育基地1个。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