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赠王屋道士赴诏 |
释义 | 基本信息【作品名称】赠王屋道士赴诏 【创作年代】唐朝 【作者姓名】王建 【作品体裁】七律 作品原文赠王屋道士赴诏 玉皇符诏下天坛,玳瑁头簪白角冠。鹤遣院中童子养, 鹿凭山下老人看。法成不怕刀枪利,体实常欺石榻寒。 能断世间腥血味,长生只要一丸丹。 注释译文道士:有道之士,道德品质高尚的人。汉董仲舒《春秋繁露·循天之道》:“古之道士有言曰:‘将欲无陵,固守一德。’”汉刘向《新序·节士》:“介子推曰:‘推闻君子之道,谒而得位,道士不居也,争而得财,廉士不受也。’”《后汉书·第五伦传》:“﹝第五伦﹞遂将家属客河东,变名姓,自称王伯齐,载盐往来太原、上党,所过辄为粪除而去,陌上号为道士,亲友故人莫知其处。” 玳瑁:指玳瑁的甲壳。亦指用其甲壳制成的装饰品。《汉书·东方朔传》:“宫人簪瑇瑁,垂珠玑。”南朝宋鲍照《拟行路难》诗之一:“奉君金巵之美酒,瑇瑁玉匣之雕琴。”唐施肩吾《代征妇怨》诗:“画裙多泪鸳鸯溼,云鬓慵梳玳瑁垂。”清陈维崧《菩萨蛮·赠梁陶侣》词:“谁爱紫罗囊,书签玳瑁装。”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一:“﹝梅佐贤﹞鼻梁上架着一福玳瑁边框子的散光眼镜。” 丸丹圆粒状丹药。南朝梁沉约《酬华阳陶先生》诗:“若蒙丸丹赠,岂惧六龙奔。” 作者简介王建(约767-约830年),唐代诗人。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享年约六十七岁。家贫,“从军走马十三年”,居乡则“终日忧衣食”,四十岁以后,“白发初为吏”,沉沦于下僚,任县丞、司马之类,世称王司马。他写了大量的乐府,同情百姓疾苦,与张籍齐名。又写过宫词百首,在传统的宫怨之外,还广泛地描绘宫中风物,是研究唐代宫廷生活的重要材料。著有《新唐书·艺文志》、《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等皆作10卷,《崇文总目》作2卷。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