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于中丞 |
释义 | 简介《于中丞》为蒲松龄的志怪小说《聊斋志异》中的一篇文章。 原文于中丞成龙,按部至高邮。适巨绅家将嫁女,装奁甚富,夜被穿窬席卷而去。刺史无术。公令诸门尽闭,止留一门放行人出入,吏目守之,严搜装载。又出示谕阖城户口,各归第宅,候次日查点搜掘,务得赃物所在。乃阴嘱吏目:设有城门中出入至再者捉之。过午得二人,一身之外,并无行装。公曰:“此真盗也。”二人诡辩不已。公令解衣搜之,见袍服内着女衣二袭,皆奁中物也。盖恐次日大搜,急于移置,而物多难携,故密着而屡出之也。 又公为宰时,至邻邑。早旦经郭外,见二人以床舁病人,覆大被;枕上露发,发上簪凤钗一股,侧眠床上。有三四健男夹随之,时更番以手拥被,令压身底,似恐风入。少顷息肩路侧,又使二人更相为荷。于公过,遣隶回问之,云是妹子垂危,将送归夫家。公行二三里,又遣隶回,视其所入何村。隶尾之,至一村舍,两男子迎之而入,还以白公。公谓其邑宰:“城中得无有劫寇否?”宰曰:“无之。”时功令严,上下讳盗,故即被盗贼劫杀,亦隐忍而不敢言。公就馆舍,嘱家人细访之,果有富室被强寇入室,炮烙而死。公唤其子来诘其状,子固不承。公曰:“我已代捕大盗在此,非有他也。”子乃顿首哀泣,求为死者雪恨。公叩关往见邑宰,差健役四鼓出城,直至村舍,捕得八人,一鞫而伏。诘其病妇何人,盗供:“是夜同在勾栏,故与妓女合谋,置金床上,今抱卧至窝处始瓜分耳。”共服于公之神。或问所以能知之故,公曰:“此甚易解,但人不关心耳。岂有少妇在床,面容入手衾底者?且易肩而行,其势甚重,交手护之,则知其中必有物矣。若病妇昏愦而至,必有妇人倚门而迎;止见男子,并不惊问一言,是以确知其为盗也。” 翻译中丞于成龙巡视到高邮。恰好有一个富绅家即将嫁女儿,嫁妆非常多,夜里被盗贼穿墙打洞席卷一空。当地刺史束手无策。于成龙命令关闭各个城门,只留一个城门放行人出入,派公差头目把守,严格搜查行人的装载。又出告示告知全城百姓各自回家,等候第二天仔细搜查,务必找到赃物。于成龙暗地里叮嘱公差头目:如果有人从城门出入两次的就把他抓起来。过了中午抓获了两个人,全身之外,并无其他随行物品。于成龙说:“他们是真正的盗贼。”这两个人不停地诡辩。于成龙命令脱掉两人的衣服搜查,发现外衣里面套着两身女装,都是富绅家嫁妆的衣物。原来盗贼们担心第二天大搜查,急于转移赃物,物品太多,难以携带,所以秘密地穿在身上,多次带出城去。 另外,在于公做县宰时,他去邻县。一天早上经过邻县城郊,看见有两个人用床抬着病人,(病人)盖着大被;枕上露着头发,头发上插着一根凤钗,侧身睡在床上。有三四个身强力壮的男子在两旁跟随着,时不时轮流替换用手拥裹床被,叫病人把被压在身下,好像怕风进入。过了一会儿在路旁歇息,接着又让两个人换着来抬。于公走过后,又派仆隶回去探问,回答说是妹子病情垂危,将她送回婆家。于公走了二三里,又派仆隶回去,监视他们进了哪个村庄。仆隶在他们后面跟着,到了一处村舍,看见有两个男子迎着出来,仆隶回去把这告诉了于公。于公对那县宰说:“城中恐怕有盗贼打劫行盗吧?”邻宰回答说:“没有这事。”当时考核功绩法令严厉,上下都忌讳寇盗,所以即使被盗贼打劫,也隐瞒忍着不敢说出。于公住进旅馆,吩咐家人察访,果真有一富家被强盗打劫,富翁也被炮烙致死。于公叫来他的儿子询问被劫的情况,他的儿子坚持不承认。于公说:“我已经在此替你捕到(其实是查到)了盗贼,没有别的什么。”富翁之子才叩头哭泣,哀求于公为他父亲报仇雪恨。于公叩开城门往见邻宰,叫他差遣健役在四更时分出城,径直去了某处村舍,结果捕获八人,一审问就承认了。问那病妇是什么人,盗贼供认说:“那夜同在妓院,因此就与妓女合谋,把盗金放在床上,叫她抱着睡在床上,然后抬到窝藏之处进行瓜分。”大家都佩服于公的神明。有人问他凭什么知道事情的原故的,于公回答说:“这很容易理解,只是人们不大关心罢了。哪里有少妇睡在床上,而允许别人入手到她的被子里的?而且换肩而行,(正说明)那被抬的东西非常重,还交替用手护着,就知道其中一定藏有东西了。如果是病妇昏昏沉沉地被抬到,就一定有富人倚着门框迎接;只见男子出来,又没见惊问一句话,因此就确认他们是盗贼了。”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