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急性假膜型念珠菌口炎 |
释义 | 急性假膜型(雪口病)即急性假膜型念珠菌口炎,是口腔念珠菌病的一种表现形式,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的人,但以新生婴儿最多见,发生率为4%,又称新生儿鹅口疮或雪口病。 新生儿鹅口疮多在生后2~8日内发生,好发部位为颊、舌、软腭及唇,损害区粘膜充血,有散在的色白如雪的柔软小斑点,如帽针头大小;不久即相互融合为白色或蓝白色丝绒状斑片,并可继续扩大蔓延,严重者扁桃体、咽部、牙龈、以致:“满口皆生白斑雪片,甚至咽间叠叠肿起”。 疾病名称急性假膜型念珠菌口炎 疾病概述早期粘膜充血较明显,故呈鲜红色与雪白的对比。而陈旧的病损粘膜充血减退,白色斑片带淡黄色。斑片附着不十分紧密,稍用力可擦掉,暴露红的粘膜糜烂面及轻度出血。患儿烦躁不安、啼哭、哺乳困难,有时有轻度发热,全身反应一般较轻;但少数病例,可能蔓延到食管和支气管,引起念珠菌性食管炎或肺念珠菌病。少数病人还可并发幼儿泛发性皮肤念珠菌病、慢性粘膜皮肤念珠菌病。 疾病分类口腔科 疾病描述急性假膜型(雪口病): 急性假膜型念珠菌口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新生儿最多见,发生率为4%,又称新生鹅口疮或雪口病。 症状体征新生儿鹅口疮多在出生后2-8天内发生,好发部位为颊、舌、软腭及唇,损害区黏膜充血,有散在的色白如雪的柔软小斑点,并可相互融合为白色或蓝白色丝绒状斑片,严重者蔓延扁桃体、烟部、牙龈,早期黏膜充血较明显,斑片附着不十分紧密,稍用力可近年,暴露红的黏膜糜烂面及轻度出血。患儿烦躁不安、啼哭、哺乳困难,有时有轻度发热,但少数病例可引起念珠菌性食管炎或肺念念珠菌病,并发幼儿泛发性皮肤念珠菌病、慢性黏膜皮肤念珠菌病。 诊断检查根据病史和临床特征诊断,实验室检查包括涂片检查病原菌、分离培养、免疫学和生化检验、组织病理学检查和基因诊断等。 治疗方案1、局部药物治疗 (1)2%-4%碳酸氢钠(小苏打)溶液:用于哺乳前后洗涤婴幼儿口腔,轻症患儿病变在2-3天内即可消失,但仍学需继续用药暑天,以预防复发。也可用本药在哺乳前后洗净乳头,以免交叉感染或重复间然。 (2)甲紫(龙胆紫)水溶液:1/2000(0.05%)浓度,每天涂搽3次,以治疗婴幼儿鹅口疮和口角炎。1%甲紫醇溶液可用于皮肤病损。 (3)氯已定:选用0.2%溶液或1%凝胶局部涂布,冲洗或含漱。可与制霉菌素配伍成软膏或霜剂,加入少量支炎舒松,以治疗口角炎、义齿性口炎等。 (4)西地碘华素片:每次1片含化后吞吐服,每天3-4次。 (5)制霉菌素:局部可用5-10万U/ml的水混悬液涂布,每2-3小时1次,涂布后可咽下,疗程7-10天。 (6)咪康唑:散剂可用于口腔黏膜,霜剂适用于舌炎及口角炎,疗程10日。 2、全身抗真菌药物治疗 (1)酮康唑:成人剂量为每天1次口服200mg,2-4周为一疗程。 (2)氟康唑:对口腔健康情况珠菌感染疗效优于酮康唑。首次一天200mg,以后每天100mg,连续7-14天。 (3)伊曲康唑:每天口服100mg.。 3、增强机体免疫力 注射胸腺肽、转移因子。 4、手术治疗 对于癌前损害,在治疗期间应严格观察,苦味疗效不明显,应考虑手术切除。 疾病预防无特殊 用药安全提示1、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妈妈们还应注意宝宝的口腔卫生和哺乳用具的消毒,注意乳头的清洁,及时换洗内衣,以消除感染源。 2、纠正宝宝的不良习惯,适当改变喂养方式,磨改过锐的牙尖,若舌系带过短的宝宝,应行舌系带修整术。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