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急性链球菌性扁桃体炎 |
释义 | 简介急性链球菌能扁桃体炎是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等致病菌引起的腭扁桃体的急性非特异性炎症。多发于儿童和青壮年,初春及秋末易发,部分病人因治疗不彻底,而转变成慢性扁桃体炎,反复发作或形成全身其他器官疾病的慢性病灶。其主要临床表现有咽痛、发热,伴有全身不适,儿童尚可因高热而抽搐、呕吐和昏睡。如不及时诊治,常可有局部并发症和全身并发病,如中耳炎、咽旁脓肿、风湿热、急性肾炎等。通常呈散发性,偶有暴发流行,多见于集体生活者,例如部队、工厂和学校。 致病机理在正常人的咽部及扁桃体隐窝内存在着链球菌等致病菌这些病原体,机体防御能力正常时,不致发生疾病;当某些因素使机体防御能力降低,存在于机体内的病原体大量繁殖,外界病原体又乘虚而入,因而致病。 临床表现及诊断要点(一)全身症状:起病急、恶寒、高热、可达39~40℃,尤其是幼儿可因高热而抽搐、呕吐或昏睡、食欲不振、便秘及全身酸困等。 (二)局部症状:咽痛明显,吞咽时尤甚,剧烈者可放射至耳部,幼儿常因不能吞咽而哭闹不安。儿童若因扁桃体肥大影响呼吸时可妨碍其睡眠,夜间常惊醒不安。 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增多,中性粒细胞也增高,尿中有少量蛋白及管型。咽拭子培养有溶血性链球菌。抗链球菌溶血素“O”在恢复期较急性期明显升高。 诊断根据症状和体征诊断一般无困难,但需和咽白喉、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鉴别。前者起病缓,热度稍低,扁桃体及咽部假膜呈灰白色不易拭去,剥离时有出血,咽拭子涂片及培养有助区别。后者病因系EBV(Epstein-Barrvirus)或CMV(巨细胞病毒),发热持续时间较长,全身淋巴结肿大,以颈及颌下为显著,咽部扁桃体充血肿大,咽痛显著,很少有脓性渗出物,对抗生素治疗无反应,周围血象有异型淋巴细胞增多,嗜异型凝集试验阳性。 治疗休息,多饮水,高烧头痛可服退热止痛片(如阿司匹林)。选青霉素或红霉素,并配以漱口药、含片及六神丸、板蓝根冲剂等。中药可用:银花、连翘各15g知母、麦冬、天冬各9g,甘草4.5g,每日一剂,—般2~3剂。 家庭应急处理(1)应进行隔离,防止借飞沫或接触传染。 (2)注意休息,多饮水,进流质饮食。 (3)局部用药及含漱剂如复方硼砂溶液、1:5000呋喃西林液漱口;洗必泰含片、含碘喉症片等含化。 (4)解热镇痛时可用扑热息痛、布洛芬等。 (5)全身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6)两颌下角部位热敷可助消炎作用。 (7)可用锡类散、冰硼散吹喉,每2小时1次。 (8)扁桃体周围脓肿时,可去医院穿刺吸脓减压后,再作切开引流,延期切除扁桃体。 并发症(一)局部并发症:炎症可向周围扩散,引起扁桃体周围蜂窝组织炎、扁桃体周围脓肿,也可引起急性中耳炎、急性颈淋巴结炎及咽旁脓肿等。 (二)全身并发症:多认为系变态反应所引起,可并发与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的风湿热,急性血管球性肾炎,心肌炎,关节炎等,应特别警惕心肌炎病人的突然死亡。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