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大通 |
释义 | 南充市大通镇南充市大通镇,原名蒙通场,为明代古场。清宣统二年置乡,民国二十四年为联保,1986年建镇。系国画名流赵完璧的故乡。 该镇地处嘉陵区西部,浅丘地貌。最高点鼓楼寨海拔497米,最低点龙台寺海拔306米。全镇幅员面积24.5平方公里,辖13个行政村,1个居民委员会,103个社,总人口15678人。该镇区位优势突出,有连接国道318线和212线的李蟠公路、达成铁路、成南高速公路贯穿全境,1996年被省确定为省级小城镇建设试点镇,是嘉陵区西部政治、经济、文化、商贸中心之一。 “大通镇”与“蒙通场”的历史渊源 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是古典文学名著《三国志》作者陈寿和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张澜的故乡。 南充早在旧石器时代,即有先民活动。唐虞有果氏之国。商周属巴国地,秦属阆中,西汉初始置安汉县。 早在西汉高祖刘邦在位(公元前202—前195)时,为纪念大将军纪信舍身救刘邦保汉的殊功,于纪信故里设置安汉县,县城在今南充市顺庆区清泉坝五里店。隶益州,属巴郡。 新·始建国元年(公元9年),王莽夺取西汉政权称帝,改安汉县为安新县。 东汉建武十二年(公元136年),复称安汉县。 南北朝西魏恭帝三年(公元556年),析安汉县南境置青居郡和青居县于青居山,郡县治所在今青居镇烟山。 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改安汉县为南充县。 南宋淳佑九年(公元1249年),为抗蒙军,县治随顺庆府迁至青居山。 南宋宝佑六年(公元1258年)12月10日,蒙军攻克青居,县随顺庆府归蒙古国。 元十六年(公元1279年),顺庆府、南充县治所由青居山迁还清泉坝故城。 元大夏(大夏国,明玉珍所建)·开熙五年(公元1371年)六月,元大夏降明,县随顺庆路入明。 明洪武五至九年(公元1372—1376年)间,县城由清泉坝移至今顺庆城区东南角地段。明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12月,县随顺庆府归大西政权。 大西·大顺三年(公元1646年)12月,清消灭大西,县随顺庆府入清。 民国元年11月8日,国民政府规定府县同城,去县留府,县由府直管。民国38年12月1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分两路进入南充城,南充县宣告解放。1950年1月18日成立中共南充县委员会、南充县人民政府,县政府迁至南充县龙门场。 大通镇原名蒙通场,为明代古场。清宣统二年(1910年)置乡,民国二十四年为联保,更中大通,1986年建镇。系国画名流赵完壁的故乡。 大通镇为何原名蒙通?“蒙通”“蒙古军队通过”之意。 南充县南充历来为川北重镇,关隘险要,兵家据蜀保川,素为必争之地。历史上,南充县人民富有斗争精神,为反抗剥削阶级,曾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宋之李顺,元之明玉珍,明之张献忠,清之李永和、蓝朝鼎等农民起义军首领,都曾进驻县城。每次义军前来,乡民纷纷响应,屡挫敌锋。 尤其是南宋淳佑九年(公元1249年),为抗击蒙古军入侵,兵部侍郎、四川安抚制置使余玠将南充县治随顺庆府迁至青居山,于山顶筑石头城,名“淳佑故城”,又称“抗元故垒”。也就在这个时候,大通境内也修筑了抗蒙的寨子——大通境内的大兴(大兴乡)“文武寨”、永兴 (天星乡)的天星寨便是其中之一。大通人民随着宋朝将士一致抗元,坚固之守状如铁桶。 然而,南宋宝佑元年(公元1258年)12月,顺庆降元,蒙军攻至青居山下,降将刘渊杀都统段元鉴降元,南充县从此属元。蒙中统元年(公元1260年),蒙军在此设征南元帅府,作为攻打合州钓鱼城的物资补给基地。南宋祥兴二年(公元1279年),战事已平,顺庆府县治由青居山迁还顺庆青泉坝故城…… 因为大通是蒙古元军从甘肃、陕西入川后攻打合川钓鱼城(现重庆合川市钓鱼城)的必经之地,由于顺庆失守归元,先前固若金汤的大通镇也便从此成了蒙古元军挥师南下的通途。蒙古元军为了昭告如蚁蝼之后来兵士可以放心地通过这块曾经令其胆战心惊的土地,便遍插大旗,上书“蒙军大通”,于是后来的百姓便将“蒙军大通”简称为“蒙通”,“蒙通”名字也便由此而来。同时,“大通”之名也随之伴生。 但是,由于“蒙通”这段屈辱的历史,明朝灭元后,虽然大通乃丝绸、盐业商贾们来来往往的场镇,(蓬溪之官盐要往顺庆运用,大通是必经之地,如今在大通镇上通往龙台寺一些山上尚存盐客大道),当时的大通非常繁荣。街道一道延绵至龙台寺村赵家沟上面的大土,直向泥土地村延伸。这样的兴旺生意,直到清朝也仍繁盛,大通街上在清末民初,也是庙号林立,祠堂丛生:还有上了70岁以上的大通本地人还记得大通街上的:禹王宫、川主宫等等。 从元至明,从明至清,由于官间与民间,“蒙通”与“大通”之称呼并存,两名也才传递至今。 直到新中国成立,“大通”成了正式的名称,而“蒙通”却离我们渐渐远去。 当然,远去的,还有破坏十分严重,甚至难以复寻的一些文物古迹、史料典籍。 不过,无论是“蒙通”,还是“大通”,都能充分地证明,这一块生我们养我们的土地,从古到今,都是交通要道,战略地位重要,是兵家必争之地! 名特小吃大通热凉粉 大通热凉粉是南充市大通镇的名特小吃。现在流行全国。“大通热凉粉”享有盛誉的原因,可能与其水质和地产豌豆有关,因而好吃嘴们往往不远千里前往南充市大通镇,就为一品正宗“大通热凉粉”的风味! 大通“热凉粉”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呢?一般工序是先将豌豆浸泡发胀之后,磨成豆浆,再过滤去渣,沉淀取粉,将粉加水煮熬至熟,然后加入调料即成。至于辅助材料,如腊肉、油、米豆腐、花生、黄豆、芹菜、葱、蒜、大头菜、榨菜、萝卜干、冬菜、花椒面、辣椒面、味精等十多种食物或调料,只要添加适量,都是名副其实的热凉粉。 大通热凉粉现已成为四川一些饭店餐桌上的必备佳肴,一盆热腾腾的“热凉粉”,既实惠又宜人,没有“热凉粉”似是一种缺憾,因而已成了四川,特别是南充市民招待贵宾的一道必不可少的美味佳肴了。 大通热凉粉还有一个历史典故。据说,张献忠统治四川末期,兵败经过大通,遇见一陈姓人士,要求其在十五分钟内做饭出来,但陈姓人士家徒四壁只剩下自家磨制的豌豆粉,因早闻张献忠残暴无比,情急之下将豌豆粉倒入锅中热水之中胡乱搅拌,随后加入一些辣椒、盐、姜、蒜等常用调料,然后盛上桌去,没料到张献忠等人吃得津津有味,连声称赞“大通热凉粉真好吃,好吃!”,自此,大通热凉粉便渐次传播开来,成了蜀中一道地方名小吃。 大通锅盔夹凉粉锅盔! 始于唐代,以雪白雪白的小麦面粉为原料 ,锅盔不是南充市大通镇的特产,但锅灰夹凉粉却是大通镇的特产。. 锅盔,一种烤制的面食。制作锅盔一般是两个人,一人称白案,负责在案板上揉面,不断将一团团发酵的面在手中搓弄,直到觉得满意后,再放在一旁醒着;另一个则可叫成红案,根据顾客的需要,甜就加糖,咸则加盐,甚至还可以加辣椒酱。 打锅盔的细节是这样的:先是扯下一小坨面团,滚动擀面杖擀成三指宽扁平的面皮,涂抹上油盐,花椒辣面粉末,有时候还要涂抹上一层芝麻,更增加口味。然后才卷成一个小卷,竖置案板之上,又用擀面杖将面卷从上向下擀,直到擀成一个圆圆的面饼,就摊开在油桶上烧得火辣辣的平底锅上烫烤,并不断用一把铁夹翻边烫烤。 那面饼渐渐变得金黄蓬松之时,就揭开平底铁锅,放进肚大口小的的桶里一溜儿沿灶膛泥台竖置摆开烘烤,片刻工夫,那面饼便烤制得变成了一个仿佛发了酵的蓬松酥脆的飞碟一般,起出灶膛,用一把雪亮的小刀沿锅盔边沿,切入,理开一道小口,然后再用一个小铁刮子,将倒扣在案板上的一个洗脸盆一般形状的凉粉细细地刮上一碗,放进红油、盐、酱、醋,抖上一点花椒粉、胡椒粉,浇上生姜、蒜水,撒上几丝青葱的芫荽,在金黄黝黑的土碗里拌得晶莹剔透,鲜红耀眼,然后就从锅盔切出的口子处灌进去,装满锅盔的肚子,那金黄酥脆的锅盔顿时更变得更加脑肥肠满大腹便便了。然后热气腾腾地装进一个透明的小小的塑料袋子里面,交上一块钱,递过来,一个美味可口的锅盔灌就是属你所有了。那锅盔灌吃起来“咯吱咯吱”,脆生生的,香喷喷的!麻辣热脆香,看得旁边没买的人也禁不住垂涎三尺,仿佛见了可餐秀色一般!让人抓耳挠腮,情迷意乱! 释义dà tōnɡ 1.犹大道。 2.通于大道。谓顺应自然。 3.谓宽宏豁达。 4.谓大亨通﹐吉利。 年号大通(527年三月—529年九月)是梁武帝萧衍的第三个年号,共计2年余。 纪年 大通 元年 二年 三年 公元 527年 528年 529年 干支 丁未 戊申 己酉 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属青海省西宁市,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过度地带,位于青海省东部,祁连山麓之南,湟水上游北川河流域。东部隔马鞍山与互助土族自治县相邻,西部以娘娘山与湟中、海晏县为界,南接西宁市,北隔达坂山与门源回族自治县相望。大通县有黄家寨镇,长宁镇,南门探,等。介于东经100°51′至101°56′,北纬36°43′至37°23′之间,海拔2280—4622米,年均气温5.5度,年降水量450—800毫米,年内无霜期100—120天左右。县境东西最长95公里,南北最宽85公里,图形呈桑叶状,总面积3090平方公里。全县辖9镇11乡,289个村委会、20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44.3万人,有汉、回、土、藏、蒙古等25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20.7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46.7%,农业人口34.6万人,占总人口的78.1%。 大通自古以来是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先后生活过和正在生活的世居民族有羌人、匈奴、鲜卑、汉、藏、回、土、蒙古等,现在的民族成分有23个。还有著名的老爷山风景区。几千年来,各兄弟民族在这里生息繁衍,共同发展,相互融合,不断走向共同繁荣的今天。从大通县上孙家寨发现的出土文物中,足以证明,四、五千年前,先民们已开始在这里过着狩猎和游牧生活,后又发展到定居耕稼,并逐渐有了简单的手工业。历史文献记载,青海一带远古时期是羌人分散居住的地方,相传是炎帝姜性的别种。戎人其活动范围很广,东起陇东,西迄黄河源头,南至川西一带,西北达新疆中部,他们逐水草而居,以游牧为主。夏禹时(公元前21世纪初)的九州之一--雍州,即包括今陕西、宁夏、甘肃以及青海东部地区。 西汉时,北方的匈奴与湟中(今西宁古河湟一带统称为湟中地)的羌人联合,攻占河西走廊,阻塞了中原与西域的交通。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遣骠骑将军霍去病率骑兵出陇西,攻祁连,击破匈奴右地,恢复了东西交通。汉王朝为了巩固这一新的战略地区,开拓河湟,列置河西四郡,又在今西宁城址修西平亭,设兵驻防。同时,在今大通长宁修了城堡,在附近开始了小规模屯垦,以补军需。宣帝神爵元年(公元前61年),派后将军营平侯赵充国率兵来古湟中(今黄河上游、湟水和大通河流域,古称"三河间"),实行"军事屯田",曾开通大通到张掖的通道,西晋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增设长宁县,由西平郡管辖,后又归西都县(从临羌县分置)管辖。 西晋末年(公元310年前后),鲜卑慕容氏吐谷浑从今辽宁省迁徙到阴山、陇山,逐渐经甘肃南部,进人青海湖环湖地区,兼并羌人等大片土地,建立了吐谷浑王国,管辖青海的广大区域,前后达350年之久。其间,公元317年西晋灭亡后,南北分裂,前凉、后凉曾先后控制过青海东部。十六国时,鲜卑族秃发乌孤建立南凉王国(公元397一414年),曾以西平(今西宁,后迁都乐都)为首府。这时,大通地区归南凉管辖。南凉灭后,北魏、北周曾分别管辖过这一带地方。隋炀帝大业四至五年(公元608一609年)派裴矩经营西域,击败吐谷浑,可汗伏允率众逃入雪山(积石山南)。从此,自西平、临羌以西,且末(在今新疆)以东,祁连以南,雪山以北,皆为隋有,大通地区也回归中央政权的统一管辖。 唐高宗龙朔三年(公元663年),吐蕃灭吐谷浑,控制了整个河陇地区。大通地区由吐蕃统治,为时达200年之久。公元960年北宋建立后,吐蕃势衰,西夏兴起,于公元1004年成立夏国,建都银州,逐渐占有宁夏、甘肃、青海、新疆诸地。因宋朝致力于防御西夏威胁,厮啰在今西宁建首府青唐城,取代了吐蕃的统治,控制青海地区,达南城亦为厮啰管辖。宋哲宗元符二年(1099年),宋军进入湟水流域,占青唐城,改名鄯州。 徽宗崇宁二年(1103年)。收复达南城,改名大通城。 公元1127年金灭北宋后,南宋时期一百年内,金和西夏交替统治青海东部地区。十三世纪初,蒙古贵族兴起,先后灭西夏和金,公元1271年建立元朝,进而灭南宋(1279年),统一中国。设置西宁、贵德二州及吐蕃朵甘思等处。在河州(今甘肃临夏)设置吐蕃宣慰使都元帅府。今大通(包括今门源县)在其管辖范围内。公元1368年元朝灭亡,明太祖洪武三年(1370年),明朝军事力量进入青海地区。 洪武六年(1373年),改西宁州为西宁卫,属陕西行省都指挥使司,继元制,封授土司。西宁卫共封十六家土司。当时大通地区有陈土司(子明),管辖十四个寨堡。土司府建在今长宁乡宋家庄。洪武十九年(1386年)长兴侯耿炳文率军队修筑西宁城。同时,从河州、凉州、南京等地移民徙户,在大通河一带,垦荒辟地,开沟修渠,引水灌田,种植粮食,蔬菜等,从此大通地区逐渐发展繁荣起来。明世宗嘉靖十五年(1536年),河套蒙古贵族吉囊及其后裔屡进西宁、大通、互助等地。明末,大通为蒙古贵族麦力干所据。清世祖顺治十年(1653年)麦力于在大通城大营宫室,使其长子南力木居之。 清世宗雍正元年(1723年),青海蒙古亲王罗布藏丹津联络郭莽(今大通广惠寺)、郭隆(今互助佑宁寺)等寺喇嘛叛清,攻西宁城和北川(今西宁郊区及大通外川)。次年,清政府调川陕总督年羹尧,四川提督岳钟琪统兵征讨,削平边患,廓清河湟。当时年羹尧曾派兵攻进两寺,"歼其众而焚其寺"。 雍正三年(1725年),为进一步加强清王朝集权统治,又增设军政设施,于设西宁府及西宁县的同时,设大通卫,并筑大通(今门源县城)、永安(今祁连县境)、白塔(今大通城关镇)三城,分兵驻守。大通城置总兵官,并左右游击,辖永安、白塔二营,属西宁府管辖。乾隆九年(1744年),经西宁道杨应琚和大通卫守备官孙捷联名详请,卫署迁白塔。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改大通卫为大通县。从此白塔城成为大通县治所在地。1957年10月大通县人民政府从城关镇迁至桥头镇。1985年11月6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大通县,并于1986年7月10日在原行政区域内建立了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至今。 大通,位于吴头楚尾,三国时属吴,为千年江南古镇。大通兼揽山水之胜,临扬子江,接青通河,傍天目湖,依长龙山。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大通有过辉煌的历史,目前为安徽省历史文化保护区,其文化遗存丰富,有:大士阁 (九华山头天门)、天官府、圣公会、天主教堂及锺楼等人文景观二十多处;历史名人朱元璋、洪秀全、孙中山和众多文人墨客曾在此驻足停留,游览咏唱,留下无数诗篇;封火山墙、飞檐翘角、镂花窗台、水上吊楼等明清结构建筑仍历历在目;油糖蒸糕、糯米水籽、炕炉酥饼、油炸毛豆腐、大通茶干及小磨麻油等一直为人称道。今日的大通更加生机勃勃,襟江带水、风景秀丽,是铜陵的西南门户,也是通往『两山一湖』之要津 安徽省淮南市大通区大通区引位于淮南市区东部,舜耕山北麓,淮河南岸。北与潘集区隔河相望,东有上窑山、高塘湖,西与田家庵区交界,东西长15千米,南北长17千米,总面积350平方千米。总人口18万人(2007年末),全区辖1个街道、3个镇、1个乡:大通街道、上窑镇、洛河镇、九龙岗镇、孔店乡。共有17个社区、51个行政村。区政府驻大通街道。地势南高北低。南部和东部是丘陵地带、两山与淮河之间是平原。 详细资料请参阅拓展阅读。 大通证券大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是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的证券经营机构,公司注册资本为11.18亿元。经营范围包括:证券的代理买卖;证券的自营;证券的承销和上市推荐;资产管理;投资咨询;发起设立证券投资基金和基金管理公司;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的其他业务 安徽省铜陵市大通镇大通、古名澜溪,位于铜陵市南部,面积70.72平方公里,人口2.3万,建镇已有千年历史,历史上曾为“八省巨埠、江南重镇”,与安庆、芜湖、蚌埠齐名,并称为安徽的“四大商埠”,享有“小上海”的美誉。大通繁荣自明清开始,1875年,江南盐务招商局设于大通。得益于其优越的水运地理位置,江南盐务招商局在大通的设立,造就了其空前的繁荣,在清末成为地区航运中心。所谓的“小镇见证大历史”,指的正是这一段历史。大通文化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境内拥有众多著名景点,包括国家级的“长江白鳍豚养护场”、被誉为“九华山头天门”的佛教重点寺庙――大士阁、曾经拥有“三街十三巷”的和悦老街以及景观资源得天独厚的白浪湖、慈堂湖生态旅游景区等。 和悦老街座落在大通镇对江的和悦洲上。自明清时代始,至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和悦街集市发展极为兴盛。全街有三街十三巷,街道建筑大多雕梁画栋,古色古香,虽经风雨多有颓败,但风骨犹存,更显沧桑。三街中的一道街全系商业门面;二道街主要是行政、税务、金融,工商行会等办事机构;三道街以市民居住为主。二三十年代,和悦街经济、文化异常活跃。那里已设有大小轮码头,大轮上达武汉、下抵上海,小轮上至安庆,下通芜湖。街上,有火力发电厂和各种重作坊,有客栈、餐馆,戏院、澡堂、银楼、学校等。由于水上交通发达,商业繁荣昌盛,外来人口多,三十年代末,全街人口超过五万。日本侵略中国,和悦街付之一炬,整个闹市倾刻变为废墟,现今保留下来的部分徽派建筑,系大火后重修重建,仍具有明清时代风味。1996年,被安徽省政府列为第二批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和悦洲、铁板洲因中间夹江首尾闭合连为一体,现已开辟为国家淡水豚保护区和无公害蔬菜基地。其农业观光资源丰富,北部更有天然湿地景观,洲上林木茂密,田园景观得天独厚。 大通白浪湖生态旅游景区有近万亩水面与湿地,湖岸风光旖旎,湿地水草茂盛,广阔的水面、类型多样的水体、蜿蜒曲折的岸线、茂盛的水草湿地、绵延叠翠的山峦、高低起伏的岗丘及丰富多样的植物景观,构成了白浪湖风景区宝贵的自然风景资源。人文景观主要包括渔农、人文活动景观和历史制陶文化,毗邻大通古镇和扼守九华通衢要塞的佛教朝拜文化和航运文化,以及其它人工构筑物景观。得天独厚的景观资源、极具开发潜力的人文内涵,使该处具备开展生态、水上活动、观光休闲、郊野游玩和人文体验旅游的条件,是理想的旅游基地。 大通慈堂湖景区由东、西慈堂湖两部分组成,北以光荣大道为界,南抵青通河,东至铜贵公路,西临长江,天然水面1200亩,水畔山体逶迤,岸线曲折回转,湖光山色浑然一体,开发水上游乐项目前景广阔。 大通新区建设依托青山秀水,秉承人文底蕴,彰显时代个性。大通镇先后荣获“联合国迪拜最佳人居环境范例奖”、“全国文明村镇”、“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先进单位”、“国家重点镇”、“全省卫生镇”等一系列荣誉称号。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CCTV2005中国魅力名镇”评选活动中,大通进入前30名。良好的人文环境和区位、资源优势,决定了大通具备发展生态文化旅游得天独厚的条件。近年来,铜陵市旅游发展很快,旅游接待人数、旅游收入年平均增长10.8%和19%。铜陵市在“十一五”规划中把“生态山水铜都”定位为铜陵城市形象,把旅游业作为服务业中的重点予以大力发展。而在铜陵市旅游发展规划中,大通已被列为铜陵市旅游开发的首选之地和推进铜陵旅游工作的重中之重。 大通旅游上海大通之旅旅行社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是一家专业经营的旅游服务企业。公司本着“关注游客需求,创造快乐体验”的经营使命,确立“以游客需求为基础,以游客满意度为标准,以为游客带来快乐的旅游体验为产品设计终极目标”的产品设计理念。坚持以“客户需求化、设计人性化、服务标准化、接待规范化、包装品质化、销售价格化”的六化标准,规范导游服务,积极整合景区、酒店、交通等资源,为游客降低旅游支出、设计优质而具有时代感的出游线路,是大通一直不变的方向。 公司成立6年来一直坚守“客户至上,服务领先”的理念,业务半径从华东延伸至全国,业务范围从传统旅游向自由行、度假游、商务活动、订房、订票等多形式业务模式转变,并加强服务标准化和产品标准化的建设,形成以品质为核心竞争力的市场竞争优势,提升“放心之选,品质之旅”的品牌形象。 为方便游客旅游咨询与报名,公司以上海人民广场形象店和旗舰店为轴心,不断向周边地区发展,在各区逐步增设旅游营业部。目前已开设了中山公园营业部、宝山营业部、控江路营业部、徐家汇营业部、八佰伴店营业部、嘉定营业部、松江营业部、川沙营业部等30余家营业网点,并同步建立完善了客户服务体系。公司建立了门户网站,开通免费咨询热线(800-820-2668),扩充电话接听组规模,完善电话呼叫中心,及时对客户进行回访,满足客户个性需求,用心为客户提供高品质服务和高质量的旅游产品。 公司加强导游队伍的建设监管,成立导游之家,常抓不懈导游日常行为规范,并通过多层次全方位的监督考评提高导游服务质量,通过几年的努力,培养了大批年轻骨干导游。 公司创建会员中心,为会员提供免费赠饮、免费阅读旅游书籍、免费观看多媒体旅游风光片等服务,在公司网站设立会员专栏,并定期为大通会员组织新颖独特的主题活动,吸引会员参加,以增加会员之间的交流,建立公司与客户间的友好关系。此外会员中心新开发了自驾车板块,为车友整合上海周边景区及酒店信息,提供可自选的自驾业务。还开发了机票和酒店的单定业务平台。目前会员中心积极打造先进的电子商务平台,为大通的会员提供优质的B2C商务模式,通过互联网完成为会员业务预定、支付等流程的服务保障和业务办理。 为了做大、做强、做久、做富,公司非常注重专业人才的吸纳和培养,员工人数从2005年的二十人壮大到目前的二百余人,拥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员工数量占到员工总和的98%以上。整个大通的团队年轻、富有朝气和活力,且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较高,高素质的员工队伍,为公司的继续发展壮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经过公司全体同仁的努力,在2005年公司已成功跻身全国百强旅行社的行列,位列第53位;2006年的排名跃升于第27位,并跻身上海十强;2007年公司迅速发展再创佳绩,排名跃升第16位,并跻身上海前五强;2008北京奥运年,公司成功跻身全国百强旅行社第十位。大通每年都在进步,大通每年都在创造行业奇迹。 上海大通要为全社会带来快乐,提供人人都能尊享的、快乐的旅游体验,力求设计的旅游产品充分关注每个快乐的元素,将服务做到最细致与最周到,让人们可以随时和朋友、家人一起在广阔无垠的大自然里陶醉在快乐的时光中。 上海大通将勇于肩负着行业诚信与品质规范的责任,坚持突出个性与人性化服务,规范服务标准及关注细节,遵守承诺,注重信息与沟通,为每一个游客营造快乐而难忘的旅程。同时重视与客户的共同成长,把向客户虚心学习有益的经验和知识当作创新的宝典。我们坚持“说到做到,大通制造”的不二承诺。 上海大通立志成为中国旅游服务领先及旅游电子商务的第一品牌,形成以传统旅游、旅游电子商务(含酒店机票预订)、旅游客运、酒店业、旅游景点业为核心的旅游集团公司。我们的全体员工将是“创新、服务、标准、高效、合作、快乐”的最佳诠释。 美丽假期,大通开始! 大通汽服大通汽服网站为用户提供准确的汽车店址搜索、海量的商家信息,丰富的养护知识,帮助用户查找深圳最好、最全、最准确的汽车维修、保养、美容、装饰改装、用品店、二手车交易服务平台、汽车人才招聘信息。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