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新加坡日治时期 |
释义 | 新加坡日治时期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日本统治新加坡的时期:由1942年2月15日新加坡海峡殖民地政府投降起,至1945年9月12日在政府大厦举行日军投降仪式为止。 新加坡作为英国殖民地统治下的发展因日军占领而中断。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并展开对东南亚的侵略。日军在少于2个月的时间,便已在翌年1月31日占领整个马来半岛,开始了新加坡保卫战。1942年2月15日农历新年当日,新加坡向日军投降,日治时期开始。日本占领新加坡后,日军将领“马来之虎”山下奉文将之改名为昭南岛(意指南方光明之岛,或昭和天皇在南洋获取的领土)。在行政上,新加坡则成为大日本帝国的一部分,为“昭南特别市”。因此,新加坡日治时期也被称为昭南时代。 沦陷1941年底,日本占领马来半岛后,开始准备入侵新加坡。新加坡当时和马来半岛等东南亚区域一样,也是英国的殖民地,驻有英国军队,不过新加坡当地居民以华人华侨为主。面对日本的即将入侵,新加坡华人积极开展准备活动。一些华人组织的“华侨抗日义勇军”成立后,正式成员人数达到数千,包括党员、工人、学生在内的新加坡各地人民。12月30日,新加坡华侨的各派人士成立了“新加坡华侨抗敌后援会”,对“华侨抗日义勇军”的抗日行动进行资助。1942年2月1日,日本开始进攻新加坡。英军总司令部总司令波西尔(又译:白思华)随后宣布新加坡攻防战开始,并决定防守前线,驻新加坡的英军开始与日军交战。与此同时,2月8日,千余名“华侨抗日义勇军”队员,在“保卫星洲”的口号下,由马来亚共产党党员林江石率领开往前线协助英军作战。当时的英军宣布新加坡的“华侨抗日义勇军”将是隶属于马来半岛英军司令部的“星华义勇军”,待遇和不列颠印度军队以及英属澳洲军队一律平等。 在新加坡的很多地方,例如裕廊前线、巴西班让沿海防线、武吉知马沿海海岸等地,义勇军都与日军展开了大规模的激战,曾多次打退日军的进攻,而义勇军队员也有很大伤亡。但英国由于以保卫遭受法西斯同盟德国侵略的本土为主,除1月下旬曾有少量从马半岛退守的援军抵达新加坡外,并没有向驻新加坡的英军提供其它任何实质上的军事援助,造成防守新加坡的力量势单力孤。再加上由于训练和装备等问题,新加坡英军节节败退。在多次败于日军后,英军总司令部决定投降。由于此时“星华义勇军”仍在继续抗日,英军总司令部在投降后于2月13日下令解散“星华义勇军”。2月15日,驻新加坡英军总司令波西尔中将在武吉知马的福特汽车厂亲自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正式将新加坡的主权交给日本,高达12万人的英军全部被俘。部份被俘虏的英国士兵,被遣送至当时也是日本领土的台湾,在台北州基隆郡瑞芳街金瓜石设立的金瓜石战俘营,强制进行采矿等工作。 日本占领波西尔中将(Lt. Gen. Arthur Ernest Percival)在1942年2月15日,农历新年(春节),向大日本帝国陆军的陆军大将山下奉文投降。约130000个印度、澳大利亚和英国士兵成为战俘,当中许多遭遣送到缅甸、日本、朝鲜、满洲国修盖铁路。日本将新加坡改名为“昭南岛”。军政府时期结束后,“昭南占领地政府”正式成立,由大达茂雄担任第一任昭南特别市市长,内藤宽一是第二任市长(也是最后一任)。 星华义勇军新加坡被日本占领后,由于新加坡保卫战中“星华义勇军”坚持抗日,再加上此前新加坡华人对中国抗日战争的援助(例如新加坡的南洋机工曾在中国接受军事训练,然后派往滇缅路服役,与中国国内机工共同抗日等),日军对新加坡抗日的华人进行了许多报复和整肃,尤其是杀害了许多义勇军队员,约五万人遇难。新加坡人民的保卫战在日本的猛烈攻击下最终失败了,一共坚持了八天。不过,随后一些义勇军成员开始了游击战术,将抗日行动一直持续了下去,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期间,中国等国家和地区的抗日力量也对新加坡的抗日力量进行过大量援助。 活在惶恐日占时期是新加坡历史上最黑暗的时刻。日军,尤其是宪兵队,做出了诸多暴行。为了报复新加坡华人之前支持中国抗日和新加坡的义勇军,日军从1942年2月18日至25日,进行了大检证,又称肃清。大检证分在几个区举行:大坡、小坡、芽笼、后港、裕廊等。最后被日军抓走人数达二万,内阁资政李光耀也曾被日军抓走。遭带走的人当中,绝大多数都会被带到偏远的海边集体枪杀。剩下的被送到泰国做苦工,建造“死亡铁路”。 日军还勒索南洋华侨,要华侨交出五千万元俸纳金。山下奉文当时给的理由是:“华侨支持重庆政府抗日,这笔俸纳金,是你们向日军赎罪的买命钱。”日本人成立了南洋华侨协会,要七十多岁的华侨长老林文庆博士担任会长,并要他以协会的名义去筹钱。新加坡要负责一千万元。 物资短缺日占时期资源严重缺乏。米价从一斤五元涨到五千元。日本军政府于是定量供应粮食,成人每月可领4.8公斤,儿童2.4公斤。许多民众必须在自家花园里种植木薯、番薯、香蕉等农作物。政府发行的军用票,因为十元面值手票上印有香蕉树而俗称为“香蕉票”,使其与殖民地时代的叻币同值使用。可是随着军政府的滥印钞票,后期其价值贬到100叻币可换2380元军用票。 印度国民军钱德拉·鲍斯所率领的印度国民军由日军组织起来,最初主要成员是日军俘获的不列颠印军战俘,后来也有许多日本控制的马来半岛和缅甸的印度人自愿加入该组织。该组织的目标是要从英国手中解放印度,所以在缅甸战役、英帕尔战役以及科西玛战役(Battle of Kohima)中与日军并肩作战。1943年10月21日,自由印度临时政府在昭南岛(新加坡)成立了它的第一个总部。 英军的反击新加坡沦陷后,盟军不断策划反击行动。1943年9月26日在杰维克行动中(Operation Jaywick),伊凡·莱昂上尉(Captain Ivan Lyon)率领了Z特种突击队从澳洲潜入新加坡码头,把总吨位超过39千吨的7艘日本船舶炸毁或炸沉。 一年后,已经是中校的莱昂(Lt. Col. Ivan Lyon)率领了23人再次从澳洲潜入新加坡,炸沉了3艘日本船舶,代号“Operation Rimau”。可惜被日军发现行踪,行动中13个队员与莱昂中校当场被日军处决。另外10人之后被日军法庭以间谍罪判处死刑。 136部队的队长林谋盛在代号“盖世大务”的行动中(Operation Gustavus)从印度潜入新加坡,主要任务是在马来半岛和新加坡建立间谍网,为盟军收集日军情报。然而行动失败,林谋盛和下属一一被日军捕获,最终林谋盛在峇都牙惹监狱被日军严刑拷问致死。 1945年8月,英国皇家海军的两艘XE级微型潜艇在Operation Struggle行动中潜入新加坡码头,目标是两艘日本重型巡洋舰:高雄号、妙高号。结果成功在高雄船身上安装了吸附雷,把高雄号炸得毁坏不堪。 日本投降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后,新加坡各地展开了庆祝抗日胜利的活动。讽刺的是,日军投降日是华人的中元节,许多人索性将军用票当作冥纸,烧给先人鬼魂。 随着日本投降,新加坡人民欢天喜地。由于英军尚未抵达新加坡,这里仍由日军管理。但是日本的战败导致这些原本仗势欺人的士兵失去威风。当年替日本人工作的人都被周围的人唾骂为“汉奸”,甚至遭到仇杀。日本军营遭焚,商店遭洗劫一空,新加坡已经差不多进入了无政府状态。最终,1945年9月12日,政府大厦举行了投降仪式。代表新加坡的是东南亚联军总司令路易斯·蒙巴顿将军,日方则本来是由南方日军总司令寺内寿一签字,但是因为他在西贡病倒,所以改由马来半岛总司令坂垣征四郎代替。 走向独立虽然英军的回来受到人民的欢迎,但是他们的威信已大不如前。在人民的眼里,他们已经不是那么战无不胜的了。新加坡人民开始有了政治觉醒,这次的沦陷让新加坡人民开始相信要靠自己保卫这片土地,间接促成新加坡走向独立。 影视作品电视剧1988年 The Heroes(澳大利亚与英国合制) 1991年 Heroes II: The Return(澳大利亚) 1996年 曲终魂断(新加坡) 1997年 和平的代价(新加坡) 2001年 A War Diary 战争日记(新加坡) 2001年 何日军再来(新加坡) 2001年 Changi(澳大利亚) 电影1982年 南十字星(日本与澳大利亚合拍)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