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无机生物材料学 |
释义 | 基本信息出版社: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第1版 (2008年10月1日) 平装: 192页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6 ISBN: 9787562328957 条形码: 9787562328957 商品尺寸: 25.8 x 18 x 1 cm 商品重量: 381 g ASIN: B002OE2L7U 内容简介《无机生物材料学》涉及的无机生物材料包括无机非金属生物材料(生物陶瓷、生物玻璃、骨水泥),金属生物材料(汞齐及贵金属合金、不锈钢、钻基合金、钛合金、镁合金等),碳基生物材料,复合生物材料(以无机生物材料为主)。《无机生物材料学》在介绍各类别生物材料的章节末尾,亦不揣浅陋,试图跟踪、体现各类无机生物材料研究存在的瓶颈、发展趋势,以期为初学者深入探讨相关专题略微指示路径。 目录第一章 生物医学工程与生物材料 1.1 生物医学工程与生物材料 1.2 生物材料的定义与分类 1.3 生物材料的研究和发展状况 1.4 生物材料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1.5 无机生物材料学的研究体系及学习方法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固体材料的物理化学 2.1 晶体学基础 2.1.1 空间点阵 2.1.2 晶胞 2.1 3 晶系和布拉维点阵 2.1.4 晶向指数和晶面指数 2.1.5 晶面间距 2.1.6 晶体结构的几何特征 2.1 7 晶体的对称性 2.1.8 固体材料中的键合 2.1.9 几种典型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晶体结构 2.2 晶体的缺陷 2.2.1 晶体的点缺陷 2.2 2 晶体的线缺陷、面缺陷和体缺陷 2.3 固态相图和相变基础 2.3.1 相律 2.3.2 固态相图的基本类型 2.3.3 相图实例分析——铁碳相图 2.3.4 固态相变 2.3.5 典型固态相变 参考文献 第三章生物材料的表征方法基础 3.1 表面(或界面)分析技术 3.1 1 电子显微镜 3.1 2 原子力显微镜 3.1.3 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 3.1 4 电子能谱 3.1.5 电子探针x射线显微分析(电子探针微区分析) 3.2 本体分析技术 3.2.1 X射线衍射 3.2.2 热分析 3.2.3 力学性能试验 3.2 4 粒度、粒径、孔度分析 3.2 5 原子光谱分析 3.2.6 分子光谱分析 3.2.7 色谱分析 3.2.8 元素分析 3.3 生物相容性试验 3.3.1 血液相容性试验 3.3.2 组织相容性试验 参考文献 第四章 无机非金属生物材料 4.1 生物陶瓷 4.1.1 氧化铝陶瓷 4.1.2 其他氧化物生物陶瓷 4.1 3 羟基磷灰石陶瓷 4.1.4 口一磷酸三钙陶瓷 4.1.5 珊瑚 4.1.6 偏硅酸钙陶瓷 4.1.7 其他生物陶瓷 4.2 生物玻璃 4.3 骨水泥 4.3.1 无机粉末为主的骨水泥 4.3.2 无机粉末侑机物共混水泥 4.4 无机非金属生物材料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第五章 金属生物材料 5.1 金属生物材料的基本性能 5.1.1 金属和合金的概念 5.1.2 金属材料的加工 5.1 3 金属生物材料的生物相容性 5.2 金属生物材料的制备、结构与性能及医学应用 5.2.1 汞齐及其贵金属合金 5.2.2 不锈钢材料 5.2.3 钴基合金 5.2.4 钛及其合金 5.2 5 镁基合金 5.2.6 钽金属 5.2.7 其他合金材料 5.3 金属生物材料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第六章 碳基生物材料 6.1 碳纤维 6.2 碳纤维增强碳材料 6.3 碳纤维增强树脂 6.4 活性炭及其纤维 6.5 热解同性碳 6.6 金刚石与类金刚石 6.7 碳基生物材料存在的问题 6.8 碳基生物材料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第七章 复合生物材料 7.1 金属基复合生物材料 7.1.1 金属基体改性复合生物材料 7.1.2 金属基体表面涂层 7.2 无机非金属基复合生物材料 7.2.1 无机非金属生物材料的基体改性 7.2.2 无机非金属基体表面涂层 7.3 有机高分子基复合生物材料 7.3.1 有机高分子与无机增强材料复合 7.3.2 无机颗粒弥散于有机高分子基体 7.4 复合生物材料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序言生物材料学是生物医学工程学的支柱之一。它涉及基础化学、材料学、生化与分子生物学、基础与临床医学、药学、工程力学等多个学科,因此从事上述各个学科的人都有可能在研究和应用中涉及生物材料,或直接从事生物材料方面的工作。生物材料正经历从传统的bioMATERIALS(即关注材料特性的生物医学应用),到BIOMATERIALS(即材料特性与生物医学功能并重),再到BIOmaterials(即重点关注材料生物学效应)的转变。对具有生物学效应材料的追求,是生物材料发展的新进展,这也是材料生物学(maten81biology)的主要内容。发展材料生物学的意义是通过还原构建生物体材料的生物学形成过程和规律,获得模仿人体组织形成过程的思路,更好完成组织再生修复。从国内外现状来看,目前研究正从普通生物材料的修修补补,延伸到具有特殊生物学效应的材料的发掘或对现有材料的特殊改造,从而获得生物学效应的新材料,更好地为组织再生提供支架。可以说,生物材料的发展与生物学、医学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越来越复杂。但材料作为基础,系统掌握有关材料学的知识体系对于初学者来说非常必要。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