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汪林兴 |
释义 | 烈士简介汪林兴(1908-1944),福建省崇安县(今武夷山市)岩后乡岩后村人。1928年2月加入秘密农民协会,参加了上梅暴动,任村苏维埃主席。1929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历任崇安县岩后乡苏维埃政府主席,中共崇安县白水区、大浑区区委书记,崇安县苏维埃政府军委主席兼赤卫营政委,崇安县委书记,领导崇安的土地革命和苏区建设,使崇安成为闽浙赣苏区的中心区域之一。1933年9月,调任中共建阳县委书记兼独立营政委。1934年7月,闽浙赣红军主力组成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后,苏区遭到敌人的残酷“清剿”。汪林兴奉命留在苏区任闽赣省闽北分区委书记兼崇安县委书记,闽北特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坚持了三年艰苦的游击战争。抗日战争爆发后,以闽北分区军政委员会主席的身份,同国民党地方当局谈判合作抗日。1938年1月,闽赣区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第三支队五团,开赴皖南前线抗日,闽赣省委也改为闽浙赣特委,汪林兴任特委组织部部长,以新四军三支队副官兼崇安留守处副主任的名义,继续留在闽北组织抗日救亡。1938年6月,闽北、闽东和闽中党组织合并,组成中共福建省委,汪林兴任省委委员、省委民运部长兼闽北特委书记。皖南事变前后,国民党顽固派对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发动大规模进攻,汪林兴率领游击队转入高山密林坚持反顽自卫斗争。1944年8月在江西铅山峨眉坂村执行任务时遭遇国民党顽军突然袭击,不幸中弹牺牲。 生平经历民国14年(1925),汪林兴到洋村跟老中医学医。民国17年(1928)初,弃医回村,投入农民运动,成为农运骨干。民国18年(1928)1月,上梅第二次农民暴动成功。同年2月,岩后村苏维埃政府成立,汪林兴被选为主席。6月,由丁辉如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19年(1930)初,他被升调为中共白水区区委书记。不久,调任崇安赤警营政委。同年12月,中共六届三中全会纠正立三路线的错误,中共崇安县委派汪林兴到新开辟的大浑区任区委书记。民国19年5月,汪林兴从大浑区区委书记调任中共崇安县委书记。 民国22年(1933)9月,调任中共建阳县委书记兼县独立营政委。民国24年(1935)1月,中共闽北党政机关和红军撤离苏区,转入山上进行游击战争。汪林兴率部辗转战斗,先后在大安、曹墩附近的高山地带和白塔山、程墩、毛岭等险峻山地打游击。这年冬,他调中共闽北分区委工作。次年4月,他任中共闽北分区委书记,管辖崇安、广丰—浦城、建阳、上饶—铅山等4个县委,8月份兼任中共崇安县委书记。 民国26年(1937)秋,汪林兴担任中共闽北一分区军政委员会主席、兼任中共崇安县委书记。民国27年(1938)1月,新四军军部在南昌成立,汪林兴等人率闽北红军1200多人由崇安长涧源先后抵江西铅山石塘,改编为新四军三支队五团。汪林兴就任新四军三支队副官。部队开赴皖南抗日前线后,新四军三支队留守处在崇安坑口成立。2月25日,新四军军长叶挺任命汪林兴为留守处副主任。同月,中共闽赣省委改为中共闽浙赣特委,书记曾镜冰,汪林兴任组织部长。同年6月,以中共闽浙赣特委为主,和中共闽东特委、中共闽中的党组织合并,成立中共福建省委,汪林兴任民运部长。民国28年(1939)7月,中共福建省委在崇安坑口长涧源召开党员代表大会,汪林兴被选为省委委员兼任中共闽北特委书记。 民国30年(1941)10月,中共福建省委在建阳牛栏前村召开会议,成立“基本地区工作委员会”,汪林兴被任命为基委会的民运部长。民国33年(1942)6月份,他率领闽北游击队由邵武撤回崇安,转战于县境和毗邻的江西铅山一带,突遭袭击而遇难,终年36岁。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