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慈禧太后演义
释义

《慈禧演义(插图本)》对慈禧从出生到入宫到垂帘听政,以及掌权清朝数十年直至辞世的一生经历,进行了其实详细地讲述,该书不仅文学性强、有可读性,且有一定的史学研究参考价值。

图书简介

原名《西太后演义》。本书的作者辑录大政,遍采遗闻,通过丰富的情节和人物心理的刻画,剖析了慈禧太后这个封建王朝没落阶段的最高统治者的腐朽本质,和她违抗历史潮流,螳臂当车的阴暗心理;揭露了她善搞阴谋的卑鄙伎俩,以及朝廷宫闱中争权夺利、荒淫无耻的生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中国内忧外患的历史情况。

基本信息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第1版 (2008年1月1日)

平装:270页

正文语种:简体中文

开本:16

ISBN:9787500465430

条形码:9787500465430

商品尺寸: 24.6 x 17.8 x 1.4 cm

商品重量: 458 g

ASIN:B0012E53AK

作者简介

蔡东藩(1877-1945),名郕,字椿寿,号东藩,清山阴县临浦(今属浙江萧山)人。1890年(光绪十六年)考中秀才。1910年赴北京朝考得中,名列优贡,分发福建,以知县候补,因不满官场恶习,于1911年称病归里。其后长期以写作和在小学教书为生。抗日战争爆发,他不愿意在日寇的刺刀下生活,辗转避难,颠沛流离,逝世于抗战胜利前夕。清朝末年,严复、夏曾佑等人看中小说的巨大社会教化作用,企图借小说宣传变法维新思想;戊戌政变后,梁启超流亡海外,创办《新小说》杂志,提倡“小说界革命”。自此,小说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包括“历史演义”在内的各种小说风起云涌。民国时期,此风相船,小说创作日趋势繁荣。蔡东藩先生的前半生经历了清末的改良运动。辛亥革命、袁世凯称帝、军阀混战,目睹旧社会的种种痼疾,列强的步步入侵,祖国的日益衰微,因而忧国忧民,满怀激愤。辛亥革命以后,曾先后在杭州及绍兴等地教书,他在“小说救国”、“演义救国”的思潮影响下,写下了十几部历史通俗演义,为普及历史知识,做出了巨大贡献。

蔡东藩是个爱国者,他为武昌起义、共和初建兴奋过,欢呼过,但不久即遭逢袁世凯窃国。蔡东藩幽愤时事,立志“借说部体裁,演历史故事”,以历史小说作为救国工具。自1916年至1926年的10年间,他夜以继日,笔耕不辍,用10年的心血和惊人的毅力陆续完成了前汉(含秦)、后汉、两晋、南北朝、唐、五代、宋、元、明、清、民国共11部历史通俗演义,1040回,以小说形式再现了上起秦始皇,下讫民国的2166年间的中国历史合称《历朝通俗演义》,时间跨度自秦始皇到民国九年,凡二千一百六十六年。加上《西太后演义》及《历朝史演义》两部,总共撰写了13部计724万字的通俗史巨著,其内容跨越时间之长、人物之众、篇制之巨,堪称历史演义之最。被人誉为“一代史家,千秋神笔”。成为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历史演义作家。出版以后,迅速风行,多次再版。

编辑推荐

她是一个嗜权如命,不是皇帝权赛皇帝的无冕女皇;她是一个一生将三个男人推上皇位登基称帝的女人;她是一个中国历史上掌权时间最长,把中国推向水深火热的铁腕女人。她就是清宫太后慈禧。《慈禧演义(插图本)》以章回小说的形式展示了慈禧太后传奇的一生。

目录

第一回 述胜朝畅谈楔子,溯后族顺叙髫年

第二回 奔父丧无意得赙仪,幻仙宫有缘逢艳侣

第三回 天语传宣循章选秀,云程发迹应旨入宫

第四回 列宫眷供直坤闱,近天颜仰承帝泽

第五回 沐慈恩贵人升位,侍御寝皇子怀胎

第六回 咸丰帝喜产佳儿,曾侍郎独邀慧鉴

第七回 邀旷典贵妃归省,预邦交哲妇失谋

第八回 用内言严旨赐帛,开外衅挚眷蒙尘

第九回 惨遭纵火淀园被焚,望断回銮热河驰讣

第十回 定密谋启程返跸,戮辅臣创制垂帘

第十一回 平粤酋特颁懋赏,谴亲王隐饬朝纲

第十二回 奉密旨权阉出都,惊耗问慈闱肇衅

第十三回 册立中宫大婚成礼,诏谕亲政母后撤帘

第十四回 同治帝微行纵乐,圆明园谏阻兴工

第十五回 染疮毒穆宗宾天,绝粒食毅后殉节

第十六回 上遗疏痛陈继统,改俄约幸得使才

第十七回 东太后中计暴崩,恭亲王遭谗去职

第十八回 奉慈命爵帅主和议,随醇王总监阅兵操

第十九回 幸名园嘉谕权阉,拟归政指婚懿戚

第二十回 神机营赴园供校阅,祈年殿失火酿奇灾

第二十一回 祝慈嘏先期备盛典,闻败报降旨罢隆仪

第二十二回 姊妹花遭谗被谪,骨鲠臣强谏充边

第二十三回 命和日宣示苦衷,主联俄遣订密约

第二十四回 康主事连疏请变法,光绪帝百日促维新

第二十五回 泄秘谋三次临朝,反旧政六人毙命

第二十六回 大阿哥入嗣宗祧,义和团旁延畿辅

第二十七回 袒拳匪误信邪术,颁战谕开罪友邦

第二十八回 订特约江督保民,走制军津门失守

第二十九回 豺虎擅权燕市流血,鸳鸯折翼宫井埋魂

第三十回 失京师出奔慈驾,开和议惩治罪魁

第三十一回 定北京全权议款,寓西安下诏回銮

第三十二回 储君被废安辇入京,新政重行临朝布敕

第三十三回 两全权与俄订约,二慧女随母入宫

第三十四回 中戏迷详究声歌,讲新学兼陈政法

第三十五回 勃夫人入觐开盛宴,荣中堂弃世上遗言

第三十六回 万牲园太后临幸,海晏堂西女写真

第三十七回 划战域中立布条规,斥台官西巡辟妄语

第三十八回 万寿届期力辞徽号,五臣归国特降纶音

第三十九回 纳歌姬言路起风潮,防党人政府颁宪法

第四十回 望龙髯瀛台留恨,回鸾驭尘梦告终

序言

有清一代之女后,前有孝庄,后有孝钦,皆以才色闻,而孝钦尤过之。顾孝庄能招降洪承畴,善驭多尔衮,卒令八龄幼主入主中原,开一统之盛治。孝钦则初平发捻,定回苗,知人善任,几若凌驾孝庄。乃其后误信谗构,妄任佥人,酿成数千年来未有之匪祸,而清室以墟。是何也?妇人可小知,不可大受;可暂试,不可常专。孝庄虽亦预政,卒未秉揽大权,故所试有效。孝钦三次临朝,威权莫比,由勤而逸,由逸而骄,由骄而败,则甚矣!牝鸡司晨之训,固不可违也!晚清之季,党人蜂起,保皇党笔伐于先,革命党口诛于后,孝钦之名为之大损。坊间曾有《西太后》一编,卷帙无几,第述宫闱秽亵事迹,近诬蔑毫无价值,故不崇朝而毁灭。清室已覆,复有《慈禧外纪》,及《慈禧写照记》等书流传市肆,顾或稗贩西文,未必尽确,或掇拾野乘,所见多偏,据片面之见闻,漫欲加以论定,保无有管蠡之诮者。鄙人前辑《清史通俗演义》,于孝钦一生行迹,十举四五,自谓粗得大凡,乃时论犹有未尽之憾,用特续编西太后专集,仍用演义体裁,裒录大政,遍采遗闻,得书四十回,都二十余万言。要旨在防范女权,唤醒世梦,以人为鉴,即劝即惩,阅者得是编以证之。其或足以餍目也欤!编竟志数语,以作弁言。中华民国七年十一月古越蔡东藩氏识。

文摘

可奈耆英虽死,寇氛愈紧。桂良、花沙纳仍仿着耆英的秘诀,英人要约五十六条,法人要约四十二条,都一一照奏。最关紧要的计有数条:第一、是各派公使驻京;第二、是准洋人持照至内地游历通商;第三、是增开牛庄、登州、台湾、潮州、琼州等处为商埠;第四、是偿英国商耗银二百万两,军费亦二百万两,法国减半。这奏一上,廷臣鼓噪,都主张驳斥。还是咸丰帝了明大局.料知无人能战.无地可守,不得已忍痛许和。俄、美使臣亦思利益均沾,要求订约,由桂良等再行奏请。咸丰帝便批了:“准奏。钦此”四字。这叫作《天津和约》。各国舰队方次第退出天津,一番战事暂作烟消。京师里面又是粉饰承平,铺张盛事。咸丰九年正月朔,颁下一道上谕.内称:翌年乃朕三旬万寿期,宜特开庆榜,嘉惠士林。着于本年八月内.举行恩科乡试,明年三月,举行恩科会试,以副朕简拔人材至意。各省士子见了此诏,都异常欣幸,期夺锦标。这且搁过不提。(:毛想偃武修文,歌功颂德.正是痴心。)

且说东南军事,于咸丰七八年间互有胜负。和春、张国梁自丹阳合兵进攻,屡克江宁属县,再复镇江,又到江宁城下,江南大营复振。德兴阿在江北,亦进拔瓜洲。两军把南京围住。九江由李续宾攻人.长毛悍酋林启荣战死。杨载福等又进捣安徽,拔舒城、桐城各县,直逼安庆。长毛愤激得很,四处乱扑,忽入皖,忽赴赣,忽窜江浙,牵掣官军。且勾结一班捻匪,作为声援。(捻匪详口)那时官军疲于奔命,顾了这边,失掉那边。江南的六合县,死守六年,被长毛攻破,死了道员温绍原。安徽的庐卅l府,又被长毛陷入,死了总兵萧开甲、知府武成功。还有,李续宾转战而前,兵锋甚锐.无人可挡。谁知到了三河镇,被长毛头目陈玉成、李世贤等,带领党羽十多万,将他围住。续宾兵只有四五千,哪怕三头六臂,也是不能脱免,眼见得是力竭捐躯了。咸丰帝照例优恤,且加他总督衔,并有忠灵不昧,还望再生等谕,言下甚是慨然。但因外人已退,忧愁已消了一半。在宫中过了新年,一到元宵,便至圆明园寻乐去了。从此车驾常驻园中,竞把这圆明园作了宫殿,王大臣等上朝启事,都要移人园内。皇后紊性恬澹,就是一年不见皇帝,也没有什么介意,只这位懿贵妃,很是懊恨。料知咸丰帝耽恋四春,暗地里骂个不住,恨不将四春娘娘一个个拿到面前.把她撕作几段。(入宫见嫉,蛾眉下肯让人)咸丰帝管不得许多,索性图个尽欢,整日取乐。(岂亦自知不永年耶?)

忽由军机处呈上江南军报,取过一阅,乃是和春所奏,弹劾都统德兴阿屯兵江北,迁延观望等情。随即批谕德兴阿着革职来京,所有江北军营,统归和春节制。(为江南大营再溃张本。)批毕.即交与军机。并嘱此后奏报到来,着军机先行拟旨,一并呈人,免朕事事动笔,休得忘记。(下x懿贵妃拟旨.已兆于此。)军机领旨去讫。未几,前署安徽抚事李孟群.殉难庐卅_'淮阳道郭沛霖.死事定远,一切抚恤事宜,都由军机处拟定,咸丰帝略略一瞧,便令照行。

一人初夏,突闻英、法各国又遣来兵舰四艘,竟到大沽口要与中国开战。看官,上文说过,《天津和约》已经双方允妥,各国舰队统已退去,为何此时又来.且要开战呢?原来去年定约,因要钤用国宝,彼此须费手续.定期翌年互换。此次正来换约,适值大沽设防.由僧亲王遣人拦阻,令各国船只卸去军械,改由北塘驶入。各使臣多半听命。独英舰长卜鲁士抗不遵行,竟驶人大沽。毁去防具,立刻竖起红旗来。僧王也下令戒严,炮台上一律筹备。俄闻炮声突发,料是英船开炮,即饬炮台还击。噗嗵噗嗵的一阵响,把英舰轰伤了两艘,余船逸去。只美使华若翰改道行走,才得换约。这一场的小胜.宫廷上下争相庆贺。(丑态如绘。)咸丰帝忙下谕旨,格外褒奖。并准于捐输项下,提银五千两,分别赏赉。嗣是龙心快慰,总道洋人败退不敢再来,连《天津和约》都可废去,便安安稳稳的在园度冬。(想是交桃花运,)看看残腊将尽,方才还宫。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5:5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