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宋千仪 |
释义 | 学历 2008〜国立政治大学华语文教学博士班 1992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艺术史硕士 1987 国立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系学士 专长 中国文学、中国艺术史、文艺复兴艺术、印度艺术、华 语文教学 论文著作 (一)专书: 宋千仪,《罗聘》,锦绣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95 年9 月1 日 (二)期刊及会议论文: 宋千仪,2008年4月1日〈小说《家变》和电影《今天不回家》的家庭抒写〉, 《艺术欣赏》月刊,第四卷第二期,第33至40页 宋千仪,2007年11月,〈胡适新文学理论的古典元素〉,《万窍通识学刊》, 第六期,第51页至72页 宋千仪,2007 年11 月30 日,〈以主题式的通识国文课程提升人文素质〉, 《2007 人文通识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145 至160 页 宋千仪,2007年4月1日〈电影《屋顶上的提琴手》的故乡抒写〉,《艺术欣 赏》月刊,第三卷第二期,第92至99页 宋千仪,2006年10月,〈徐悲鸿艺术理论与实践之复古元素〉,《艺术学报》, 第二卷第2期,第275至291页 宋千仪,2006年9月1日〈恒常与变化——电影《重庆森林》和苏轼〈赤壁 赋〉的时间抒写〉,《艺术欣赏》月刊,第二卷第九期,第4至7页 宋千仪,2006年8月1日,〈充满象徵的北方文艺复兴绘画〉,《艺术欣赏》 月刊,第二卷第八期,第4至10页 宋千仪,2006年7月1日,〈武皇开边意未已——电影《西线无战事》、唐 代诗文〈兵车行〉、〈吊古战场文〉的战争抒写〉,《艺术欣赏》月刊, 第二卷第七期,第24至28页 宋千仪,2006年3月1日〈唐宋以来绘画中「马」的几种象徵意义〉,《艺术 欣赏》月刊,第二卷第三期,第4至6页 宋千仪,2005 年12 月9 日,〈文本互释——新文化潮流下的文艺理论与实 践〉,《传统中国文学电子报》第二一六期 宋千仪,2005 年11 月,〈李公麟鞍马作品的象徵意义〉,《艺术欣赏》月刊, 2 第一卷十一期,第4 至第6 页 宋千仪,2005 年6 月10 日,〈由人文与艺术统合教学拓展人生视野〉,《二 十一世纪人文与人格教育发展趋势国际学术研讨会》 宋千仪,2005 年6 月1 日,〈从马和之「诗经豳风七月」图谈「七月」的 功能及解读背景〉,《北台科学技术学院国文学报》,第二期,第13 至 第26 页 宋千仪,2005 年5 月1 日,〈元初南宋遗民绘画的象徵寓意〉,《艺术欣赏》 月刊,第一卷五期,第40 至第42 页 宋千仪,2005 年3 月31 日,〈从作品的解读背景谈诗经豳风七月的功能〉, 《北台科学技术学院国文学术研讨会》 宋千仪,2004 年12 月24 日,〈豳风七月诗画功能〉,《传统中国文学电子 报》第一八四期 (三)学位论文: 宋千仪, The Epigraphic Elements in Chin Nung’s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 1992.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