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石油员工心理健康手册
释义

目录

版权信息

编辑推荐

内容简介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书摘插图

版权信息

作者:檀培芳

出版发行:石油工业出版社

ISBN:978-7-5021-8796-5

2012年1月第1版

2012年1月第1次印刷

开本: 16

字数:300千字

页数:280

包装:平装

编辑推荐

本手册是作者多年学习、工作、历练、收获的结晶。本手册不是系统论述心理学原理的教材,但希望通过原理与应用的有机结合,使读者既掌握原理,又懂得原理的具体应用,从而能达到我们的目标——健康地生活、快乐地工作。

在编写过程中,手册作者力求实用性、通俗性及趣味性。推荐这本书,希望能成为您闲暇时的调剂品、困惑时的魔法棒、沮丧时的兴奋剂,也希望这本手册能成为您的枕边书、袋中册,随手翻开时、翻至随处时都可能有所收获。

你了解自己吗?你了解别人吗?你懂得你的另一半吗?你和孩子和谐吗?这本为石油人量身定做的手册会告诉你!

内容简介

随着石油事业的快速发展、竞争的日趋激烈,石油员工的心理负担也越来越重,心理素质经历了前所未有的考验。为了使心理健康促进工作更符合石油特点,更具有针对性及有效性,作者自2005年开始深入勘探、油田、炼化、销售、储运等板块的基层和许多国内、海外重点工程一线,了解员工的心理健康、困惑、烦恼、压力状况。

本手册分为六个篇章,分别为大家介绍了与石油行业有关的职业心态、压力管理、人际关系、情绪管理、夫妻关系和亲子教育等内容。从工作和生活的实际出发,用现实中的例子、用我们身边的故事、用心理学的实验向您讲述如何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积累心理资本,如何面对工作生活中的困惑与烦恼,如何以良好的状态迎接压力与挑战。

作者简介

檀培芳,教授、硕士生导师、主任医师、国际EAP协会认证专家、国家级资质EAP运营管理师。

现任中国石油中心医院事业发展处处长兼精神卫生科主任、中国石油职业卫生技术服务中心职业心理健康首席专家、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石油石化分会副理事长、中国心理卫生协会职业心理健康促进专委会理事、中国心理学会科学普及委员会理事、中华预防医学会石油分会职业心理健康专业学组主任、中国心理卫生协会职业心理健康促进专委会委员。

近年来,带领学科团队借助企业资源优势,在系统内进行员工心理健康促进工作的研究和探索,深入一线,了解员工的心理健康、困惑、烦恼、压力状况,进行面对面疏导。根据企业内不同专业、不同岗位、不同心理困惑与问题,进行理论联系实际,技巧有的放矢的讲座。通过研究与总结,对石油行业内心理健康维护与促进工作模式有所探讨与尝试,且工作获得成效。

图书目录

第一篇 快乐工作

第一节 石油员工的人生高度

第二节 我们在为谁工作

第三节 你了解自己吗

第四节 你的人生处在那种状态

第五节 警惕工作心态中的误区

第六节 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第七节 工作中有挫折感怎么办

第八节 石油兄弟姐妹的快乐经

第九节 流失的岁月留住了历史

第二篇 压力管理

第一节 石油员工也没能逃脱掉压力

第二节 人无压力轻飘飘 井无压力不出油

第三节 什么时候我会感受到压力

第四节 压力会造成什么影响

第五节 同样的事情有人有压力,有人没压力

第六节 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心理学实质

第七节 怎样提高自己应对压力和挑战的能力

第三篇 人际关系

第一节 人际关系是什么

第二节 良好的为人处事方式

第三节 沟通的障碍与误区

第四节 简单快速地判断人的心理特征

第五节 使你获得亲和力的秘笈

第六节 遇到冲突如何处理

第七节 上下级的关系怎样融洽

第八节 几种特殊情形的处理技巧

第四篇 情绪管理

第一节 情绪是怎么来的

第二节 情绪有哪些重要作用

第三节 怎样解读自己的情绪

第四节 怎么判断自己或别人的情绪状态

第五节 情绪对健康有那些影响

第六节 怎样调整自己的情绪状态

第七节 如何化解不良情绪

第五篇 夫妻关系

第一节 为什么男人女人都说搞不懂对方

第二节 我的夫妻模式属于哪类

第三节 怎么维持亲密的关系

第四节 夫妻关系中的听话听音儿,锣鼓听声儿

第五节 婆婆为什么非要跟我较劲

第六节 石油特色的两地分居如何维系夫妻感情

第七节 怎么处理失恋、离婚、出轨等问题

第六篇 亲子教育

第一节 你会透视孩子的所思所想吗

第二节 洞悉孩子情感的潜台词

第三节 调皮、活泼的孩子不等于多动症

第四节 当青春期遭遇更年期

第五节 听孩子爱说的话,说孩子爱听的话

第六节 引导孩子去判断、去选择

第七节 你的孩子也可以成为“爱因斯坦”

第八节 没跟孩子住在一起仍能保持亲情的办法

第九节 如何处理与老人养育方式的差异

后记

部分书摘

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在我到过的基层单位,很多员工都对我的出现表示疑惑——我们又没有心理问题,干嘛要找心理医生?!还有的人说:你能多给我点钱吗?你能让我休假吗?我的回答当然是“不能”。不过员工们到很给我面子,总还是礼貌性地来跟我寒暄。我借这个机会和员工们聊天,询问他们的工作生活状况,当然更关心他们的心理状况。最重要的是我告诉员工们:心理医生不光能够帮助有心理困惑的人,最重要的心理医生还要帮助目前还没有困惑的你怎么做才会更健康地生活,快乐地工作,也就是说帮助你在这么快速的变化面前能够适应、在这么大的压力下仍然能轻松应对,这才是我到现场的初衷,也比我在医院里做咨询、看病人更有意义。

我在各地分别听到过这样的困惑。

在非洲,明明不是囚犯

为了防止恐怖活动对员工安全的威胁,在国外的工程施工单位雇佣了当地武装力量进行安全保卫。员工居住的营地周围有保安;每天乘坐大巴到工地,前后都有军队护卫,晚上施工回来坐在大巴车上被军队紧紧护卫着。有些员工感到很不自在,问我,你说我们这不像犯人一样了吗?!

出发前,明明舍不得

有一天上班,碰到了一个同事,眼睛红红的,一看就是哭过了。我问过才知道,爱人过几天要出国上线了,可是这两天在家里总是挑刺,挑这个东西放的不是地方、挑那个事情办得不漂亮、挑孩子也不会管,等等,气的她哭了好几回了,抱怨着说怎么都要走了还横挑鼻子竖挑眼,看什么都不对?!

电话里,明明还想说

有个朋友告诉我,因常年在外,也经常给家里打电话问问家里情况,关心一下孩子。但总是老生常谈的几句寒暄之后就没话讲了,也不舍得放电话,也想多聊几句,但不知道说什么。跟孩子聊也是总是几句:爷爷好吗?奶奶好吗?学习用功吗?听话吗?孩子也抱怨:爸爸你怎么总是这么几句啊?!

工作中,明明很努力

在一个施工项目部,有一个很优秀的小伙子问我:我工作很努力,积极、主动、热情、乐于助人,领导和同事们也都很认可我。可是我总是感觉自己这样的工作似乎没有尽头,事情总是那么多,繁杂而又琐碎,也没有什么挑战性,所以也没有什么成就感。总是感觉这么下去是我所追求的工作、我想要的生活吗?什么时候才会有个转折看到人生的辉煌?!

对孩子,明明还是爱

在现场有个员工该回家休假了,他告诉我说:我其实很矛盾!不回家吧,想老婆,想孩子!可是回家吧,头三天还真是老婆孩子热炕头,大家都很开心,可三天之后用老婆的话说“就开始鸡飞狗跳了”。因为他在不停地对孩子指手画脚地这样不对、那样不行,没几天孩子就问:爸爸,你什么时候该走啊?他当然很委屈——我也很爱孩子啊,难道不对吗?!

对同事,明明想友好

在一个机械制造厂里,有个员工问我:你是教授,你给评评理!我们一起转业回来的战友加同事,因为两口子同时下岗,老婆又把钱一股脑投进股市中,造成生活窘迫。我带着同事们凑钱买米、买面一块儿送到他家,他当时还感动的哭了!事后慢慢翻身了,可是再也不跟我们这帮战友加同事来往了,你说他是不是没良心?!我听了告诉他,你是很友好,但采用的方式伤了他的自尊!他愣住了——这我可没想到!

林林总总,各种各样的问题很多很多。

这些问题充其量是我们每个人都可能遇到的心理困惑,远远够不上心理障碍或疾病的诊断,但是这些困惑处理不好会导致长期情绪困扰、工作不集中、工作效率下降等等,如果不良情绪持续存在,严重的还可能出现心理异常或心理障碍。

石油系统的各个专业板块都有自己的特殊性,不同专业的员工有不同的困惑,同专业不同的岗位也有不同的心理问题;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工作时段困惑与烦恼也不相同。

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无论是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家庭中的亲情维系、工作中的为人处世、事业中的人际关系,压力状态下的心态调整等等,都离不开心理学。心理现象一直都存在着,也会因心理规律导致必然的效果。所以我们常说“心理学的陷阱”无处不在。

其实,许多困惑和问题都可以用心理学的原理加以解释,当然也可以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技术处理和解决。因此,我们每一位管理者、每一个员工,都需要了解些心理学常识,了解些人的心理活动规律和行为特点,会对HSE管理中的风险识别与监督、党群维稳工作中的引导说服与疏导、生活中家庭的稳定与夫妻和谐、子女的教育与健康成长,都能“以人为本”,合理地寻找切入点,更有效率、更和谐地工作和生活。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4 21:0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