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陈娟娟 |
释义 | 陈娟娟,原名陈素娟,祖籍四川乐山,生于马来安(今马来西亚柔佛),香港电影演员、导演。另有文博学者和戏剧团演员叫此名,现分别介绍如下。 中文名:陈娟娟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上海 出生日期:1929年 职业:影视演员,导演 代表作品:《为国争光》等 文博学者陈娟娟(1936—2003年),女,汉族。1956年进入北京故宫博物院,从师沈从文先生,致力于中国织绣文物研究。敬业好学,坚韧不拔,数十年与病魔顽强搏斗。曾任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数字博物馆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丝绸博物馆、苏州丝绸博物馆、南京云锦研究所顾问。 自1958年起,先后在《文物》、《故宫博物院院刊》、《紫禁城》、《中国文物报》、《文物天地》、上海《工艺美术》、《历史教学》、澳大利亚EVOLUTION&REVOLUTI0N等杂志发表专业论文约50篇,计40余万字。 2002年3月,被中国文物报评选为全国文博考古界百位学术成就显赫、治学经验丰富、极具创新精神的专家学者之一。先后应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大维德艺术馆、美国华美协进社中国艺术馆、澳大利亚和香港文博界邀请前去讲学和参加学术研讨;应荷兰皇室之邀为其鉴定织绣文物;应美国耶鲁大学出版社邀请与国际织绣文物专家合著《中国丝绸艺术》。《故宫博物院学术文库--中国织绣服饰论集》 与其先生黄能馥一起主编:《中国丝绸科技艺术七千年》 电影演员简介陈娟娟,原名陈素娟,祖籍四川乐山,1928年生于马来安(今马来西亚柔佛),香港电影演员、导演。 陈娟娟的父亲原在南洋开办学校,在她出世一个月后便离开人世。她10个月的时候,由母亲带回上海,由祖母抚养,母亲去当教师。 人物生平1933年,她四岁那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在一所学校登台表演。当时的暨南影片公司主持人黄槐生发现了她,邀她参加拍摄《为国争光》一片。1934年又参加了《飞花村》的拍摄,首唱由孙师毅作词、聂耳作曲的中国第一支电影儿童歌曲《牧羊女》。两年后她在蔡楚生执导的《迷途的羔羊》中扮演小翠一角而负盛名。紧接着,她又参加《小孤女》的拍摄,在影片中主唱冼星海作曲的著名儿歌《团团坐》,直至今日,这支歌还在学前儿童中传唱。之后,相继在联华、新华、华新等影片公司拍摄了《壮志凌云》、《慈母曲》、《江南小侠》、《博爱》等片,成为中国影坛上一位杰出的童星,并被誉为中国的秀兰·邓波儿。在八一三事变后,曾随梅花歌舞团赴南洋、香港等地演出,影响颇大。 1948年,她前往香港,在大中华、大光明、长城、凤凰等影片公司任演员,先后主演了《春之梦》、《桃花依旧笑春风》、《龙凤呈祥》、《小二黑结婚》、《雪中莲》等影片,创造了许多生动逼真、细腻感人的少女形象。但反响平平,陈娟娟作为演员的星路也随之跌落。 1972年,她与任意之、朱枫联合执导《杂技英豪》。翌年,香港长城影业公司来京拍摄大型纪录片《万紫千红》,她是导演之一。该片以新颖、独特的风格,明朗、洗练的画面和富有文采的解说词,博得了广大观众的好评。 正当她在导和演两方面大展才华的时候,不幸于1976年逝世,时年47岁。 死因:误服药物致使心脏休克 参与影片画皮 (1965) 金鹰 (1964) 生死牌 (1962) 太太传奇 (1955) 乔迁之喜 (1954) 青春之歌 (1953) 人 (1951) 狂风之夜 (1951) 小二黑结婚 (1950) 再生年华 (1949) 风月恩仇 (1948) 同是天涯伦落人 (1948) 珠光宝气 (1948) 龙凤呈祥 (1947) 四美图 (1947) 天网恢恢 (1947) 春之梦 (1946) 苦恋 (1946) 桃花依旧笑春风 (1946) 杜十娘(1940) (1940) 潇湘夜雨(1937) (1937) 迷途的羔羊 (1936) 小孤女 (1936) 壮志凌云 (1936) 新女性(1935) 飞花村(1934) 为国争光(1933) 泉州市高甲戏剧团演员陈娟娟,女, 国家一级演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传承人。福建省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1983年由福建省艺术学校毕业后分配到泉州市高甲戏剧团至今。2000年9月至2002年7月入中国戏曲学院学习专科课程。是剧团优秀挑梁旦角演员。 先后在高甲戏《连升三级》中饰演甄似雪,传统高甲小戏《管甫送》中饰演美娟,高甲戏《貂蝉》中饰演貂蝉,高甲戏《敬德接印》中饰演黑夫人,高甲戏《樊江关》中饰演樊梨花,高甲戏《风雨孤帆》中饰演庄妃,高甲戏《海上女神》中饰演妈祖,高甲戏《珍珠塔》中饰演陈翠娥。多年来成功塑造出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分别于1999年10月获福建省第21届戏剧会演优秀演员奖,2000年10月获福建省第五届水仙花戏剧比赛金奖,2002年1月获福建省第四届中青年演员比赛银奖,2003年9月获中国首届中国滨州博兴国际艺术节比赛优秀演员奖,2003年12月获中国首届戏曲演唱大赛红梅杯红梅大奖,2006年12月获福建省第23届戏剧会演优秀演员奖,2007年元月获福建省第八届水仙花戏剧比赛金奖,2007年7月泉州市第29届戏剧会演获金奖。曾多次进京献演,并随团出访台湾、香港、澳门、菲律宾、新加坡等地进行文化交流演出。 2011年获"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第25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大赛暨第三届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颁奖晚会在四川成都举行。泉州高甲戏新编历史剧《昭君出塞》成功折“梅”,该剧主演、一级演员、泉州市高甲戏剧团陈娟娟成为本届梅花奖得主。这是继上世纪80年代末,新编梨园戏《节妇吟》折“梅”成功后,我市又一个剧种荣获这项殊荣。 红豆食府老板蔡绿峰的夫人陈娟娟陈娟娟从日本圣心大学毕业后,20岁便嫁给了蔡绿峰,且相继生3名子女分别为长女蔡依伦、次子蔡笃清,小女蔡依珊,其家庭是台湾媒体追逐的五大豪门之一。 陈娟娟全心全意在家里相夫教子,直到孩子长大出国念书后,1996年在一场机缘下,蔡绿峰看准LANCAS在市场上备受肯定的潜力而投注资金,支持她走出家庭。 陈娟娟40岁才走出家庭,接下意大利男装品牌LANCAS及上海美食餐厅“红豆食府”。当了20年家庭主妇,陈娟娟第一次走入社会,在先生的支持及鼓励下,她的事业愈做愈好。 蔡绿峰是华联船务及合同企业董事长,他继承了父亲的船务事业,并将产业扩大。蔡绿峰名下所有产业的持股者都是夫人陈娟娟与长子蔡笃清所有,而从蔡家自行创立的事业来估算,至少投资额上亿,且接近百分百都是家人所持有;但蔡家过去一向很低调,虽然往来都是达官贵人,却从未大出锋头,这也与蔡家家族不少人都已经移居美国有关。蔡家子女,从小几乎都是念美国学校,长大后也多半赴美留学;成长就学的过程中,一半以上的时间都在美国。蔡绿峰为人比较低调,很少将自己的公司拿出来宣传。陈娟娟时常以“红豆食府”的负责人身份亮相媒体。陈娟娟气质、品味过人,两个女儿都遗传了好的美貌。媒体常拿两个女儿的穿着打份与妈妈比较,结果都是没有妈妈出众,足以证明陈娟娟连人气都高过两个女儿。 陈娟娟说儿女们一周里都会有1、2天回家吃饭,现在想为他们开一家店,这样家庭聚会也更方便。美食是蔡家人共同的喜好,每次出国都是美食、血拼之旅,他们到处去找好吃的东西,反而观光景点都没去,去晒太阳、排队,觉得很累,想说看电视拍得美美的就好了。 陈娟娟说自己对厨艺很有兴趣,而且绑的粽子很美喔,还有过年时的如意菜都不错,年过半百的她,身材维持得很好,她说千万不要为了减肥只吃一餐,我三餐都正常,但淀粉会少吃,加上每周游泳2天;倒是我很爱品酒,尤其是红酒,喝了对身体也好,总是下班后和老公一起喝,也让心情放松。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