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命运交响曲:平津冬春 |
释义 | 图书简介作 者:刘晶林 著出 版 社:湖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1-1 版 次:1 页 数:394 字 数:495000 印刷时间:2009-1-1 开 本:16开 纸 张:胶版纸 印 次:1 I S B N:9787543855397 包 装:平装 目录第一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 1.大气魄、大胆略与大手笔 2.投机未必取巧 3.一个过早到来的冬天 4.平津战役打响了 第二章 战争中的N种可能 1.风云际会张家口 2.半路杀出“程咬金” 3.时间就是生命 4.弥补失误的最好方式是什么 5.面对瞬息万变的战场 6.借兵出击 第三章 引而不发 1.因势而为,顺时而取 2.一把没有钥匙的锁 显示全部信息 部分章节第一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 20世纪40年代末,华北大地风起云涌。辽沈战役胜利结束,中央军委和毛泽东把剑锋指向了华北的国民党军。蒋介石和傅作义为摆脱危机,偷袭石家庄遭致失败。接着,傅作义摆出长达500公里的长蛇阵,蛇头在唐山、天津,蛇腹在北平,蛇尾则甩向了宣化、张家口。毛泽东为抑留傅作义不使其逃跑。决定攻打既像蛇头又似蛇尾的张家口。于是,平津战役打响了。 1.大气魄、大胆略与大手笔 平津战役是毛泽东总的战略构想中的大手笔。虽然在1948年的初冬,平津战役只是作为一个构想与部署活跃在毛泽东的军事生涯中,但此时的毛泽东似乎已经看到了平津战役巨大的前景。 1948年的初冬,对于毛泽东来说,是一个收获的季节。 俗话说,一年之机在于春。早在这一年的春天,毛泽东就提出了先解决东北,后解决华北的战略构想。毛泽东用他那抑扬顿挫、韵味十足的湖南话说了,“在今冬解决东北问题。东北解决了,我军可以入关,最后解决傅作义。”毛泽东在说这话的时候,他还没有预料辽沈战役的胜利到来得这么快,刚刚进入初冬,卫立煌手下的47万大军就被我东北野战军歼灭,东北全境获得了解放。因此,解决华北的国民党军,也就顺其自然地提到了中央军委和毛泽东的议事日程上来。 虽然西柏坡在地名上带有一个“坡”字,其实它的海拔并不高。毛泽东正是站在地势并不高的西柏坡,把整个华北的山山水水、沟沟壑壑揽在胸前,看了个清清楚楚。 按照毛泽东的想法,解决华北问题,是先取归绥,继取太原,吃掉阎锡山集团。当夺得绥远、山西之后,再集中我华北和东北部队,携手并肩,夺取北平、天津,彻底消灭傅作义集团。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