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猫旋 |
释义 | 猫从高空落下来,翻身转体的过程,科学家们称为“猫旋”,而且是科学家长期探索的课题。 1849年,法国科学家马雷首次用高速摄影机将“猫旋”这一过程拍摄了下来,并证明了猫在空中转体,仅需1/8秒钟。 “猫旋”使科学家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20世纪60年代,前苏联力学家洛强斯基,提出了“转尾巴”理论。他认为,猫在空中,只要把尾巴急速地转动,就能使自己的身体沿相反方向翻转过来。 这种理论能够站得住脚吗? 人们对此进行了计算,其结果实在令人遗憾:猫尾巴做圆锥旋转运动,每分钟必须几千转,才有可能使猫的整个身体在1/8秒钟内翻转过来,这怎么可能呢? 有趣的是,1960年,英国著名生理学家麦克唐纳,做了一次判断性实验。他用几只天生没有尾巴的曼克斯猫做空旋运动,结果,猫在空中的转体动作,依然灵活自如。 转尾巴理论显然是不正确的。 科学家们锲而不舍地探索着。麦克唐纳、凯恩、谢尔等人又提出了“弯脊椎”理论。认为猫在下落过程中,首先从中间展曲身体,然后依次向各个方向弯曲脊椎:先向前做不大的弯曲,然后再向右弯,最后向前弯,使猫的前半身旋转180o,这样猫的后半身就必然产生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角动量与其相“对抗”,从而使猫的整个身体翻转过来。 这种理论能够成立吗? 1969年,美国力学家凯恩教授,又利用“弯脊椎”理论的数学模型以及电脑程序,进行了计算,结果与高速摄影机拍下的“猫旋”过程完全吻合。 1978年,美国的詹姆斯?海,在他的名著《动物技术生物力学》一书中,又宣布了“猫旋”研究的一些新成果:让猫四脚朝天落下时,它能在自己的站立高度之内,将身体翻过来;蒙住眼睛的猫,从只有1米的高度下落,动作十分笨拙。猫眼和猫内耳机制,这两种感官都被去掉的猫,四脚朝天下落,就不知道如何翻身了。 至此,经过一个多世纪的研究,“猫旋”的奥秘才算解开了。 科学家们苦苦地研究“猫旋”,那么“猫旋”到底有什么科学价值呢? 第一个重要价值,是用于宇航事业。 为了训练宇航员能够在太空失重的状态下随意直立、行走和转身,美国宇航局的专家们,成功地设计了一套动作奇特的“太空操”,其中的许多动作,就是受“猫旋”的启示并移植过来的。 第二个应用价值,是应用在运动竞技上。 跳水、绷床和体操运动,其中的高难动作,如“旋空翻”(在绕身体横轴旋转的同时,又绕纵轴旋转),就是受“猫旋”的启示而移植的。有人预料,随着“猫旋”研究的深入,运动员空翻一周的同时,再做转体180o以上的旋空翻,是完全可能的。 可见,“猫旋”的启示多么诱人。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