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长角扁谷盗 |
释义 | 基本信息中文名:长角扁谷盗 学名:Cryptolestes pusillus Oliver 英文名:flat grain beetle 分类地位: 鞘翅目(Coleoptera)扁谷盗科(Laemophloeidae) 形态特征体长1.3~2.0mm,淡红褐色至淡黄褐色,头部额区的刚毛呈辐射状指向,两侧的刚毛为前侧方指向;雄虫触角稍长于体长之半,其第5~11触角节比雌虫的长;雌虫触角长等于或稍长于体长之半。前胸背板明显横宽,宽为长的1.2~1.3倍,前角不突出,后角钝,两侧向基部方向梢狭缩。鞘翅短,其长最多为两翅合宽的1.75倍;第1、2行间各具4纵列刚毛。 生活习性一年发生3~6代,以成虫在较干燥的碎粮、粉屑、底粮、尘芥或仓库缝隙中越冬。成虫羽化后,在茧内静止1至数日,便开始交尾产卵。卵散产,产于疏松的食物内或谷物缝隙内,卵上粘附着食物颗粒。每头雌虫产卵20~334粒。30℃时在相对湿度50~90%范围内,产卵量随湿度的增加而锐增。温湿度条件和食物的质量都对该虫的发育有很大影响。在不利的营养条件下可发生同类相残现象。 该虫发育的温度范围为18~38℃,相对湿度范围为45~100%。发育最适温度为35℃,最适相对湿度为90%,每月虫口最大的增殖速率为10倍。32.5℃及相对湿度90%最适于产卵。 经济意义该虫属第二食性,成虫及幼虫为害破碎或损伤的谷物、油料、粉类、豆类及干果等多种农产品及其加工品,有时虫口密度极高。除直接取食外,也往往导致农产品发热霉变。在非洲为害可可豆及油料种子。 分布世界性分布;国内各省区。 防治方法(1)晴天摊晒粮食一般厚3-5厘米,每隔半小时翻动一次,粮愠升到50℃,再连续保持4-6小时,粮食温度越高,杀虫效果越好。晒粮时需在场地四周距离粮食2米处喷洒敌敌畏等农药,防止害虫窜逃。 (2)低温冷冻除虫多数贮粮害虫在O℃以下保持一定时间可被冻死。北方冬季,气温达到一1O℃以下时,将贮粮摊开,一般7-10厘米厚,经12小时冷冻后,即可杀死贮粮内的害虫。如果达不到一IO℃,冷冻的时间需延长。冷冻的粮食需趁冷密闭贮存。含水量在1 7%以-卜的种子粮和花生,不能用冷冻法,其余各种粮食、油料都可采用此法。 (3)开水浸烫此法仅适用于蚕豆和豌豆。将生虫的蚕豆、豌豆放入竹篮或竹篓等可沥水的容器中,待水煮开后,将容器浸入,边烫边搅拌种子,经25-28秒钟后,迅速取出,入凉水中冷却,摊开晾凉,等豆粒充分干燥后,再贮存。此法可完全杀死豆粒内的豌豆象、蚕豆象,且不影响发芽力。用开水烫种,应掌握在豆象羽化为成虫以前。 (4)拌沙拌糠除虫摺子囤放的蚕豆、豌豆、绿豆、豇豆等,在发生绿豆象以前,将豆类进行暴晒,使种子内的水分降到12%以下。先在囤底铺上3一5厘米厚的稻壳(或抄),然后放一层蚕豆等豆子,约10-15厘米厚,再铺一层稻壳(或沙)3~5厘米厚,再放一层豆,如此一层稻壳,一层豆,到最上层用20~30厘米厚的稻壳完全密闭,外边的绿豆象不能进入,内部绿豆象钻不出来。防虫效果好,还可防止蚕豆变色。注意稻壳(或沙)要晒干,并筛去灰尘,囤席和蚕豆之间要多放些稻壳(或沙)防止绿豆象在囤席处的缝中的豆粒上繁殖为害。缸贮、水泥柜等容器存放的以上豆类也可用此法。 (5)植物熏避除虫将花椒、茴香或碾成粉末状的山苍子等,任取一种,装入纱布小袋中,每袋装12~13克,均匀埋入粮食中,一般每50公斤粮食放2袋。 (6) 药剂防治磷化铝是一种高毒杀虫剂。杀虫效果高,使用方便。但必须按照操作要求使用。首先将粮食晒干,达到规定贮粮含水量标准(一般在12%左右)。贮粮容器在处理前,除留一施药口外,其余都必须做好密闭工作。有缝隙的容器,要在缝隙处用废报纸糊2~3层,先窄后宽。使用摺子或地龙的要用不破无洞的塑料薄膜把四周及底层扎好,不可漏气。施药前准备好100平方厘米大小的布片若千块,带色塑料绳,以及施药后封口用的浆糊、废报纸、扎口的绳子等。施药时选择晴天,按每200~300公斤粮食用磷化铝l片(3.3克/片)的用量,打开磷化铝瓶盖,取药,盖好瓶盖,迅速用布片将药分片包好,立即将药包埋入粮食中,并将有色塑料绳的一端留在粮面上,以便散气后取出药包处理。只用一包药的,即将药包埋在粮堆或粮袋中间,多药包时,则应均匀分点埋入,粮堆高度在2米以上的,要采取粮堆面施药与粮堆中埋藏药相结合。投药后立即做好容器的密封工作,粮堆数量较大的,粮面上部与薄膜间应留出l0厘米的空隙,以利于磷化铝放出的气体扩散到粮堆中去。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