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FH77式155mm榴弹炮 |
释义 | 本世纪七十年代以来,西方各国新研制成功的各种不同型号的牵引式155mm榴弹炮,如英、德、意三国的FH70式,瑞典的的FH77、奥地利的GHN45式以及新加坡的FH88式等都安装有辅助推进装置,因而具有短途自行能力。在这些火炮中,由于瑞典的FH77式155MM榴弹炮成功的应用了液压技术,它很可能是当前世界上自动化程度最高的牵引炮,故本文选择此炮加以介绍。 瑞典陆军早在60年代就提出要发展一种具有短途自行能力的155MM榴弹炮,1970年初与博福斯公司签订了研制生产合同,1973年研制出三门样炮交军方进行试验和试用,1975年签订了批量生产合同,1978年交付第一批10门火炮,1982年瑞典陆军完成换装。 瑞典陆军使用的FH77式火炮使用瑞典生产的专用弹药。为了适应国际市场的需要,后来又研制了一种专供出口的、能发射北约155MM只是弹药的火炮。前者称为FH77A式,后者称为FH77B式。FH77B式火炮已向尼日利亚和印度出口。 火炮与弹药 FH77A式榴弹炮装有一门身管长为38倍口径的155MM线膛炮。身管的前端装有一个小侧孔反冲式炮口制退器,炮尾机构配用向下开闩的半自动立切式炮闩、击发机为电动机械式。 该炮以液压驱动方式进行高低和方向瞄准,因此它没有一般火炮所采用的高低轨机械传动装置,以及高低轨和方向机手轮。而是靠瞄准手座位处的两个操纵手柄;一个用于操纵火炮方向转动。火炮射击时,起落部分用液压闭锁。在瞄准手座位的前方还装有RIA电子自动瞄准装置,由控制显示器、PKD-6式伺眼控制周视瞄准镜和直瞄镜组成。直瞄镜与一般测试瞄准镜相类似。瞄准装置有自动和手动两种工作方式。 该炮的液压装置系统由液压输弹机、液压弹丸起动机和装弹台(可容纳3发弹丸)等组成。弹药装填的过程如下:液压弹丸起动机从弹药车上一次吊起3发弹丸放在装弹台上。人工装好引信后,装填手从中取出一发弹丸放在输弹机内,待弹丸滑入药筒,然后启动输弹机将其送入炮膛。激发后,液压输弹机在其复员过程中自动将空药筒抛出。由于采用了这种液压装填系统,使该抛具有很高的射速和较好的射击度。该抛连续射击20分钟的持续射速为6发/分。爆发射速可达3发/8秒。 上述火炮液压系统的动力源是辅助推进装置的发动机。为防止因发动机故障而影响火炮射击,该炮备有两个液压手摇泵,一个用于瞄准和供弹,一个用于操作架尾支撑轮。当发动机因故障不能工作时,可用手摇泵向液压系统提供液压动力,夜间操作火炮时,为了不发出响声,也可使用手摇泵而不启动发动机。 该炮被配用的主要弹种为M77式低凹杀伤爆破榴弹,其爆炸威力比北约的M107式榴弹大25%。装药为可重复使用的钢底塑料药筒,共有6个装药号,使用最大装药(6号装药)的最大射程为21.7km。引信是西方国家第一种投入使用的多用途引信,具有长延迟、短延迟、瞬发、超瞬发和敏感、不敏感、超敏感3种近炸共7种装定作用,可任意装定其中一种。除榴弹外,还配有照明弹和发烟弹。照明弹可产生22万支烛光,照明时间为60秒,发烟弹的发烟时间为6分钟。 FH77B是火炮实在保持原火炮总体设计不变的前提下,改进发展而成。它与FH77A式的不同点主要有三处,身管长度增大为39倍口径;由于改用药包装药,采用了向上开闩的螺式炮闩;弹药装填系统有所变化,FH77A时只有一个输弹槽。既输送弹丸又输送弹筒,而FH 77B式的弹丸和药包分别由两个输弹槽输送。由于输弹动作增多,FH77B式火炮的射速略有降低。FH77B式火炮出能发射FH77A式火炮备用的弹种外,还能发射美国和北约的各种155mm制式弹药。 辅助推进装置 所谓火炮辅助推进专职,是指火炮离开牵引车(汽车)后,能使火炮本身独立地进行短途行驶(远距离行驶仍需靠汽车牵引),并能实现火炮操作自动化的一种推进装置,由发动机、传动、行走和操纵等部分组成。本炮装用的辅助推进装置为液压式。共有三项功能:一十驱动火炮短途自行;二是在汽车牵引火炮行驶中,汽车驾驶员可根据需要通过遥控驱动火炮炮轮进行助推,从而实现车-炮列车的串联驱动;三是以辅助推进装置发动机为动力源,实现瞄准、弹药装填和火炮放等项操作的自动化。 火炮在短途自行时,可以把它看成是一辆结构比较简单的炮车。这种炮车的形式原理和一般车辆是相同的。本炮辅助推进装置的发动机是一态功率为80hp的4钢水冷汽油机,装在炮架的前部。传动装职为液压式,由两个液压泵和两个液压马达组成。发动机带动两个液压泵,可以驱动两个位于炮轮轮载上的液压马达使两个炮轮转动,从而实现为炮车的驱动轮,另外在大架架尾装有两个充气的支撑轮。自行时使其着地作为炮车的从动轮。牵引行驶时,架尾支撑轮翻倒固定在大架上。 辅助推进装置驾驶员由瞄准手兼任,驾驶员座位设在炮架左侧。驾驶员操纵两个小操纵杆控制液压泵,可随时改变液压马达(炮轮)的转速和旋转方向,以实现炮车的前进、倒车、停车、变速和转向。当两个液压马达(炮轮)相互反向转动时,可实现炮车的中心转向。 火炮的行军战斗转换也是通过辅助推进装置驾驶员的操作实现的架尾支撑轮油缸,操纵支撑轮升、降架尾,可实现火炮与牵引汽车的自动摘、挂;操纵火炮轮单边驱动使炮架扭动,以实现开、并大架;操纵炮轮前进与后退。利用其驱动力将火炮逐出或切入。完成行军战斗的转换,两名炮手只需2分钟即可完成。 雅典博福斯公司在各种武器系统上应用液压机输有着丰富的经验,他们在s坦克上采用了很先进的液压系统,在FH77式火炮上应用了火炮自行和助推,以及瞄准、供弹、和火炮放列等项操作的自动化,为利用液压技术改进供弹系统和提高火炮的机动性方面,闯出了一些新的途径。 火炮短途自行,能较好地解决牵引火炮的阵地机动问题。在现代战争中,要求火炮尽可能经常地和快速可变化发射阵地。而一般用汽车牵引行驶的火炮,其最大弱点就是战术机动性差,进出和转移阵地性当困难。装有辅助推进装置的FH77式火炮,在进行阵地机动时,则显示了它的优越性:不许汽车开进阵地,也不要完成挂炮上车等项操作,一旦完成射击任务,即可利用火炮本身的短途自行能力,迅速转移到新的阵地上去,以便继续为被支援的部队提供及时有效的火力支援,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火炮自身的生存能力,在汽车牵引火炮行驶中,当汽车的驱动形式为6*6时,若在遥控驱动两个炮轮助推,则车-炮列车就成为8*8的驱动型式,这样就大大提高了车-炮列车的越野通行能力。 该炮的战斗全重为11.9t,弹丸却重达43kg,这给火炮的行军战斗转换和射击操作造成了很大的困难。但由于该炮实现了火炮操作的自动化,不仅缩短了行军战斗转换时间,而且也大大提高减轻了炮手的劳动强度。该炮通常仅配用6名炮手(1名炮长,1名瞄准手兼辅助推进装置驾驶员,1名弹丸起动机操作手,1名装填手和2名弹药手),必要时只需4名炮手就能操作火炮进行射击。二战斗全重只有717t的美国M198式155mm榴弹炮,由于没有实现火炮操作自动化,炮手班人数多大11人,两者相差近1倍。 除实现火炮操作自动化外,1987年博福斯公司还展示了一种FH77B式火炮,该火炮装有以辅助推进装置发动机尾动力的导向和定向系统,从而使该炮成为目前少有的自助式牵引火炮。 该炮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火炮尺寸和重量较大;输弹系统比较复杂;由于没有采用可变后座长的反后座装置,考虑到大射角时炮身后座所需的空间。故火线较高,辅助推进装置的汽油发动机和液压系统,只有简单的屏蔽,在战场上容易遭受损伤和起火,同时也大大增加了火炮的维修工作量。 FH77A式主要战术技术性能 口径(mm) 155 身管长(mm) 5890 主用弹弹重(kg) 43 榴弹最大射程(km) 21.7 增程弹最大射程(km) 30 高低射界 -3度-+15度 方向射界 左右各30度 爆发射速 3发/8秒 持续射速(发/分) 6 行军战斗转换时间(分) 2 行军状态长(m) 11.6 宽(m) 2.65 高(m) 2.75 火炮全重(t) 11.5 辅助推进装置发动机功率(hp) 80 短途自行速度(km/h) 公 路 8 越 野 2-4 自行时最大爬坡度(度) 27 最低点离地高(mm) 145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