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马胃蝇病
释义

马胃蝇蛆病是由于双翅目(Diptera)环裂亚目胃蝇科(Gasterophilidae)胃蝇属(Gasterophilus)的各种胃蝇幼虫寄生于马属动物胃肠道内所引起的一种慢性寄生虫病。患畜由于幼虫寄生,使胃的消化、吸收机能破坏,加之幼虫分泌的毒素作用,使宿主高度贫血、消瘦、中毒,使役能力降低,严重感染时可使马匹衰竭死亡。此病在我国各地普遍存在,尤其是东北、西北、内蒙等地草原马感染率高达100%,常给养马业带来很大的损失。马胃蝇幼虫(蛆)除寄生于马、骡、驴等单蹄兽外,偶尔也寄生于兔、犬、猪和人胃内。我国常见的马胃蝇有四种:

① 肠胃蝇(G.intestinalis)(马胃蝇、普通胃蝇、大胃蝇)

② 红尾胃蝇(G. haemorrhoidalis)(赤尾胃蝇、痔胃蝇、颊胃蝇、鼻胃蝇)

③ 兽胃蝇(G.pecorum)(穿孔胃蝇、东方胃蝇、牛胃蝇、黑腹胃蝇)

④ 鼻胃蝇(G.veterinus)(喉胃蝇、兽胃蝇、烦扰胃蝇)

此外还发现有红小胃蝇(G.inermis)(小胃蝇、无钩胃蝇)及黑角胃蝇(G.nigricornis)

病原形态

马胃蝇成虫全身密布绒毛,形似蜜蜂。口器退化,两眼小而远离,触角短小,陷入触角窝内,触角芒简单,翅透明或有褐色斑纹,或不透明呈烟雾色。雄蝇尾端钝圆,雌蝇尾端具有较长的产卵管,并向腹面弯曲。虫卵呈浅黄色或黑色,前端有一斜卵盖。成熟幼虫(第三期幼虫)呈红色或黄色,分节明显,每节有1~2列刺,幼虫前端稍尖,有一对发达的口前钩,后端齐平,有一对后气孔。

生活史

马胃蝇的发育属完全变态,全部发育期长约一年,成蝇不采食。在外界环境中仅能存活数天,雄蝇交配后很快死去,雌蝇产完卵后死亡。

肠胃蝇的雌蝇于炎热的白天飞近马体周围,将虫卵一个个地产于马的背部、背鬃、胸、腹及腿部被毛上,一生能产卵700个左右。约经1~2周后,卵内发育为幼虫。虫卵在任何机械作用下(如摩擦、啃咬)使卵盖打开,幼虫爬出卵壳,即在马体上移动,引起发痒,马啃痒时,大量幼虫粘在牙、唇及舌上,然后钻入粘膜下或舌表层组织内移行3~4周,经第一次蜕化后,第2期幼虫随吞咽进入胃肠道以口前钩固着在胃的贲门部或腺体部吸血,再经一次蜕化变为第3期幼虫。幼虫在胃壁上寄生的时间很长,约9~10个月,到第二年春天(3~4月份)发育成熟后,自动脱离胃壁,随粪排到外界,钻入土中化蛹,经1~2个月,羽化为成蝇。

红尾胃蝇产卵于口周围及颊部的短毛上,孵出幼虫后,钻入口腔粘膜,最后到达胃内继续发育为成熟幼虫,在它排出体外前,又在直肠粘膜上固着停留数日,然后排出体外。

兽胃蝇产卵在马蹄上或石块、植物上,经数日后发育为含幼虫卵,马匹采食时感染,在口腔内幼虫由卵逸出并钻入粘膜,寄生于咽喉部,以后移入胃内继续发育成熟。兽胃蝇幼虫在离开马体前,也要在直肠内停留一段时间。

鼻胃蝇产卵于马的下颌间隙和上颈部被毛上经数日后,幼虫主动由卵内逸出进入口腔,以后移行到胃的幽门部或十二指肠发育为成熟幼虫。

马胃蝇成虫出现于6月上旬到10月上旬,以7、8月份最盛。干旱、炎热的气候和饲养管理不良、马匹消瘦都是有利于本病严重流行的条件。多雨和阴沉的天气对马胃蝇发育不利,因为不但成蝇在阴雨天气不飞翔产卵,而且蛹在高湿条件下易受真菌侵袭而死亡。

致病作用及症状

马胃蝇幼虫在其整个寄生期间均有致病作用,但病的轻重与马匹的体质和幼虫的数量以及虫体寄生部位有关。如果只有少数幼虫寄生在贲门部,马的体质好,则不出现症状。但是如果有多量幼虫(几百个至上千个)寄生在胃腺部,马的体质又差时,则出现严重的症状。初期,由于幼虫口前钩损伤齿龈、舌、咽喉粘膜而引起这些部位的水肿、炎症,甚至溃疡。病马表现咀嚼吞咽困难,咳嗽、流涎、打喷嚏,有时饮水从鼻孔流出。

幼虫移行到胃及十二指肠后,由于损伤胃肠粘膜,引起胃肠壁水肿、发炎和溃疡,常表现为慢性胃肠炎,出血性胃肠炎,最后使胃的运动和分泌机能障碍。幼虫吸血,加之虫体毒素作用,使动物出现营养障碍为主的症状,如食欲减退、消化不良、贫血、消瘦、腹痛等,甚至逐渐衰竭死亡。

被幼虫叮着的部位呈火山口状,伴以周围组织的慢性炎症和嗜酸性细胞浸润,甚至造成胃穿孔和较大血管损伤(致死性出血)以及缺损组织继发细菌感染。有时幼虫堵塞幽门部和十二指肠。

有的幼虫排出前,还要在直肠寄生一段时间,引起直肠充血、发炎,病马频频排粪或努责,又因幼虫刺激而发痒,患畜摩擦尾根,引起尾根损伤、发炎、尾根毛逆立,有时兴奋和腹痛。

诊断

因为本病无特殊症状,许多症状又与消化系统其它疾病相类似,所以在诊断本病时,要详细了解和检查以后再分析判断。

① 既往病史,马是否从流行地区引进的;

② 马体被毛上有无胃蝇卵;

③ 夏秋季发现咀嚼、吞咽困难时,检查口腔、齿龈、舌、咽喉粘膜有无幼虫寄生;

④ 春季注意观察马粪中有无幼虫。发现尾毛逆立,频频排粪的马匹,详细检查肛门和直肠上有无幼虫寄生;

⑤ 必要时进行诊断性驱虫;

⑥ 尸体剖检时,可在胃、十二指肠等部位找到幼虫;

有应用胃蝇幼虫无菌水浸液进行变态反应诊断的报导。

治疗

① 精制敌百虫 成马9~15g,幼驹5~8g或30~70mg/kg,配成10%~20%水溶液,一次内服,药后4h内禁饮,效果确实。

对口腔内的幼虫,可涂擦5%敌百虫豆油(敌百虫加于豆油内加温溶解)。涂1~3次即可。也可用镊子摘除虫体。

② 二硫化碳 成马20ml,2岁内幼驹9ml,分早、中、晚三次给药,每次1/3。用胶囊或胃管投服。投药前2h停喂,投药后不必投泻药。但最好停止使役三天。本药能驱除全部幼虫。孕马、胃肠病马、虚弱马忌用。

③ 伊维菌素和阿维菌素,按0.2mg/kg的剂量皮下注射。

预防

在本病严重流行地区,在每年秋、冬两季可用兽用精制敌百虫进行预防性驱虫,这样既能保证马匹的健康、安全度过冬春,又能消灭未成熟的幼虫,达到消灭病原的目的。精制制敌百虫的剂量为30~40mg/kg,一次投服。伊维菌素和阿维菌素按0.2mg/kg,皮下注射,也有一定效果。

当幼虫尚位于口腔或咽部阶段时,可用5%敌百虫豆油(将敌百虫溶于豆油中)喷涂于虫体的寄生部位,也可将虫体杀死。

为了杀灭体表的第一期幼虫,可用1%~2%敌百虫水溶液,每6~10天重复一次,但药物对卵内的幼虫效果很差。

为了清除马毛上的虫卵,可重复用热醋洗刷,使幼虫提早脱离卵壳,并使卵上的粘胶物质溶解。也可以用点着酒精棉球烧燎被毛上的虫卵。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采取夜间放牧,以防成蝇侵袭产卵。

在患马排出成熟幼虫的季节,应随时摘集附着在直肠粘膜上或肛门上的幼虫,予以消灭,撒放家禽啄食随马粪排出的幼虫,或以其它方法消灭之。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23: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