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李弘祺 |
释义 | 李弘祺 历史学教授李弘祺为美国耶鲁大学博士。曾在香港中文大学任教多年。1991年出任美国纽约市立大学历史系教授兼亚洲研究系主任,其後并在该大学研究院担任博士指导教授。李弘祺於2003-2005年间应聘担任国立台湾大学讲座教授,并出任东亚文明研究中心主任。2007年以後出任交通大学讲座教授兼通识教育委员会主委,人文社会学院院长,并创立该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 李教授在学术界甚为活跃,曾经获得各样学术奖金及荣誉。在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史旦福大学、东京大学、早稻田大学、慕尼黑大学、北京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等地访问、演讲或从事研究,推动各项学术交流计划。也曾担任国际历史科学大会属下的史学史及史学理论学会的执行委员以及东京大学东亚海域文化交流计划的国际顾问。 学历情况耶鲁大学 美国 历史学系 博士 ~ 1974年 国立台湾大学 台湾 历史学系 学士 ~ 1968年 国立成功大学 台湾 电机系(保送) 省立台南一中 台湾 省立台南一中初中部 台湾 学术经历国立清华大学 讲座教授 历史研究所、东亚教育与考试制度研究中心 兼东亚教育与考试制度研究中心 主任 2011年02月 ~ 国立交通大学 讲座教授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客家文化学院 国立交通大学 讲座教授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 创立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并兼主任 2009年 ~ 2010年 美国纽约市立大学 名誉荣休教授 研究院 国立交通大学 讲座教授 通识教育中心、人文社会学院 兼通识教育中心主任委员、人文社会学院院长 2007年 ~ 2010年 美国学术团体理事会(American Council of Learned Societies ) 评论员 University of Tokyo Project (supported by Japanese Ministry of Education): “Maritime Cultural Interflow in East Asia and the Formation of Traditional Japanese Culture”. International Adviser 国立台湾大学 讲座教授 历史学系、东亚文明研究中心 兼东亚文明研究中心主任 2003年 ~ 2005年 美国纽约市立大学 教授 研究院 第一位东亚史博士指导教授 2001年 ~ 中国湖南大学 客座教授 世界历史学家会议(World Congress of Historians) 执行委员 史学史与史学理论学会 国立台湾大学 客座教授 历史学系 Chinese Academy (Zhongguo Shuyuan; yearly, Hunan University, China). Foreign Editor 美国纽约市立大学 教授 研究院、城市学院历史系、亚洲研究课程 兼城市学院历史系主任、亚洲研究课程主任 1991年 ~ 2003年 国立清华大学 客座教授 历史研究所 德国慕尼黑大学 访问学人 德国DAAD 访问学人 美国史丹佛大学 访问学人 美国耶鲁大学 访问教授 香港中文大学 讲师、高等讲师、教授 专著宋代官学教育与科举(Goverment Education and Examinations in Sung China) 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4.(英文版出版与1985年) 宋代教育散论 台北东升出版事业公司1980年 期刊论文(2007年以後)1)“科举与中国家族结构的改变”, 《科举学论丛》,2009年第二期,pp. 2-8. 2) “世界史教学经验谈”, 《台湾师大历史教育》第14期(2009),pp. 1-20. 3)“Classical Works in General Education in Taiwan”, in Wm. Theodore de Bary et al.: Classics for an Emerging World, Proceedings of a Conference on Liberal Education and the Core Curriculum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Committee on Asia and the Middle East, 2009), pp. 41-53 4)“林献堂、一新会以及台湾的公民社会”, 《师大台湾史学报》, 第2期(2009),页215-226。 5)“北宋历史思潮的新方向”, 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编: 《邓广铭教授百年诞辰纪念论文集》(北京: 中华, 2008), 页49-75。 6)“宋元书院与地方文化; 吉州地区书院、学术与民间宗教,” 《湖南大学学报》卷20,第六期 (2007), pp. 5-15。 7)“省思中国人对汉学的省思:从「另一个传统的另一个传统」之优势/非优势观点谈起” (韩文),Northeast Asian Culture no. 14 (2009), pp. 273-288. 8)“Skepticist Reconstruction and Sagely Truth in Contradiction: Song Attempts to Draw the Boundaries of the Historical Antiquity.” in Dieter Kuhn & Helga Stahl, ed.: Perceptions of the Antiquity in Chinese Civilization (Heidelberg, Edition Forum, 2008), pp. 253-290. 书评 1)“Book Review: “Competition over Content, Negotiating Standards for the Civil Service Examinations in Imperial China (1127-1279), by Hilda de Weerdt.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Asian Center, 2007.” American Historical Review, vol. 115 (2010), no. 1, pp. 203-204. 2)“Mirror on the Mirror of the Mirror, a Review Essay on Mirroring the Past, The Writing and Use of History in Imperial China, by On-cho Ng and Q. Edward Wang.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2005.” Journal of Chinese Studies,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vol 40, pt. II (2008), pp. 451-467. 3)“Review: The Sea of Learning: Mobility and Identity in Nineteenth-Century Guangzhou,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Asia Center, 2006”, in The Historian, (2008), pp. 359-360. 4)“Mirroring the Past, The Writing and Use of History in Imperial China, by On-cho Ng and Q. Edward Wang.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2005), Dao, Journal of Chinese Philosophy, vol.6, no. 1 (2007), pp. 97-99. 5)“Review Essay: Imagine the Chinese Examination System: Historical Nature and Modern Usefulness: on Benjamin Elman: A Cultural History of Civil Examinations in Late Imperial China, Berkeley, C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00. xlii + 847 pp. and Liu Haifeng 刘海峰: Kejuxue daolun 科举学导论 (Study of Imperial Examination), Wuhan 武汉, China: Huazhong shifan daxue chubanshe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iii, 465 pp.” China Review International, vol 13 (2006), no. 1, pp. 1-12.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