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贺焕文
释义

贺焕文(1871—1938),祖籍江西省永新县烟阁乡黄竹岭村,曾捐做举人,当过安福县县长,因官司牵连入狱,家道中落。贺焕文娶妻温吐秀,生有3男贺敏学、贺敏仁、贺敏振,3女贺桂圆即贺子珍、贺银圆即贺怡、贺先圆。贺敏学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军长、福建省副省长。贺子珍1928年与毛泽东结为夫妻,贺怡于1931年在东固与毛泽东弟弟毛泽覃结婚。1934年10月,主力红军长征,贺敏学、贺怡、毛泽覃被留下,贺怡与贺焕文、温吐秀由瑞金转移至赣州水西—湖边隐蔽。遂后,贺敏学、贺怡先后抗日战争。1936年春,贺焕文夫妇三迁到湖边岗边排。因贺氏吃斋就以作斋公为掩护,住在“三宝经堂”。生活上由河西党组织派王贤选、何三苟、钟元吉、李盛洪等供给米油菜蔬。因钟元吉住在“经堂”附近,委托他每日为其挑生活用水。 在这期间,贺怡虽然深居山坑,仍坚持革命斗争,做了许多统战工作,并在斗争中发展党员。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党员人数达三十多人,成立了十一个党支部(小组),建立了中共水西区委会。贺焕文也常帮助党组织传送文件和探听消息等。

1937年第二次国共合作,贺怡因工作需要,先行赴吉安、韶关等地参加抗日救亡工作。贺焕文夫妇年事已高,仍留住岗边排。

1938年2月,贺焕文病故,享年六十八岁。贺焕文逝世时,正处在国民党反共高潮中,当地党组织商定,暂不安葬,在“经堂”背后树下筑了一个“囤寮”,将棺木安放于内。一年后,才在“三宝经堂”后面的小山包上入土做了个坟堆,当时只竖一块无名条石作记号。1941年3月(即民国三十年)清明日,才修墓立红石碑。

为了不泄露真情,落款也未署真名,只刻“同仁共立”四字。那时,项英、陈毅、杨尚奎等在信丰油山游击队,得知贺焕文病故噩耗,因公务不能前去吊唁,他们凑了银洋一百元,派人送往赣州,以作安葬费用。贺焕文之子贺敏学,当时在大余县池江任红四军办事处主任,专程来赣州与地方党组织安排了殡葬事宜。

贺焕文逝世后,他的遗孀温吐秀(当时改名为胡氏)通过党组织辗转到了延安,后在延安病故。

解放后,人们才知道贺焕文是贺敏学、贺子珍、贺怡的亲生父亲,毛泽东、毛泽覃的岳父,以及他一生经历和对革命所做的工作。1955年,贺焕文被追认为革命烈士。1983年,赣州市人民政府为了缅怀先烈,特将贺焕文迁葬在附近的黄土坡上,墓冢宽敞,朝山秀丽,并把原石碑镶回墓门,墓门上方加立横匾石牌,上刻“革命先烈”四个大字。贺焕文之墓于1997年6月15日被列为赣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1:5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