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刺藦苓草
释义

刺藦苓草

(《新医学杂志》(9):31,1973)

【异名】刺参(《西藏常用中草药》),降扯(《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

【来源】为川续断科植物刺藦苓草的幼嫩全草。

【植物形态】刺藦苓草

多年生草本,高30~90厘米。根圆柱形,分枝,外面褐色。茎直立,不分枝,有纵条纹。叶根出,叶片披针形,长10~20厘米,宽1.5~2厘米,边缘具不规则的刺状锯齿。花数朵轮生组成穗状花序;苞片3枚轮生,无柄,边缘具刺状锯齿;花淡紫色,唇形。瘦果,表面具瘤状突起和黑斑。

生于山坡、田野。分布西藏等地。

同属植物水苏叶藦苓草的幼嫩全草,亦同等入药。

【采集】6~7月采收。

【化学成分】含醇式皂甙、甙类

【性味】①《西藏常用中草药》:"性温,味甘微苦。"

②《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性平(温),味甘。"

【功用主治】①《西藏常用中草药》:"健胃,催吐,消肿。用于胃痛等症;外用治疮痈肿痛。"

②《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单用煎服催吐;茎叶碾末撒布,治化脓创伤。"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2钱;大剂量则催吐。外用:研末撒。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11:2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