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重庆市文史馆 |
释义 | 简介重庆市文史研究馆成立于1953年,现任馆领导为副馆长王群生、林达开。 建馆以来,先后聘任馆长2位,副馆长12位。首任馆长邓均吾,是创造社重要成员、我国著名诗人;继任馆长方镇华,在解放大西南中,发挥了特殊作用。12位副馆长中,有"为共和国培养了两位副总理(邓小平语)"的原重庆市总商会会长汪云松,原北平故宫古物陈列所主任、著名书法家柯璜等。累计聘任馆员135人,现有馆员48人。现有馆员中有民主党派成员25人(民革6人,民盟8人,九三5人,农工2人,民进2人,民建1人,致公1人),无党派人士17人,中共党员6人;有文史专长的16人,有书画专长的27人,其他5人;供给关系在馆的5人,其余馆员在馆内领取生活津贴费。全体馆员列席历届市政协全委会。 发展历史馆员中有前清举人、拨贡,辛亥革命时期蜀军政府中重要成员,北洋政府、国民政府时期国大代表、立法委员、军政要员等,也有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他们中不少人或为地方宿彦,或为一方之望,或为文史专家,或为书画金石名家。如前清举人,孙中山大元帅府秘书陈梅谷,前清举人、蜀军政府民政部部长龙国祯,蜀军政府重要成员朱必谦,国民政府重庆市代市长石体元,代理西藏镇守使刘赞廷,陈毅胞兄、国民政府军政部部副陈孟熙,《商务日报》社长高允斌,著名画家苏葆祯,著名书法家许伯建,著名金石家黄笑芸,著名诗人沙鸥等。 建馆以来,馆员们撰写了一批价值较高的史料。50年代中后期,组织馆员集体编写了《重庆市略志》,进行川剧剧本修改,鉴定历代碑贴,鉴定图书版本,翻译技术资料,以及瞿国眷的《中国法理学》,刘荣熙的《西藏历史讲义》,闫崇阶的《陆军第三中学参加武昌起义的回忆》,梁明泉的《清代海防》,徐文彬的《四川汉代雕塑艺术》,郭相颖的《略谈宝鼎山摩岩造像的哲学、伦理思想》,董味甘的《普通写作》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重庆文史馆积极创新,努力开拓,1989年创办重庆文史书画研究会,目前有会员170余人。他们多为重庆市文史书画艺术方面的中青年,扩大了团结范围,充实了力量,增加了影响;于1989年创办全国文史馆系统内唯一的传统诗词刊物《重庆艺苑》,作者遍及全国各地乃至海外十余个国家和地区,在同类刊物中保持了自己特色;组织馆员进行社会考察,为重庆市政府和有关部门撰写《建言》,在建言议政、促进民主、科学决策上走出了一条新路;积极开展以文会友,促进海外联谊,广交了一批海外友人。近年来每年都要接待数批专程来馆造访的外国友人,文史馆的影响逐渐向海外扩展。重庆文史馆有一支实力较强的书画队伍,开展了一系列展览、写生、笔会,出版画集,参与如拥军、捐赠等重大社会活动,为市委、市政府及各部门提供礼品画,为传统艺术走出象牙塔,开拓了一条新路。另外,我馆出版的《中国抗日战争诗词选》填补了出版界空白。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