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 |
释义 | 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是采取公开招募和定期轮换的方式,动员和组织青年以志愿服务的方式到贫困地区开展为期半年至2年的教育、农业科技推广、医疗卫生、乡镇企业发展等方面的服务工作,服务期满后,由下一批志愿者接替其工作,从而形成接力机制。它是共青团组织在扶贫开发领域长期实施的一项重点工作,是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的具体措施。 简介扶贫接力计划从1996年9月开始试点。1998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截止到1999年9月,全国共有29个省(区、市)和4个副省级城市实施了这项计划,参加扶贫接力计划的志愿者6810多人,受援县近160个。 扶贫接力计划实施几年来,有力地推动了贫困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锻炼了一批青年,带动了全社会参与扶贫开发事业。扶贫接力计划在智力扶贫、科技扶贫等方面的积极行动,抓住了扶贫的根本和长远,为贫困地区注入了自我发展的活力,为形成青年人力资源从发达地区向不发达地区有序流动的机制创造了有力的条件。 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 为进一步提高扶贫接力计划志愿服务的水平和层次,促进人力资源向西部有序流动,团中央、教育部、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共同于1998年开始,组建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每年从国内部分知名高等院校中通过志愿报名、公开选拔、统一审批的方式,选拔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由教育部另行提供保研指标)和在读研究生组成研究生支教团,前往国家级贫困县从事支教志愿服务1年,期满返校后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截止到2000年底,团中央、教育部已先后分三批,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全国38所重点高校中,招募了394名志愿者(含在读研究生4名),已经或即将赴新疆、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西藏、四川、贵州、山西、河南等中西部地区地开展扶贫支教活动。 青年卫生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西部服务团:医疗扶贫一直是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的一个重要内容,特别是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在卫生部、团中央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计划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实施"青年卫生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为探索卫生扶贫志愿服务的经验,团中央、卫生部在北京各大医院和著名医科大学直接招募一批高素质的卫生志愿者,共同组建了"青年卫生志愿者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西部服务团",赴新疆库尔勒、青海大通开展为期半年的志愿服务。 实施时间和范围从2001年开始,以定期轮换的方式向中西部贫困地区派遣青年志愿者,从事基础教育、医疗卫生、科技推广和农业技术等方面的志愿服务。根据不同情况,志愿者在贫困地区的服务时间一般为半年至2年。派遣青年志愿者主要采取就近就便的方式,以支援本省(区、市)的国定贫困县、省定贫困县及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远地区为主。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广东、山东、福建、辽宁和大连、青岛、宁波、厦门、深圳等副省级城市以及在京各系统单位以支援对口扶贫省(区)为主。 招募对象与方式志愿者主要从大中城市中招募。应募者应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年龄一般在20-45岁之间,有奉献精神,身体健康,能够适应农村基础教育、医疗卫生、科技推广和农业技术等方面的工作要求。确系受援地区需要的专门人才,年龄、学历可适当放宽。 在招募中应坚持公开招募、自愿报名、集中选拔、统一培训派遣的基本原则。招募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社会招募,通过新闻媒体和其它形式发布招募启事,举办招募说明会,开展各种宣传活动,面向社会公开招募志愿者。二是组织招募,各地团组织和青年志愿者组织在当地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下,按照有关规定,通过组织系统开展动员、选拔工作。 组织管理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由中央文明办、共青团中央、人事部、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相关部委共同组织实施,具体工作由团中央负责落实。各省(区、市)文明办、团委、人事厅(局)、西部办按照相应职责在本地区联合相关部门组织实施,具体工作由各省(区、市)团组织负责落实。 招募单位负责向参加扶贫接力计划的志愿者提供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和住院医疗保险。受援地的县级团委在用人单位的协助下,负责青年志愿者的日常管理。 志愿者完成服务任务后,派出志愿者的省(区、市)团组织根据受援地的县级团委及用人单位的意见统一颁发《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服务鉴定书》,记入志愿者个人档案,作为落实各种保障政策的主要依据。 政策保障1、鼓励通过考试录用成为机关工作人员和国家公务员的应届大学毕业生、研究生参加扶贫接力计划,把参加扶贫接力计划作为培养、锻炼青年干部的一个渠道,服务期1至2年的,视同下基层锻炼,按有关规定对待。 2、参加扶贫接力计划的大中城市机关、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服务期间保留工资、待遇不变,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报销假期探亲往返受援地的交通费。 3、参加扶贫接力计划的青年志愿者(含应届大学毕业生和在读研究生),服务期间计算工龄;专业技术人员同时计算从事本专业的工作时间,在职称评定等方面与原单位同等资历人员享有同等权利;完成1年服务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时可以不经过见习期直接转正。 4、参加扶贫接力计划并在中西部艰苦边远地区服务的青年志愿者,按照国办发〔2001〕14号文件《关于实施艰苦边远地区津贴的方案》的有关规定,领取艰苦边远地区津贴。 5、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作为实施西部人才开发规划的具体措施,适用西部人才开发规划的有关政策规定。 6、把实施扶贫接力计划纳入创建文明城市的总体规划,作为创建文明城市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 五、资金落实与管理 扶贫接力计划所需资金采取社会募集与党政支持相结合的方法解决,在继续加大社会募集的宣传力度,进一步争取社会各方面资金的同时,鼓励各地从精神文明建设专项资金和其它相关资金中划拨部分资金予以支持。 社会募集的资金须汇入省级(含副省级城市)以上团委指定的银行帐号,根据捐助者的要求和项目实施情况统一划拨。资金使用应严格遵守有关财务制度,尊重捐助者的意愿,建立规章制度,加强监督管理。 工作要求1.高度重视。扶贫接力计划是服务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具体措施,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青年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是丰富人才培养方式和有效开发人力资源的重要手段。各地有关部门对这项工作要高度重视,领导同志要切实负起责任,及时帮助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精心组织实施。 2.务求实效。各地要按照通知要求,认真落实各项保障政策,并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选拔志愿者要坚持自愿原则,严格审核。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募集到的财力量力而行。要广泛开发社会资源,确保服务项目的实际成效。 3.加强宣传。各地要注意总结经验,对具有导向和示范作用的典型,要运用新闻媒体等各种渠道,加强宣传工作,营造舆论氛围,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时代新风,动员社会各界广泛支持和参与扶贫接力计划,为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全面实施,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作出贡献。 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实施情况自从1998年1月26日中央领导对青年志愿者支教扶贫接力计划作出重要批示以来,团中央、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联合有关部委扎扎实实推进这项工作,在促进贫困地区发展、弘扬时代新风、培养教育青年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基本情况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是共青团组织通过青年志愿者方 式长期参与扶贫开发的重点项目。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采取面向社会公开招募的办法,动员青年志愿者为贫困地区提供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的服务,定期轮换,支教每期服务期限一般为一年,支医每期服务期限一般为半年,形成长期坚持的接力机制。 团中央从1996年开始试点,成功地实施了"静乐项目"和"百色项目",积累了有益的经验。1998年4月,根据中央领导的重要批示精神,中央文明办、团中央联合下发了《关于实施青年志愿者支教扶贫接力计划的意见》,借鉴并推广试点经验,标志着这项工作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实施。1998年7月,团中央、教育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实施青年志愿者支教扶贫接力计划有关政策的意见》,1999年6月,又联合下发了《关于做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支教工作的通知》,结合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完善了相关政策。同时,团中央与卫生部、农业部也分别下发了《关于招募城市青年卫生技术人员参加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的意见》和《关于招募青年农业科学技术人员参加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的通知》等文件,围绕招募对象、实施范围、组织管理、工龄计算、工资待遇、人事档案及户口关系、生活补贴等作出了相应的规定。这些文件的及时出台,为扶贫接力计划的顺利实施发挥了有力的政策保障作用。 三年来,在有关部委的大力支持下,扶贫接力计划的实施规模逐年扩大,实施质量不断提高。在近20万踊跃报名的城市青年中共招募选派了6810人参加扶贫接力计划,受援国家级贫困县近160个,受益人群超过百万,参与省份达30个,促进了贫困地区教育、卫生、农业等各项事业的发展,广大青年也在志愿服务的实践中锻炼成长。 主要项目和工作模式目前,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初步形成了包括支教、支医两大支柱项目及支科、支农两项试点项目的实施体系,并形成了省内发达地区支援欠发达地区、跨省区市对口支援两种工作模式。 在支教扶贫领域,从1998年6月开始,团中央与教育部联合组建了研究生支教团,目前已有全国33所重点高校推荐的免试研究生赴27个国定贫困县从事为期一年的教育工作,首届101名研究生已经圆满完成服务任务,回校继续学业,第二届131名研究生志愿者已经奔赴西部贫困地区开展服务,目前第三届研究生支教团正在组建之中。今年,以研究生支教团为龙头,全国参与支教扶贫的青年志愿者达到了2310人。在支医扶贫领域,从去年开始在安徽、湖北等地进行青年卫生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的试点工作,今年4月团中央、卫生部联合在部分省区市推广,目前共已派遣300多名青年卫生志愿者到贫困县开展卫生医疗服务,全国青年卫生志愿者西部服务团正在青海、新疆等地贫困县、乡医疗机构开展服务,预计今年年底参与卫生扶贫的青年志愿者将突破500名。 从跨省区市对口支援情况看,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广东、山东、福建、辽宁和大连、青岛、宁波、厦门、深圳等副省级城市都卓有成效地开展了这项工作,仅深圳市今年就有4200余人应募竞争21个在贵州实施的扶贫接力计划服务岗位。从省内发达地区支援欠发达地区情况看,绝大部分没有对口扶贫任务的省份都不同程度地实施了省内扶贫工作,其中四川团省委今年联合省委组织部、省财政厅等8家党政部门制定了《关于实施四川青年志愿者支教扶贫接力计划的意见》,动员组织200多青年志愿者前往省内老少边穷地区支教,作为落实中办、国办《关于推动东西部地区学校对口支援工作的通知》精神的具体措施。安徽团省委与卫生厅联合发文,在全省范围内推广实施青年卫生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今年共已派遣了74名城市卫生技术人员到省内20个贫困县的24个乡镇卫生医疗机构开展支医扶贫工作。 社会影响及作用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的广泛实施,不仅缓解了中西部贫困地区教师、医生、农技人员等方面人才缺乏的困难,促进了当地教育、医疗、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青年志愿者在服务的同时,努力传播现代观念和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对转变落后的思想观念也起到了文明使者的作用。广大青年志愿者们在服务期内,克服了气候、饮食、语言等困难,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在艰苦环境中经受了锻炼,砥砺了品格,增长了才干,素质得到了提高。 从事支教工作的青年志愿者每周带课平均在12节以上,他们克服了教学设施落后的困难,所任教的班级学生学习成绩普遍提高。 参加支医工作的青年志愿者在医疗仪器匮乏的情况下,凭借精湛的技术,深入乡村,抢救了许多危难险重的病人,创造了当地医疗史上的许多"奇迹"和"第一",减少了"因病致贫、因贫致病、因病返贫"现象的发生,加快了贫困地区的广大群众脱贫致富的步伐。 参加农业和科技扶贫的青年志愿者在整个扶贫接力计划志愿者中占的比例虽然不高,但他们与当地农民同吃同住,深入田间地头进行技术指导,也发挥了积极作用。 扶贫接力计划不仅在国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还吸引了国外青年朋友们的关注和参与。2000年3月,来自新加坡的华裔教师林贞吟前往青海大通支教,她成为第一个参加扶贫接力计划的外国志愿者。今年8月,来自马来西亚的青年志愿者何佩彬到甘肃榆中参加扶贫接力计划。林贞吟在支教扶贫的半年中,不但与研究生支教团的志愿者一起圆满完成了英语教学方面的科研课题任务,还在离开大通之前,出资8000元建立了奖学金。回到新加坡后,她积极宣传中国的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并接受了新加坡《联合早报》的采访,在新加坡引起巨大轰动。许多新加坡青年纷纷来信询问参加扶贫接力计划的有关事宜,并提出申请参加扶贫接力计划。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