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中国经济十年螺旋 |
释义 | 中国经济十年螺旋》:打开经济问号系列丛书。是由《中国财经报道》栏目组编辑,并再2009年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本书主要介绍,历史是一个螺旋,螺旋上升,朝着更好的时代奔去,虽然它比不上激光那种直达目的地的坚定,但是这种柔美的上升才更加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才符合人类文明不断向前的轨迹。既然是螺旋,就存在相似之处。所以,我们需要站在当前经济危机的潮头,总结一下当年我们制胜的经验,力求能在当前的环境中,镇定自若地应对一场场风暴,并以一种强劲的姿态展现在世界金融的舞台上。 书名:中国经济十年螺旋 作者:魏炜 朱武祥 译者:平装 ISBN:7111260813 9787111260813 页数:231 页 定价:¥33.00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年 装帧:平装 开本:16 编者:《中国财经报道》栏目组 丛书名:打开经济问号系列丛书 内容简介历史应该是一个螺旋,螺旋上升,朝着更好的时代奔去,虽然它比不上激光那种直达目的地的坚定,但是这种柔美的上升才更加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才符合人类文明不断向前的轨迹。既然是螺旋,就存在相似之处。的确,亚洲金融风暴和华尔街金融海啸都属于近十年来最汹涌的金融危机,而这样的金融危机,又与中国息息相关。所以,我们需要站在当前经济危机的潮头,总结一下当年我们制胜的经验,力求能在当前的环境中,镇定自若地应对一场场风暴,并以一种强劲的姿态展现在世界金融的舞台上。 媒体推荐金融危机的暴发使得依赖泡沫生存的世界将进入后泡沫时代的残酷现实。在此期间,可能会出现大规模的去杠杆化,这样会延长经济下行的时间,同时会阻碍随后的经济复苏。 ——摩根士丹利亚洲主席 史蒂芬·罗奇 融入全球化,赶上金融危机,对中国来说,只有利没有弊。中国因此获得了外部的资源,失去了旧体制、旧资产。与闭关锁国相比,中国获得的是世界。 ——清华大学经济外交研究中心主任教授、联合国金融危机处理课题组副组长 何茂春 中国不能希望靠美国经济复苏把我们拉上来。杀出血路的利器,就是提升中国经济效率。 ——经济学家 谢国忠 当前的世界,正在经历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在全球化图景下,这样的危机不可能只关乎美国的事或者有钱人的事,每个中国人都应该密切关注它将要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变化。 ——《21世纪经济报道》 编辑推荐每一次繁荣的背后总是蕴含着一颗衰退的种子,每一次衰退的终点都孕育着新一轮复苏的希望,历史总是螺旋式上升,中国经济亦是如此。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中国在那场危机漩涡中犹如定海神针。 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余波渐平。 2007年,源自美国次贷危机的金融风暴开始席卷全球。 2008年,华尔街冲击波中,中国难以独善其身。 2009年,世界范围的衰退潮还在侵袭扩展,全球金融危机将在何时、以何种形式结束,我们依然未知。 当华尔街金融海啸给我们带来的隐忧弥漫于心头,久久不能散去的时候,我们似乎又听到了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的回响。历史的车轮滚滚前行,中国能否朝着自己的既定目标奋勇前进? 华尔街的金融海啸,是中国建国以来所面临的最大程度的经济危机。从成功地走出亚洲金融危机到现在再次陷入全球金融危机,中国经济依1日是螺旋式上升。《中国经济十年螺旋》站在当前经济危机的潮头,总结了当年我们制胜的经验,帮助读者认清中国经济的发展轨迹,力求能在当前的环境中,镇定自若地应对一场场风暴,并以一种强劲的姿态展现在世界金融舞台上。 1996年7月。《中国财经报道》在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诞生。它致力于提供精准实用的投资理财信息,迅速成为当年中国电视财经栏目的旗舰。十多年来,《中国财经报道》以“打开经济问号”为使命,连续策划制作了《红色财经之旅》、《中国经济大讲堂》、《CCTV中国经济年度报告》、《经济生活大调查》等重大经济题材的节目,曾连续两年被评为《中国电视节目榜》最佳财经节目。 2006年8月,《中国财经报道》转型为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中一个时长60分钟的大型财经深度调查和评论栏目。面对具有极强不确定性的全球化市场,它始终坚守在经济的最前沿,以力求“选题精准”为节目理念,坚持不懈地用独特的视角“聚焦争议话题、解密市场玄机、关注重大变革、剖析典型案例”。接连奉献了《争议电动车》、《有色金属高价之忧》、《林毅夫零距离》等有影响力的深度报道节目和《“生”于1977》等系列节目。 进入2008年,《中国财经报道》又及时抓住市场热点,连续策划推出了《牛熊一年间》、《“入木三分”探红木》、《玩石价几何?》、《次贷飓风的未解之谜》、《油价大赌局》、《高粮价警报》、《一个出口大户的“生死劫”》等财经节目,在业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目录前言 第1章 不可避免的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呼啸而来 金融的全球化 美元霸权战争 全球化时代的第三世界 反全球化运动愈演愈烈 思考中国对策 第2章 刻骨铭心的亚洲金融危机 回望1997 亚洲金融危机发展阶段 亚洲金融危机的教训 第3章 走出亚洲金融危机 那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大国风范 从危机中警醒 第4章 十年磨剑 楼市十年大轮回 中国股市:以史为鉴 起起落落的物价 第5章 华尔街金融海啸的力量 灾难的根源:次贷危机 救市,还是救市 全球经济艰难跋涉 大萧条的悲剧会重演吗 第6章 危机中的中国 中国不救美 人民币稍息 金融业的机遇和挑战 中国的次级风险 经济下滑之忧 中国品牌历史性机遇 第7章 逾越经济寒冬 八大机遇与挑战 4万亿解困中国经济 化危机为转机 春天还远吗 后记 参考文献 …… 序言当华尔街金融海啸带给我们的隐忧弥漫于心头久久不能散去的时候,我们似乎又听到了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的回响。回望这不算久远的历史,我们猛然发现,危机的发展是如此相似。人们首先是感觉到危机,但是没有人给予足够的重视,虽然不是袖手旁观,但也不是积极响应,就这样,危机的力量发展到不可阻挡,人们站在危机的洪潮中,开始变得手足无措。 但是,每到危急时刻,总是会有勇士站出来。1997年,我们伟大的祖国成功地扮演了勇士的角色。中国就像定海神针,在风暴向这支神针的边缘——香港袭来的时候,它屹立着,并平息了这场看似会发展得更猛烈的金融风暴,举国欢庆,世界震惊。2007年,源自美国次贷危机的全球金融风暴开始逐渐刮向世界各地,我们不断地听到噩耗袭来:贝尔斯登被摩根大通收购,房利美和房地美陷入困境,拥有158年辉煌的雷曼兄弟顷刻之间走向破产,保险巨头AIG在重重危机中被美国政府国有化,冰岛几乎要陷入国家破产的境地……在这一颗颗重磅炸弹不时袭来的时候,7000亿美元的救援方案,4万亿元人民币拉动内需的方针,也只能够让我们为之一振,却不能让我们满怀信心,鼓足勇气去应对这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 沉下心来静静思考,我们发现历史似乎是一场轮回,不,应该是一个螺旋,螺旋上升,朝着更好的时代奔去,虽然这种柔美的上升比不上激光那种直达目的地的坚定,但是这种上升才更加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才符合人类文明不断向前的轨迹。 文摘第1章 不可避免的经济全球化 20世纪末,全球化成为时代的重要特征。当代西方经济学对经济全球化下了许多不同的定义。第一,经济全球化是资本主义体系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展,全球经济实际上应被视为全球资本主义体系,资本主义已经成为一种真正的全球现象,全球化就是资本主义本身的普遍化。第二,经济全球化是一个网络化的过程,全球化指的是世界中心区域的网络化。第三,经济全球化是国际贸易一体化。 类似这样的定义还有很多,而这些思想观点也将对21世纪社会发展产生不可低估的作用。虽然我们面对的是不同的定义,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切身感受到的是各国经济依存度不断上升,国与国之间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等。而一些在某个国家首先爆发的危机,更是有可能迅速蔓延到全球。经济全球化,不可避免,究竟是福是祸?我们唯有到现实中去寻找答案。 什么是经济全球化?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一般意义上说,经济全球化描述的是生产要素在各国之间流动加快的趋势,以及经济活动在各国之间联系日益紧密的趋势。然而单纯从正面了解经济全球化问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不仅要理解经济全球化的成因和特点,而且要理解其正负效应和新的劳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把握处于激烈博弈中的世界经济态势,并选择和实施中国的最佳对策。 当今全球化成因和特点 从资本主义国家开拓世界市场、向外扩张并推行各种殖民主义措施开始,经济已经在逐渐全球化了。那么,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新一轮经济全球化有什么成因和特点呢? 当今经济全球化是与知识经济,尤其是与信息技术相适应的。在全球化的国际经济关系中,不仅有货物、劳务和资本的大规模国际交流,而且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给人们提供了一种便捷无比的国际交流手段,使国际经济关系更加紧密。没有信息化,就没有全球化。这部分地可以解释:为什么20世纪70年代出现“小的是美好的”说法,使一些大型公司分解为小公司,而20世纪90年代又重新掀起了大规模的并购高潮。原因在于信息技术使跨国公司内外部的信息成本和管理费用降低了。 当今经济全球化是以多元的行为主体来构成世界经济和国际关系的。除国家以外,企业,尤其是现代跨国公司和跨国银行的作用日趋增大。它们把自己的生产、投资、销售等活动的场所遍布全球各地,实行全球经营战略。跨国公司的全球化经营形成了当代国际经济关系空前巨大和严密的全球网络,把世界各国和全球经济都包罗在内。据统计,眼下全世界有40%的产品是由跨国公司生 ……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