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正言 |
释义 | 正言词目:正言 拼音:zhèng yán 词意探源:(1)指正直的话。 《后汉书·翟酺传》:“目见正容,耳闻正言。” (2)指官名。 宋端拱元年(998),改左拾遗为左正言,属门下省,改右拾遗为右正言,属中书省。掌对皇帝规谏讽谕 详细解释1. 正面的话;合于正道的话。 《老子》:“故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之主;受国不祥,是谓天下之主,正言若反。” 河上公 注:“此乃正直之言,世人不知,以为反言。” 汉 桓宽 《盐铁论·能言》:“药酒,病之利也;正言,治之药也。” 宋 苏轼 《赐太师文彦博第一表乞致仕不允批答》:“目见正色,耳闻正言,一日即位,天下旷然。”《红楼梦》第九八回:“ 宝玉 虽不能时常坐起,亦常见 宝钗 坐在床前,禁不住生来旧病。 宝钗 每以正言解劝。” 2. 直言;说实话。 《管子·法法》:“人主不周密,则正言直行之士危。”《史记·商君列传》:“ 武王 谔谔以昌, 殷纣 墨墨以亡。君若不非 武王 乎,则仆请终日正言而无诛,可乎?” 宋 梅尧臣 《读司马季主传赠何山人》诗:“噤口不正言,唯能辨冬春。” 3. 指话语严正。 巴金 《春》五:“‘三妹,人家在说正经话!你总爱开玩笑!’ 觉民 听不入耳,就正言对 淑华 说。” 4. 确定地说;确切地说。 《易·系辞下》:“辨物正言,断辞则备矣。”孔颖达 疏:“辨物正言者,谓辨天下之物各以类正定言之。” 汉 王充 《论衡·讲瑞》:“ 武帝 云‘得白麟’,色白不类獐,故不言‘有獐’,正言白麟,色不同也。” 5. 指正确地说话。 晋 陶潜 《祭从弟敬远文》:“呱呱遗稚,未能正言;哀哀嫠人,礼仪孔闲。” 6. 端正言论。 《汉书·艺文志》:“六艺之文,《乐》以和神,仁之表也;《诗》以正言,义之用也。” 7. 官名。 唐 有左右拾遗, 宋 初改为左右正言,掌规谏,分隶门下、中书二省。《续资治通鉴·宋太宗端拱元年》:“帝以补阙、拾遗多循默不修职业,二月乙未,改左、右补阙为左、右司谏,左、右拾遗为左、右正言。”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