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张丹
释义
1 花样滑冰运动员

张丹,1985年生,籍贯山东,中国花样滑冰队主力队员,1998年开始与张昊拉手配合双人滑,曾获都灵冬奥会亚军等多项荣誉,2012年张丹结束与张昊搭档14年的运动生涯,选择退役读书。

中文名:张丹

外文名:Dan Zhang

国籍:中国

出生地:中国哈尔滨

出生日期:1985年10月4日

毕业院校:哈尔滨体育学院

身高:168cm

体重:48公斤

运动项目:滑冰

所属运动队:中国花样滑冰队

专业特点:双人滑冰

主要奖项:2006意大利都灵冬奥会银牌

重要事件:2012年退役

人物档案

姓名:张丹

星座:天秤

运动团队:中国花样滑冰队

就读大学:哈尔滨体育学院

出生地点:哈尔滨

昵称: 小丹

家庭成员:爸爸妈妈

最喜欢的玩具:蒙奇奇

最喜欢的运动: 滑雪

优点:对朋友好 不拘小节

缺点:记性不好 糊涂

最喜欢的歌曲:流行歌曲

最喜欢的食物:很多

最喜欢的颜色:粉色,糖果色

最喜欢的地方:有水有绿色的地方

最喜欢的电视节目:快乐大本营

最喜欢的动物:狗狗

最害怕的:黑 蟑螂 老鼠

职业生涯

花样滑冰前

张丹籍贯山东,中国花样滑冰队主力队员,其教练为姚滨,首个冠军是于1998年10月在北京举行的世界青少年大奖赛,北京站赛事。次年12月,张丹与张昊于加拿大站得到亚军。

花样滑冰征途

张丹和张昊两人从1998年开始配对参加双人滑比赛,2006年都灵冬奥会上,张丹在抛四周失败受伤的情况下顽强地重新回到赛场完成比赛并夺得银牌,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奥运精神令世界为之动容。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申雪/赵宏博收获金牌之前,张丹/张昊在都灵冬奥会上取得的银牌曾是中国花样滑冰选手在奥运会历史上的最好战绩。

1年后,两人先后赢得四次冠军、一次的第四以及第五,两人于世界青少年大奖赛(日本站、 哈尔滨站与挪威站),以及在12月的世界青少年总决赛(英国站)都得到第一名。另外,又在世界青少年总决赛(波兰站)、世界青少年锦标赛排名第五和第四。

2001年,“两张”于世界青少年锦标赛首次夺得冠军,也是该年度的唯一一个重要奖项。翌年,两人于盐湖城冬季奥运中的双人滑小项中,排名第11名,及后在世界锦标赛中取得第9位,而在四大洲锦标赛中成为季军。

在2003年与2004年,两人所获得最重要的奖项是世界青少年锦标赛、全国锦标赛冠军、四大洲锦标赛亚军、四大洲锦标赛季军与世锦赛第5名和世锦赛第6名。

2005年,“双张”取得4个重要奖项,分别为世界锦标赛季军、世界花样滑冰大奖赛两个分站冠军与世界花样滑冰大奖赛总决赛的亚军,以及十运会中夺得金牌。二人并为都灵冬季奥运积极准备。

2006年,张丹与张昊在2006年意大利都灵冬奥会双人花样滑冰项目中得到银牌。张丹在完成高难度动作“后内接环四周抛跳”时曾一度摔倒,双膝和大腿受伤,但她坚持完成了整个项目,得到了在场观众长时间的掌声鼓励。各国电视台体育解说员均对张丹做出了高度的评价。一个月后,两人出席加拿大的世锦赛双人滑短节目以65.58分排名首位,随后的自由滑得分186.42分取得亚军。

而在得到亚军后的几日,两人获得中央电视台颁授的年度体坛十大风云人物的奖项。

虚惊一场

在前不久国际滑联公布中国花样滑冰运动员假报年龄调查中,中国的张丹/张昊在列其中,但是经过反复核查,张丹、张昊年龄准确无误,可能是某个环节出现问题,才使得此事虚惊一场。

成就荣誉

2012年第十二届全国冬季运动会花样滑冰双人滑自由滑亚军

2012年第十二届全国冬季运动会花样滑冰双人滑短节目亚军

2011赛季花样滑冰大奖赛美国站亚军

2010年意大利都灵花样滑冰世锦赛双人滑第五名

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花样滑冰双人滑第五名

2010年四大洲花样滑冰锦标赛双人滑冠军

2009年世界花样滑冰大奖赛总决赛双人滑 第六名

2009年世界花样滑冰大奖赛美国站双人滑 第三名

2009年“中国杯”世界花样滑冰大奖赛 双人自由滑 亚军

2009年世锦赛亚军,四大洲赛季军,世界大冬会冠军,第十一届全运会双人滑冠军

2008年世锦赛、四大洲赛亚军,花滑大奖赛中国站、俄罗斯站冠军、总决赛亚军;

2007年大奖赛加拿大站冠军、总决赛第三名、大冬会冠军、世锦赛第五名;

2006年冬奥会银牌、世锦赛亚军;

2005年大奖赛总决赛亚军、日本站、加拿大站冠军、世锦赛季军;

2004年世锦赛第5名,四大洲赛亚军;

2003年世锦赛第6名,四大洲赛第3名,世青赛冠军;

2002年冬奥会第11名,世锦赛第9名,四大洲赛第3名;

2001年世青赛冠军。

2000年01月 世界青少年大奖赛(日本第一名)

2000年02月 世界青少年总决赛(波兰第五名)

2000年03月 世界青少年锦第四名

2000年10月 世界青少年大奖赛(哈尔滨站第一名)

2000年11月 世界青少年大奖赛(挪威站第一名)

2000年12月 世界青少年总决赛(英国)第一名

1999年12月 世界青少年大奖赛(加拿大站)第二名

1998年10月 世界青少年大奖赛(北京)第一名

拆对退役

退役消息

2012年5月6日,国家花样滑冰队总教练姚滨透露:中国双人滑重新洗牌,都灵冬奥会亚军张丹/张昊拉手14年后拆对!张昊现在的女伴是从国家青年队选上来的年轻小将;张丹已经退役,接下来将以学业为主。

退役原因

姚滨说,2012年全国冬运会之前,张丹/张昊便产生了拆对另谋发展的想法。当时男伴张昊已经伤得很重,冬运会两人便是咬牙坚持下来的。张丹近两年身高猛蹿,她现在已经是世界双人滑女选手中“海拔”最高的。“身高长了,体重势必跟着长。这两个变化虽然对女伴的个人动作影响不大,但在双人配合方面,对男伴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实做托举、捻转、抛跳这些动作的时候。目前情况下,两人就算继续配合下去,也很难再有所突破,所以张丹提出了退役读书的想法。”

一摔成名,用坚强感动都灵

2006年的都灵奥运会对张丹来说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在自由滑的比赛中,由于俄罗斯组合的出色表现,担负着冲金任务的张丹、张昊决定放手一搏,使出“撒手锏”抛四周跳。在《龙的传人》的优美音乐中,张丹、张昊向金牌发起了最后的冲击。但是意外却发生了张丹被张昊抛起后,未转满四周便重重地跌落在冰面上,倒滑着撞向了护墙……帕拉维拉体育馆响起一片惊呼声。就在几乎所有人都认定张丹、张昊即将退出比赛的时候,音乐再次响起,掌声如潮,张丹再次跃动在冰面上。腾空、旋转、滑翔……带伤坚持的张丹给比赛增添了悲壮的色彩,张丹、张昊用出色的演出感染了现场观众,用执著诠释了奥运精神,并最终获得了一枚银牌。这是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申雪、赵宏博收获金牌之前,中国花样滑冰选手在奥运会历史上的最好战绩。只那一瞬,人们记住了这个坚强的女孩,记住了她带给我们的感动与震撼。

遭遇荆棘,身高成最大困扰

都灵奥运会后,当时尚算年轻的他们按照人们的乐观估计,会在下一个奥运周期大放异彩。但事与愿违,此后好几个赛季,按常理已经过了发育期的张丹,却开始了发育的“第二春”。年龄已经过25岁的张丹,身高达到了1.70米,是相当一段时期双人滑女伴的最高身高,不仅自己完成动作难上加难,张昊也已经完全无法在一系列双人配合动作上如同昔日那么轻松。随着张昊的手掌骨折,两人的状况越发糟糕,他们不得不慎重考虑起未来。明白问题出在哪里的张丹,想必也是从那时起就有了“放手”的想法。国家花样滑冰队总教练姚滨透露,今年全国冬运会之前,二人便产生了拆对的想法。当时张昊伤得很重,而张丹近两年身高猛蹿,体重也跟着上涨,他们的托举、捻转、抛跳等动作都受到影响,两人就算继续配合下去,也很难再有所突破。

急流勇退,用放手成全梦想

终于,面对着无法克服的困难,面对中国双人滑在新老交替阶段的要求,张丹选择了退役,离开自己投入了半辈子心血的花样滑冰,“放手”14年来荣辱与共的搭档。对于退役,张丹说自己没有太多的遗憾,因为曾经拼搏过,也夺取过冬奥会银牌。“主要是自己身高过高了,我的受力面大了,空中阻力也大了,挺影响配合效果的。近几个月以来,自己一直在思考是否退役,解放自己,也解放张昊,教练也理解我的想法。别人听起来的确可惜,我也觉得可惜,但毕竟这是现实。我和张昊搭档一起走过了14年风雨,努力过,付出过,不后悔。”退役后,张丹计划先休息一段时间,然后去北京体育大学(招生办)读研究生,给自己充充电。对于姚滨和张昊,张丹说:“教练带了我这么多年,除了感恩和感谢,没有任何一个词语能表达我现在的心情。张昊换了新女伴,从头开始,又没时间休息了,我希望他们一切顺利。”

2 四川大学副教授

张丹,男,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微创医学研究与临床诊治基地副主任。专业:妇产科学、妇科肿瘤、生殖内分泌。

四川省医学会妇产科专委会委员、成都市医学会骨质疏松专委会委员、中华医学会会员、中国抗癌协会会员。1989年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医学系医学专业,从事妇产科临床工作二十余年,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对妇科肿瘤的诊断、手术、化疗、生殖内分泌、不孕等有效深入的研究,对肿瘤的免疫化学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所承担的卫生部科研项目“盆腔腹膜外淋巴化疗的研究”获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发表论文二十余篇。

3 北京外语大学副教授

女,1961年8月生于云南昆明,祖籍山西永济,副教授。1982年 7月毕业于四川外国语学院法语系。1991-1992年国家公派赴突尼斯留学。1998-1999年在法国巴黎第四大学进修。1992年起任专职对外汉语教师。1996年晋升副教授。2002-2004年受国家教育部委派赴法国巴黎东方语言学院任教。

专业特长:对外汉语基础教学。

研究方向:对外汉语语言文化教学法和法国汉语教学研究。

主要科研成果有:法汉大词典(参与编写20余万字)、加拿大百科全书(参与编写5万余字);论文“汉语结果补语和趋向补语在法语中的表述”、“对欧盟商务人员初级口语课的教学思考”、“浅析加拿大法语儿童文学的增变”、“魁北克美国化问题初探”等10余篇。

4 南京大学教授

男, 1976年4月出生,山东威海人,博士,讲师,于2004年6月获南京大学工学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至今。

主要教学情况

《岩土体原位测试》(本科生)

《岩土工程监测技术》(研究生)

研究方向

环境岩土工程

工程监测与健康诊断

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及应用

岩土工程原位测试

岩土体大变形数值模拟

主要科研成果

先后参与了:

1、大型工程光纤网监测实验室建设, 南京大学“985”工程

2、大型工程布里渊散射光时域光纤网监测技术研究, 国家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01086),教育部,2002.1—2003.12

3、南京市鼓楼隧道应变分布式光纤监测项目

4、玄武湖隧道远程分布式光纤应变监测项目

5、云南嵩待公路白泥井3号隧道分布式光纤应变监测研究技术合作

6、粤赣高速公路路堑边坡分布式光纤监测

7、镇江扬州长江公路大桥北锚区基岩富水性声波及电法勘查探测

代表性文章、论著

1、Zhang D., Shi B., CUI H.L., XU H.Z., Improvement of Spatial Resolution of BOTDR Using Spectral Decomposition, Optica Applicata, 2004, 34(2):291-301 (SCI)

2、张丹,施斌,徐洪钟,高俊启,朱虹. BOTDR用于钢筋混凝土T型梁变形监测的试验研究,东南大学学报,2004,34(4):480-484(EI)

3、张丹,施斌,吴智深,徐洪钟,丁勇,崔何亮,BOTDR分布式光纤传感器及其在结构健康监测中的应用,土木工程学报,2003,36(11):83-87

4、Zhang D., Shi B., Xu H.Z., Ding Y., Cui H.L. & Gao J.Q., Application of BOTDR into structural bending monitoring, Fir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 and Intelligent Infrastructure, Japan, Nov. 2003: 271-276(ISTP)

5、张丹, 施斌, 徐洪钟, 基于BOTDR的隧道应变监测研究, 工程地质学报, 2004, 12(4):422-426

6、Shi B., Xu H.Z., Chen B., Zhang D., Ding Y., Cui H.L. & Gao J.Q., A feasibility 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of fiber-optic distributed sensors for strain measurement in the Taiwan Strait Tunnel project, Marine Georesources & Geotechnology, JUL-DEC 2003, 21 (3-4): 333-343 (SCI, EI)

7、施斌,徐洪钟,张丹,丁勇,崔何亮,陈斌,高俊启. BOTDR应变监测技术应用在大型基础工程健康诊断中的可行性研究,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23(3):493-499

8、徐洪钟,施斌,张丹,丁勇,崔何亮,吴智深. 基于小波分析的BOTDR光纤传感器信号处理方法,光电子·激光,2003,14(7):737-740(EI)

9、Shi B., Xu H.Z., Zhang D., Ding Y., Cui H.L., Gao J.Q. & Chen B., A Study on BOTDR application in monitoring deformation of a tunnel, Fir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 and Intelligent Infrastructure, Japan, Nov. 2003: 1025-1030(ISTP)

10、Xu H.Z., Shi B., Zhang D., Ding Y. & Cui H.L., Data processing in the distributed strain measurement of BOTDR based on wavelet analysis, Fir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 and Intelligent Infrastructure, Japan, Nov. 2003: 345-349(ISTP)

5 四川大学教授

单位: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药物分析教研室

简历

1978~1982 西北大学化学系分析化学专业本科

1982~1984 西北大学分析研究中心

1985~华西医科大学药学院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硕士生导师

社会职务

四川省化学化工学会分析化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药学会药物分析专委会委员,成都市药学会药物分析专委会委员,四川省新药审评委员。

研究方向

1. 药物质量控制研究

2. 生物药物分析

主要研究课题及成果

1. 环境污染分析方法的研究及其标样的研制(中国科学院基金,1982-1984,主研,获198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2. 脑靶向药质体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1-2003,主研)

3. 肝癌细胞靶向前阳离子脂质体给药系统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4-2006,主研)

4. 新药WPY颗粒质量控制研究(卫生部基金,2000-2002,分题负责人)

5. 银杏叶提取物中有效成分研究(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基金,2000-2003,主研)

6. 化痔易注射剂指纹图谱研究(四川省重点科技项目,2002-2004,分题负责人)

7. 免疫增强剂胸腺肽口服纳米给药系统的研究(校抗“非典”科技预研项目,主研)

8. 注射用阿霉素脂质体在大鼠体内分布研究(企业委托,项目负责人)

9. 注射用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质量标准研究(企业委托,项目负责人)

10. 注射用头孢曲松钠/舒巴坦钠药物动力学研究(企业委托,项目负责人)

11. 乳酸左氧氟沙星阴道栓及阴道泡腾片的质量标准及稳定性研究(企业委托,项目负责人)

12. 拉米夫定原料药及片剂的质量标准及稳定性研究(企业委托,项目负责人)

13. 尼麦角林原料药及注射剂的质量标准及稳定性研究(企业委托,项目负责人)

14. 紫杉醇注射液的质量标准及稳定性研究(企业委托,项目负责人)

15. 替扎尼定口腔崩解片的质量标准及稳定性研究(企业委托,项目负责人)

代表性论著

1. 人血中氧氟沙星的HPLC测定及药代动力学研究,药物分析杂志, 1998; 18 (5): 308,排名第一

2. 离子对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注射用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含量,药物分析杂志.1999; 19 (2): 94,排名第一

3.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穿琥宁含量,药物分析杂志., 2000; 20 (1): 29,排名第一

4. RP-HPLC法对双氯西林钠及其有关物质的测定研究,中国抗生素杂志,2002;27(10):596,排名第一

5. 普藏红胶囊中红景天甙的HPLC测定,药物分析杂志2002.22(3):194(通讯作者)

6. RP-HPLC法测定阿双西林片中阿莫西林和双氯西林的含量, 药物分析杂志,2003;23(1):51,通讯作者

7.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黄药材中游离及结合型大黄蒽醌衍生物含量,分析化学,2003;31(4):459,第一作者

8. 生物样品中大黄蒽醌衍生物的HPLC测定方法研究,药物分析杂志,2003;23(4):51,通讯作者

9. 大黄蒽醌衍生物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及在家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色谱,2003;21(3):251,通讯作者

10. 注射用头孢噻恶钠/舒巴坦钠在犬体内的药物动力学研究,中国抗生素杂志,2004;29(10):614,通讯作者

参编教材

1. 分析化学(第5版,李发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8,编写5万字

2. 生物药物分析(第二版,曾经泽主编),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8.2,编写5万字

3. 分析化学试验(第二版,孙毓庆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编写4.5万字

4. 分析化学学习指导,李发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编写4.5万字

5. 分析化学试验指导,李发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编写1.5万字

6 鲁迅美术学院教师

1973年1月13日出生于黑龙江省大庆市,1992年考入鲁迅美术学院油画系,1996年攻读油画系第一工作室硕士学位,1999年毕业留校任教油画第一工作室至今。1997年参加全国青年美展,1999年参加第九届全国美展,2000年参加中韩教师作品交流展,2000年参加山东全景画,2001年参加纪念“毛泽东讲话”六十周年纪念展,2003年参加中国第三届油画展,2004年参加第十届全国美展。

7 首都医科大学教授

女,1982年毕业于北京第二医学院,现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中心B超室主任,超声诊断专业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理事、超声分会理事,中国超声诊断杂志编委、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编委。1987年入选北京市跨世纪优秀人才工程…学科带头人,2000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现为北京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自1983年起从事超声诊断工作,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及较强的科研能力。1990年在国内首创超声监导宫腔镜电切术的工作。在该项工作中,运用二维超声双项对比法对各类宫腔镜手术的术中超声监导进行了开拓性工作。1989年她起承担首都医科大学本科生教学任务,2000年成为首都医科大学超声影像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2002年建立了全国第一个超声科的病理实验室,承担着超声影像专业及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课题,构成了影像与病理、临床与科研相结合的体系。

发表科研论文20余篇,曾获部、市、区优秀论文奖。作为主要完成人参加的《宫腔镜电切术临床应用的研究》被评为北京市重大科研成果。此外,在相关的科研工作中获区科技进步一、二等奖。

8 长江师范学院教师

张丹,助教,生于1982年,湖北长江大学舞蹈表演系2004届“优秀毕业生”。曾参加“国际龙舟节迎宾晚会”、“同一首歌”、湖南电视台“快乐大本营春节特辑”等大型晚会。在重庆市首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中获得指导老师奖。主要讲授中国民族民间舞、剧目、形体等课程。

9 武汉工程大学教师

现为武汉工程大学会计教研室教师,经济管理学院学术创新团队学术骨干,《会计学原理》课程建设负责人。先后主持和参加省级纵向和横向等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核心14篇。先后指导硕士研究生3名。

主要研究方向:会计学、财务管理学、薪酬管理

10 软式网球运动员

姓名:张丹

国家/地区:中国

性别:男

出生日期:1983-12-17

身高:176cm

体重:76公斤

项目:软式网球

最好成绩:2003年世锦赛团体第三

注册单位: 北京体育大学

现在教练: 刘世军

运动经历: 1996年 在北京体育大学竞技体育学校 教练是宾洲

2001年 在北京体育大学 教练是宾洲

2003年 首次入选国家队 教练是刘世军主要成绩: 2001-2006年 全国锦标赛 单打冠军

2003年 世锦赛 团体 第三

2004年 亚锦赛 团体 第三

2005年 中国杯国际邀请赛 单打 冠军

11 中央电视台译审

(1941—)中央电视台译审。广东潮州人。中共党员。1964年于中山大学外语系毕业后,分配到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

前身)从事翻译工作至今,是中央电视台法语语种的开创人之一。在30多年工作期间,曾多次完成重大的口译、笔译任务,编、译的《奠边府大捷》、《三国四方会议》、《周总理和他的办公室》、《改革中的中国人》、《中国妇女专辑》等对外宣传节目播出后,反响强列。编、译的《舞狮人》获1991年度全国电视对外宣传优秀节目奖,参与拍摄并撰写解说的《汕头行》获1991年度全国电视对外节目评比专题类二等奖。多次完成外国国家元首访华活动卫星转播的现场翻译。1982年随中国政府代表团出访非洲11国,1984年负责组织举办“法国电视周”活动,1995年、1996年同法国电视台合作,在法国电视台举办《中国春节特别节目》。翻译了丁玲的小说《奔》、法国小说《羽毛蛇的秘密》及《小法岱特》、《蓝眼睛》、《包法利夫人》等40多部电影、电视剧、译著约70多万字。1997年评为译审。

12 中国大陆演员

姓名:张丹

性别:女出生日期:1983年5月

籍贯:北京

身高:167cm

体重:48kg

毕业学校:中央戏剧学院

表演经历:

电视剧:《重庆小夜曲》饰:丁宁

《漂族女孩》饰:曼宁

《但小女人》饰:舒婷

电影电视:《血色童心》饰:雷蕾

电影:《像鸡毛一样飞》饰:女作家

公演话剧:《迷失的都市》肢体戏剧 女一号《坦白》饰 埃维《女店主》饰米兰多琳娜

13 江苏省民间文艺家协会驻会副主席

男,1961年7月出生。汉族,镇江市人。研究生学历。中共党员。现为江苏省文联民间文艺家协会驻会副主席(主持工作)。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江苏省评论家协会理事、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

曾发表诗歌、散文、小说和译作。民间文学作品入选多部作品选集。“白蛇传”系列研究等民间文艺学术论文入选全国第五、六届民俗学研讨会,第四、五届吴歌学术研究会,第二届“白蛇传”学术研讨会,江苏省青年民间文学论坛等;曾获江苏省第二届民间文艺优秀成果评比优秀论文奖。出版《白蛇传文化集粹·论文卷》(主编)、《江苏特色文化》(副主编)、《镇江特色文化》(副主编)、《口传文艺研究十人集》(副主编)等。

14 新世纪小学教材副主编

1972 年 5 月出生,1997 年 毕业 于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获硕士学位。目前在北京市教育学院工作。主要从事基础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设计研究,特别是统计与概率的课程设计与教学。其他领域还包括教师教育、个案研究等。

曾参加北京师范大学承担的全国哲学社会科学九五规划项目 “21 世纪初期中小学学科课程内容现代化的走向分析 ” 的课题,并参与编写了新世纪小学数学实验教材。参与教育部重大课题 “ 义务教育国家数学课程标准 ” 的研制工作和 “ 国家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 的研制工作,并作为核心组成员及子课题负责人。此工作的直接成果是教育部委托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及相关的所有课程改革介绍、培训的资料。撰写了数学课程标准的实验教材,是新世纪数学 1—6 年级教材的副主编,新世纪数学 7—9 年级教材的分册主编,新世纪数学 10—12 年级的编写组成员。 主持北京市十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义务教育阶段‘统计与概率'课程的设计与教学”。

主要著作

《数学课程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新课程理念与初中数学课程改革》,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15 长沙学院教师

女,汉族,1968年1月出生。1988年大学毕业参加工作,2002年获自动控制专业副教授职称,2005年获武汉科技大学控制工程硕士学位。 现任长沙学院电子与通信工程系电气教研室专业课程教师、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维修电工技师、高级考评员。

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工电子、工厂供配电技术和自动控制与检测技术。目前参与校级精品课程建设1项。在全国核心期刊及省级书刊上发表论文10余篇,编写教材2部。多次荣获得湖南省、市、校级优秀教学成果奖,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芙蓉百岗明星等称号。

16 芗剧表演艺术家

张丹,曾是漳州市芗剧团担纲演员。国家二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

师承:邵江海、林文祥等第一代名老艺人。

早年毕业于漳州艺校,1960年分配到龙溪地区芗剧团当演员。1969年调到漳州市京剧团1979年12月调回龙溪地区芗剧团当演员。1988年8月受聘于漳州市芗剧团当演员。1991年调到福建省艺术学校漳州戏曲班当教师。

在团当演员期间,曾获1980年福建省第四届现代戏会演获演员奖;1980年福建省主要地方剧种唱腔会演一等奖;1979年被评为福建省青年优秀演员; 1984年建国三十五周年创作现代戏调演获演员奖等诸多奖项。

主要代表作有传统戏《三家福》、《泗洲城》、《杨排风》、《穆桂英挂帅》、《狸猫换太子》、《美人泪》,现代戏《渔村风云》等。另,《龙江颂》移植成芗剧曾两次赴京演出,并参加国庆献演。全国汇演《双剑春》再次赴京演出受到一致好评。

张丹唱腔委婉大方,声情并茂,表演程式到位,角色内涵尽显,并跨多行旦表演,生旦俱佳,被同行尊称为“戏状元”。调至艺校,桃李满天下,为芗剧人才的培养做出巨大的贡献。

17 WCBA篮球运动员

基本资料

位置: 中锋.号码: 4

出生年月: 1979年1月

民族: 汉

身高: 1.86M

体重: 75KG

效力球队: 辽宁衡业女子篮球队

历史赛季技术统计

赛季 场数 得分 三分球(率) 罚球(率) 篮板 盖帽 助攻 抢断 被侵 犯规 失误

2002 12 12.8 50% 94.12% 5.6 0 0.8 0.4 1.8 3 2.1

02-03 19 12.5 0% 89.09% 4.5 0.2 0.4 1.7 2.3 3.6 1.3

2004 13 9.8 25% 69.7% 3.7 0.2 1 1 1.8 2.3 0.9

04-05 19 7.5 14.29% 72.41% 3.5 0.4 1.7 1.2 1.2 2.5 1.4

05-06 22 7.7 62.5% 89.74% 4.2 0.2 0.8 0.9 1.4 2.4 0.8

06-07 18 10.6 48.15% 62.16% 4.6 0.4 1.5 1.1 2.1 2.5 1.3

07-08 23 10.5 37.04% 62.5% 5.5 0.5 1 1.5 1.6 2.4 1.3

08-09 21 5.5 0% 92% 2.6 0.4 0.9 0.8 1 1.6 1

个人技术统计纪录

场数 得分 篮板 前场篮板 后场篮板 三分 盖帽 助攻 抢断 被侵 犯规 失误

147 1377 625 258 367 31 44 148 165 236 368 179单场得分最多: 29分 所在球队:辽宁衡业 主队:辽宁衡业(87) VS 客队:八一广博文具(101) 02-03赛季

单场篮板最多: 12个 所在球队:辽宁衡业 主队:辽宁衡业(105) VS 客队:河南豫光金铅(78) 07-08赛季单

单场三分最多: 4个 所在球队:辽宁衡业 主队:山东体育彩票(72) VS 客队:辽宁衡业(87) 06-07赛季

单场助攻最多: 6个 所在球队:辽宁衡业 主队:辽宁衡业(94) VS 客队:广东亚洲铝业(70) 06-07赛季

单场盖帽最多: 3个 所在球队:辽宁衡业 主队:福建南安() VS 客队:辽宁衡业() 04-05赛季

单场抢断最多: 6个 所在球队:辽宁衡业 主队:辽宁衡业() VS 客队:福建南安() 04-05赛季

18 中科院研究员

张丹 女 1962年10月出生,博士,长期从事土壤微生物尤其是大型真菌的生态作用和综合利用研究。2006年3月-2008年6月: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博士后;2002年9月-2005年12月: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化学专业,理学博士;1995年9月-1997年8月:比利时根特大学理学院,土壤学硕士;1979年9月-1983年7月:四川农业大学土化系,农学学士。1983年8月-1997年9月:在四川省农科院土肥所历任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微生物室副主任、院学术委员会委员。1997年10月至今:在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历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1999.12-2008.12)、研究员(2009.1-)、所办主任(2000.5-2001.8)、西昌市挂职任副市长、市委常委(2001.10-2003.10)、研究室支部书记(2006.11-)。

研究领域: 土壤生态和环境工程

代表论著:

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4部,其中有代表性的论文有:Biosorption of cadmium(II) and lead(II) from aqueous solutions by fruiting body wastes of fungus Flammulina velutipes. 2009,上海,国际会议论文;溶液中多种金属离子共存对毛木耳生物吸附能力的影响.生态环境, 2008;Bioaccumulation of heavy metals by wild growing mushrooms from Liangshan Yi Nationality Autonomous Prefecture, China. Wuhan University Journal of Natural Science, 2008;西昌市13种野生蘑菇中的汞含量与安全性评价. 安全与环境学报,2008。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先后主持国家攻关计划子课题、国家自然基金项目3项;主持省部级

项目13项;在研项目:国家基金“牛肝菌对土壤中镉和铅的积累及其机理研究”;四川省科技攻关项目“栽培食用菌对重金属的生物吸附技术研究”;四川省应用基础项目“紫色丘陵区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

19 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副研究员

个人履历

张丹,女,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副研究员。先后毕业于黑龙江大学俄语系、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中文系,获文学学士、文学硕士学位。

1990年至今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传播研究室工作。1996年受院外事局的派遣,赴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研修访学一年,参加了该所“中国的精神文明与现代化”课题的研究。2006年被评定为副研究员。现任中国传播学会副秘书长、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世界传媒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研究领域:国际传播、文明传播,俄罗斯、独联体及东欧国家文化传媒的研究。

个人成就

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社科基金、中宣部及院、所重大及重点课题,主要有:

1、2009年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普世价值的传播与中国话语权研究》(在研);

2、2007年院重点课题:《文明传播学的跨学科研究与学科创建》(已完成)

3、2006年中宣部交办课题:“主要发达国家媒体管理体制调研报告之一:

俄罗斯媒体管理体制研究”;(已完成)

4、2005年度所重点课题:《独联体国家的颜色革命和美国的文化侵略》

(已完成,待结项);

5、2004年度所重点课题:《普京的新闻思想与文化兴国战略——关于当代俄罗斯文化传媒的研究报告》(已完成);

6、2003年度所重点课题:《变化中的俄罗斯传媒》(已完成);

7、1998年中国社科院重大A类课题:《21世纪世界新闻传播冲突与竞争格局研究》(已完成);

8、1997年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课题:《中国的精神文明与现代化》;

9、1994年,参加了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八五”规划项目——首都文明工程课题组,参与调研报告的撰写,对城市形象传播等一系列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该课题荣获1996年度首都社科规划办一等奖。

10、1993年“八五”新闻学科国家重点课题:《西方新闻理论评析》;

11、1992年所重点课题:《电视内容对北京地区少年儿童的影响》

主要学术成果

著作类:

1、《一切还在前头——普京与当代俄罗斯文化》(专著),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年12月;

2、《海外传媒在中国》(合著,副主编),中国文联出版社,2005年3月;

3、《全球传播大视野》(合著),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4月;

4、《西方新闻理论评析》(合著),新华出版社,1998年;

5、《中国传播学30年(1978-2008)》(合著,副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0年6月。

主要论文和研究报告:

1、《文明传播学的跨学科研究与学科创建》(院课题结项报告),2010年5月;

2、《谷歌事件:美国“巧实力”外交的一次演练》(姜飞、张丹等),《红旗文稿》2010年第7期;

3、《传播学研究的成就与问题》(张丹、胡翼青);见《中国新闻年鉴》(2009年卷);

4、《三十而立:中国传播学研究群体的发展历程和时代特征》(第10次全国传播学大会参会论文),2008年5月;

5、《俄罗斯近代文明的崛起与发展》,研究报告,《文明》特刊2008年1月;

6、《多难兴邦——2008:中华文明的涅槃》,研究报告,《文明》杂志2008年7月

7、《独联体国家的颜色革命和美国的文化侵略》,《第九次全国传播学研讨会论文集》,新华出版社出版,2006年11月;

8、《俄罗斯的传媒管理及未来走向》,《红旗文稿》2006年第19期,

9、《普京政府回收传媒控制权》,《党建》2007年01期;

10、《俄罗斯媒体管理体制研究》,《世界社会主义研究动态》第59期,2006年8月;

11、《变化中的俄罗斯传媒》,《新闻与传播研究》杂志,2004年第3期;

12、《《真理报》的历史变迁和经验教训》,《新闻与传播研究》杂志,2001年第3期;

13、《填补“数字鸿沟” 铺设电子大道——俄罗斯加强信息网络和新媒体的建设》,《学术动态》2003年第3期

14、《俄罗斯媒体:静悄悄的革命》(上、下),《传媒》杂志,2002年第1期、第2期;

15、《东欧五国新闻业现状》,《新闻研究资料》第57期。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11:5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