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云台村
释义

云台概况

坐落于泉州市南安霞美镇云台自然村,东邻霞美镇埔当村,西隔溪美镇三堡村,南面云台连理赛山,北有云台山。处溪美镇与霞美镇交接处。

云台,环境优美、依山傍水、山清水秀。地处南亚热带,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均温度20.9℃,无霜期。全村管辖:金埔、石壁头和桥仔头三个社区。

2009年普查,现有1171个居民。有陈,林,潘,郑,吴5个姓,以姓陈,林人数居多,均为汉族。陈氏以居住在金埔社区为主,石壁头社区以林氏为主,潘氏、郑氏、吴氏则居住在桥仔头社区。

盛产水果,果树覆盖面积达85%,杨梅、龙眼、橄榄等名扬四海的水果,畅销国内外,俗称“柴山水源好,吃饱不用愁”。

当地农作物以水稻为主,饮食以米饭为主,属闽南饮食习惯、方言为闽南语。

云台山

云台山,称为云台的天然屏障。山形如二象山林,亦名双象峰。因地处位置特殊,前有溪河,自然的美而成为达官贵人游玩的好去处。王延彬任泉州刺史后,即在云台山筑别馆。后成为王氏时来歌舞之地。

历史的云台

云台是块天然的风水宝地。史料记载南安重要古墓(共有5个)中2个葬于云台村,分别为五代太傅王延彬墓和宋太傅傅自得墓。

20世纪60-70年代,当地政府号召当地民众开山建池造家乡,先后挖掘重多历史宝物(也毁掉众多文物)。其中较为重大的事件是:曾出土一座26斤纯金观音像、一把宋代某将军宝剑以及古代金银钱财不计其数。

五代太傅王延彬墓,葬于云台山下,现当地地名为“墓后”,位于云台寺旁。宋太傅傅自得墓,葬于云台山,现地名称为“傅府山”,属云台山一角,山中矗坐着很多座石像,后相续被人盗走。

当地历史悠久,按史册记载,可追溯到五代十国。五代十国时泉州刺史王延彬(885—930)曾到云台建造别墅,建云台歌馆,盖望梅亭,把当地报恩寺为云台寺,云台双象山改为云台山。每年梅果熟时,就带妻儿老小到此度假尝梅,时邀招贤馆中寓贤和泉郡名士来赋诗酣饮。自号白云侍中,自王延彬辟梅村十里后,此地之风历久不衰,至今犹然。云台的万梅乡石碑犹存。

因王延彬治泉郡有政绩,死后葬于此山。元至正十四年(1354年)不知何故被烧毁,寻复建。当今云台村落依旧存在很多与云台寺相关联的地名。

关于云台寺为何烧毁,至今民间一直流传着这样一个说法:云台寺庙,历史上一度在当地香火很旺,名声很好,众多达官贵人、僧徒慕名前往烧香驻留。在云台寺不远处,有座尼姑庵(今地名为后庵),后因云台寺庙中某一僧徒暗中挖地道直达尼姑庵,与庵里德尼姑地下有私情。后被发现,名声败坏,被当时皇帝命令烧毁云台寺和尼姑庵。现云台村金埔社区寺口坡(云台寺的建址所在地),挖地三尺尽是碎瓦片、砖块。

历史人物

云台史国老

当过宰相,后人称为国老,出生在云台连理赛山下的石鼓山(当地山名),现保存有他幼年时读书的石书房。

云台陈大光

清高宗乾隆十八年(1753年)癸西科,丰州云台陈大光考中解元。

旅游景点

历史旅游景点:王延彬别馆、云台歌馆、望梅亭、招贤馆、凉峰院、招福院、云台寺、荐福报恩禅院、凤凰寺等。

经济

云台工业开发区

随着改革开放的强劲东风,云台先后规划100亩为云台工业开发区,引进三隆重工、凯盛化工有限公司、泉州华盛机械设备有限公司等10余家企业入住,从而发展了经济及带动第三产业。人均年收入10000多元,基本实现小康水平。

交通

交通线路有X338公路(南安县级公路),可乘坐泉州公交车12路、南安公交5路、8路、12路等公交路线到云台即可。

简介

云台村位于鸦鹊岭镇西南端,东临玛瑙河与东山村隔河相望,南与枝江市徐家咀、罐头咀两村接壤,西邻五龙村,北与梅店村、黄金堂村毗邻。

具体介绍

云台村解放前隶属于宜都县安福寺区荣新乡第10保、宜昌县高前乡第13保管辖,解放后废除保甲制,1950年至1952年,经过土地改革、土地复查,将宜都荣新乡划归宜昌县管辖,1955年组建4个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合并成立为石桥乡第四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9月成立鸦鹊岭人民公社,更名为第八大队,1959年分出,将八大队更名为四大队,1961年将四大队分成两个大队,同年5月正式成立何家冲大队、郭家畈大队,1984年9月更名为何家冲村、郭家畈村;2003年村组规模调整,合村并组,何家冲、郭家畈两村合并定名为云台村,由20个组合并为4个村民小组。

云台村的村域地貌形态和其他情况

村域地貌形态属丘林地带,海拔约118米,土壤质地以黄粘土为主,酸碱度适宜,适应于水稻、油菜、柑桔、茶叶、瓜类等粮油经济作物的种植生产,整体土壤植被覆盖率达100%,焦柳铁路、鸦来公路纵贯全村,环镇公路横穿全境,三峡---荆门两条500千伏变压电线横跨本村。村委会办公地点设村中心鸦来公路店子包,距镇政府6公里,距宜昌市42公里,全村版图面积12.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189亩,其中水田3496亩,柑桔面积3208亩,茶叶面积174亩,全村总户数782户,总人口2428人,其中男1210人,女1218人,劳动力1500人。2005年粮食总产451吨,油料总产605吨,柑桔总产375吨,生猪育肥出栏10070头,实现经济总收入3002万元,比1975年增长72.2倍,人平纯收入4303元,比1975年增加4232元,在经济总收入中,第一产业75%,第二产业占15%,第三产业占10%。云台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教育等方面的建设 1994年,集中统调全村劳力,投资1.5万元,兴建三蓬刺小型水库一座,1995年投资10余万元,根治郑家冲、何家冲,全长3600米河流两条,全村拥有55835米的主、次沟渠、三条河流、13座小型水库、370口堰塘,从而有力地保证和促进了农业生产和多种经济生产的发展。2005年展开了以中干、林庙、高峡三条斗渠为主并全面铺开施工的末级渠U型槽安装建设,被区、市、省人民政府树立为试点样板工程,2005年底副省长刘友凡同志亲临考察,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和赞扬,全村新安装建设U型槽沟渠24条计21000米。

柑桔生产兴起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期,由1980年的98亩发展到2005年的3208亩,已成为经济总收入中的主要支柱产业。2005年由村民张扬红投资250万元,占地8000平方米,兴建民营企业“扬红打蜡厂”,有力地促进了本村及周边地区的柑桔生产和销售;1978年开始办电,经过近30年不断深化改革,加大投入,全村已形成高压线路两条9公里,低压线路68条107公里,配电室7个,年用电量达260万度,交通运输畅通无阻,除有焦柳铁路、鸦来公路外,有村级公路3条12公里,组级公路纵横交错,2005年投资85万元,完成了林庙—玛瑙河硬化公路3.4公里,全村共拥有各类车辆817辆,其中农用车18辆,拖拉机38辆,摩托车161辆,确保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截止2005年底,全村农户购置彩电842台,电冰箱、柜105台,洗衣机650台,摄像机1台,电脑28台,空调157台套,楼房323栋,打水井717口,沼气池782口,太阳能热水器304台。

云台村的教育及医疗方面的情况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因师资力量、学生生源等因素,何冲、郭畈两所小学相继撤消,并入黄金堂完全小学,全村适龄儿童入学率、升学率均在100%。2003年,村兴建设置有诊断、观察、注射、换药四个科室及药房、值班室的卫生室一个,使全村0-6岁儿童预防免疫率,育龄妇女“三查”率均达到100%。2004年国际人口与发展组织有关专家、学者、外宾亲临本村,就农村基层卫生事业、人口发展、计划生育等工作进行了全面的检查和指导,经对本村卫生室工作的全面考评和综合审查,其各项工作均受到了专家、学者、外宾的好评。

如今的云台村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经村民推荐选举,全村共设立中心户23户,以村“两委”为核心,形成了党小组、党员、村民小组、中心户等多位一体的网络服务管理机制,大力开展立样板树典型,户户争当十星级文明户的竞赛活动,使全村涌现出优秀党员8名,模范中心户5户,“十星级文明户”56户。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2 21: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