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袁洁如 |
释义 | 个人简介袁洁如,女,抗日女英雄。袁洁如原先连个正式名字也没有,因为丈夫姓侯,行五,所以同志们都亲切地喊她五嫂,直到徐州解放,党员登记时,组织上才给她起名叫袁洁如。袁洁如老家在丰县袁家油坊,从小失去父母,跟兄嫂度日,忍饥挨饿,她19岁嫁给了本村的侯老五。袁洁如过门半年,正逢黄河发大水,淹没了庄稼,被迫逃荒来到徐州。1942年春,中共组织决定在城内建立一个联络点,这个点就选在袁洁如家。1943年3月,党组织正式发展她为中共党员,担任党的地下交通员。在长达七年的地下斗争中,袁洁如凭着一颗对党赤诚的心,靠着一双“解放脚”跑遍了邳睢铜、湖西根据地的山山水水,闯过一道道难关,躲过一次次盘查,完成了无数次情报传递任务。1949年春,她光荣地出席了首届全国妇代会。 1982年10月14日,袁洁如病逝。 人物特写随着边沿区斗争的变化,机关驻地不断转移,袁洁如靠一双“解放脚”,机关转移到哪里,她就把情报送到哪里。有时脚掌被磨破渗血,她也不作声。1943年秋,袁洁如挎着篮子到徐州东郊的吴邵去送情报,走到梁窝正遇着日军和汉奸队“清乡扫荡”,她立刻躲进了路旁的草棵里,子弹嗖嗖地从她头上飞过,偏偏在这个时候她的疟疾病又复发,浑身瑟瑟发抖,她心想,舍命也得把情报送到。于是抄小路趟河水到了赵围子,身子实在支撑不住了,一下子歪倒在一家的门口。直到午后,待日军撤退,她抓紧赶到吴邵,结果机关已转移到了邓楼,她又摸了几里黑路,终于找到了敌工部姚克部长和淮北区党委的一些同志。姚部长紧紧地握住袁洁如的手,感激地说:谢谢!谢谢! 自从袁洁如家卷烟以来,打入城内的同志,也以买烟为名到那里去接头聚会,特别是袁洁如家门前土山上的茂林,地下工作者经常在这里开会,袁洁如全家主动为他们站岗放哨。袁洁如一家在这一带的人缘非常好,甲长刘玉聪每次得到敌人搜捕或查户口的消息时,总是用“家里来买烟的人走了没有”的暗号来通知她,使我们的同志都能安然地躲过敌人的搜查。日本投降后,国民党到处搜捕共产党员,袁洁如与地下党负责人失去联系。一天,忽然来了一位陌生的青年人,自报姓高,睢宁县双沟人,说是受袁洁如的“表弟”石西岩相托,捎个口信。他告诉袁洁如石西岩已被关在裕华盐栈,要她设法给送去四个高桩馒头、两斤酱牛肉。袁洁如听后,先感到有些吃惊,不知石是何因被捕,但又一想,不管怎么说,现在毕竟是知道石的下落了,其他事情可以慢慢打听。袁洁如东拼西凑,凑够了买四个高桩馒头和两斤酱牛肉的钱,买了东西赶快去探监。到了门口,无论怎么说,岗哨就是不让进,最后只有通过岗哨将东西传了进去。袁洁如心想,只要东西能传进去,石西岩定会知道已经联系上了。 探监回来后,她日夜兼程赶往根据地,向党组织汇报了石西岩被捕的情况。时值深秋,石西岩从中统监狱转到警备司令部军法处羁押。这里比中统监狱稍松些,可以让家人送饭,石西岩觉得这是与组织上联系的好机会,所以,在交接登记时,称有一位表姐住在市内,只是很长时间没往来了。狱方按照石提供的地址找到侯五嫂。袁洁如正在为无法与石取得联系而发愁,她到解放区向城工部领导汇报了石西岩被捕的情况后,组织上一直想方设法进行营救。现在狱方通知叫给送饭,真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就这样,袁洁如利用探监和送饭的机会,常上监狱带去组织指示,并将狱中斗争情况及时向组织汇报,使狱中的同志在党组织领导下,同敌进行斗争。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