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永州龙兴寺东丘记 |
释义 | 《永州龙兴寺东丘记》,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被贬永州期间所作的一篇游记。是时,柳宗元因参加王叔文、王伾等所领导永贞革新的变法运动失败,被谪永州,任永州司马之职。唐代之时,永州地区地处偏远,政令难达,尚未开发,人烟稀少,柳宗元被贬此地,心中难免抑郁幽怨,若是常人定要著文发怨,然而柳宗元在贬谪永州期间却未如此,反而将之暂时抛却脑后,在永州一地,寻山访水,建筑园林,并畅游其间,自得其乐,同时著述游记多篇,真可谓胸怀宽广,非常人所及。 作品原文永州龙兴寺东丘记 唐·柳宗元 公谪永州十年,凡为记序其年月,有不得而考者,此其一也。 游之适,大率有二:旷如⑴也,奥如也,如斯而已。其地之陵阻峭,出幽郁,寥廓悠长,则于旷宜;抵丘垤⑵,伏灌莽⑶,迫遽回合⑷,则于奥宜。因其旷,虽增以崇台延阁⑸,回环日星,临瞰风雨,不可病其敞也;因其奥,虽增以茂树丛石,穹若洞谷,蓊若林麓⑹,不可病其邃也。 今所谓东丘者,奥之宜者也。其始龛之外弃地,予得而合焉,以属于堂之北陲⑺。凡坳洼坻岸之状,无废其故。屏以密竹,联以曲梁。桂桧松杉楩楠之植⑻,几三百本,嘉卉美石,又经纬之。俛入绿缛⑼,幽荫荟蔚⑽。步武错迕⑾,不知所出。温风不烁,清气自至。水亭狭室,曲有奥趣。然而至焉者,往往以邃为病。 噫!龙兴,永之佳寺也。登高殿可以望南极,辟大门可以瞰湘流,若是其旷也。而于是小丘,又将披而攘之。则吾所谓游有二者,无乃阙焉而丧其地之宜乎?丘之幽幽,可以处休。丘之窅窅⑿,可以观妙。溽暑⒀遁去,兹丘之下。大和⒁不迁,兹丘之巅。奥乎兹丘,孰从我游?余无召公⒂之德,惧翦伐之及也,故书以祈后之君子。 注释译文作品注释⑴如,用在形容词后,表示动作或事物的状态。 ⑵垤(dié),蚁封,蚂蚁做窝时堆在洞口的土。 ⑶灌,灌木,《诗·周南·葛覃》:“黄鸟于飞,集于灌木”。 莽,宿草,隔年的草。 ⑷迫遽(jù)狭窄,不宽敞。 ⑸延阁,绵延的阁道。 ⑹蓊(wěng),草木茂盛。 ⑺属,连接。北陲,北边。 ⑻楩(pián),古书上说的一种树。 ⑼俛(fǔ),通俯。缛(rù),繁多,繁重。 ⑽荟(huì),草木繁盛。 ⑾步武,指距离很近,古以六尺为步,半步为武。错迕(wǔ),交错,错杂。 ⑿窅窅(yǎo yǎo),深邃的样子。 ⒀溽暑,潮湿闷热。 ⒁大和,或作太和,天地间冲和之气。 ⒂召公,又作邵公、召康公、太保召公。姓姬名奭(shì),周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因其采邑在召(今陜西歧山西南),曾辅助周武王灭商,被封于燕(今河南北部),是后来燕国的始祖因最初采邑在召(今陕西岐山西南),故称召公或召伯。周成王时,他出任太保,与周公旦分陕而治,陕以东的地方归周公旦管理,陕以西的地方归他管理。他支持周公旦摄政当国,支持周公平定叛乱。 作品译文适宜游览的地方,大致上分有两类:或者是开阔通畅(的地方),或者是幽秘深邃(的地方),不过就像这样罢了。那些的山形陡峭,草木稀疏,地域空旷宽大而又辽阔深长的地方,就是具有开阔通畅的特点的地方;那些的山丘广布,草木广布,地域狭小而又曲折回环的地方,就是具有幽秘深邃的特点的地方。因为它的开阔通畅,即使在其间增设高大的亭台和绵延的阁道,顾首四周也能看见星辰的回转,俯首向下也能看见风雨的运作,并不会使它的开阔通畅受到损害。因为它的幽秘深邃,即使在其间布设丰茂的树丛和层叠的岩峦,使它的顶部如同洞穴一般幽深,使它内部如同山林一般浓荫,也不会让它的幽秘深邃受到损害。 现今(我们)所说的东丘就是一个带有深邃奥秘的特色的地方。开始时,它是寺庙之外的废地,其后我获得了它,并加以整治,又将它连接到佛堂的北边。凡是那些地貌高低起伏的地方,都没有毁坏它的原貌,并栽植许多翠竹为之荫蔽,又用曲折回环的小道将其连接,还种植了近三百多棵,桂树、桧树、松树、杉树、楩树、楠树等树木,而其间依序放置的鲜花奇石,更使是小园显得条理秩序。低头走入丰茂的林丛中,四周草木繁盛绿荫浓密,树石风景随移动而变换,不知道是从哪里出现的。温和的风不时吹拂而来,清新的空气也随之而至,虽然这里只有水亭陋室,但其环境清幽深邃奥秘。然而到达这里的人却都把它幽秘深邃当作弊病。 啊!龙兴寺是永州地区的著名寺庙。登上高高的神殿可以望见南方极远的地方,靠近巍峨的寺门可以俯瞰流动的湘江,这就是它带有开阔通畅的特点的地方。但是这座小丘,却又使这种开阔通畅的特点受到损害。那么我所说的游览胜地两种特点具有的,龙兴寺恐怕就会产生缺失,并进而丧失它的特点吧?幽静葱茏的东丘,可以让人停留休憩;深邃曲折的东丘,可以让人观览品读。在东丘之下,盛夏中的湿热之气一一消散;在东丘之上,天地间的冲和之气万年不变。唉,如此幽秘深邃的东丘啊,谁又会来和我一起游赏呢?我没有召公那样的高尚品德,恐惧谗言迫害的到来,因此写下这篇游记来告知后代的君子们。(试译,有误) 写作背景公元806年(元和元年),由于顺宗下台、宪宗上台,革新失败,“二王刘柳”和其他革新派人土都随即被贬。宪宗八月即位,柳宗元九月便被贬为邵州(今湖南邵阳市)刺史,行未半路,又被加贬为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这次同时被贬为司马的,还有七人,所以史称这一事件为“二王八司马事件”。 永州地处湖南和广东交界的地方,当时甚为荒僻,是个人烟稀少令人可怕的地方。和柳宗元同去永州的,有他67岁的老母、堂弟柳宗直、表弟卢遵。他们到永州后,连住的地方都没有,后来在一位僧人的帮助下,在龙兴寺寄宿。由于生活艰苦,到永州未及半载,他的老母卢氏便离开了人世。 柳宗元被贬后,政敌们仍不肯放过他。造谣诽谤,人身攻击,把他丑化成“怪民”,而且好几年后,也还骂声不绝。由此可见保守派恨他的程度。在永州,残酷的政治迫害,艰苦的生活环境,使柳宗元悲愤、忧郁、痛苦,加之几次无情的火灾,严重损害了他的健康,竟至到了“行则膝颤、坐则髀痹”的程度。贬谪生涯所经受的种种迫害和磨难,并未能动摇柳宗元的政治理想。他在信中明确表示:“虽万受摈弃,不更乎其内。” 永州之贬,一贬就是10年,这是柳宗元人生一大转折。在京城时,他直接从事革新活动,到永州后,他的斗争则转到了思想文化领域。永州十年,是他继续坚持斗争的十年,广泛研究古往今来关于哲学、政治、历史、文学等方面的一些重大问题,撰文著书,《封建论》、《非〈国语〉》、《天对》、《六逆论》等著名作品,大多是在永州完成的。 作者简介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人,代宗大历八年(773年)出生于京城长安,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年)客死于柳州。一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享年不到50岁。因为他是河东人,终于柳州刺史任上,所以号柳河东或柳柳州。 柳家与薛、裴两家被并称为“河东三著姓”。柳宗元的八世祖到六世祖,皆为朝廷大吏,五世祖曾任四州刺史。入唐后,柳家与李氏皇族关系密切,只高宗一朝,柳家同时居官尚书省的就达22人之多。但到了永徽年间,柳家屡受武则天的打击迫害。到柳宗元出生时,其家族已衰落,从皇亲国戚的特权地位跌入一般官僚地主阶层之中。柳宗元曾祖、祖父也只做到县令一类小官。其父柳镇,官秩一直很低。柳宗元非常感慨地说,柳氏到他这一代,已经“五、六从以来,无为朝士者”。安史之乱,使柳家又受到一次巨大冲击。战乱中,柳镇送母亲入王屋山避难,自己携着一家汇入逃亡人流,逃到吴地。在南方,一度生计艰难,有时竟薪米无着。柳宗元的母亲为了供养子女,常常自己挨饿。柳宗元正出生于“安史之乱”后,他的幼年便是在穷困艰难中度过的。柳宗元九岁时,又一次大规模的割据战争--建中之乱爆发,使柳宗元一家再一次饱尝战乱之苦。柳宗元成长于动乱年代,他从少年时代起就对人民遭受的苦难有一定的了解,对社会现实有一定的认识,这对他以后的文学成就和思想建树不无影响。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