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亚洲一号
释义

亚洲一号卫星简介

亚洲一号卫星的前身是美国休斯飞机公司为美国Western Union通信公司设计制造的Westa4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1984年2月,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携带该卫星和另一颗印度尼西亚PalapaB2卫星一起进入太空。这两颗卫星在脱离航天飞机后,卫星上的近地点发动机没有按预定计划点火,因而均未能进入预定轨道,卫星发射失败。

所幸的是,位于美国佛罗里达州菲尔莫尔是的地面跟踪站监测到并计算出了两颗卫星的具体位置,同时发现了卫星的状况良好。休斯飞机公司和美国宇航局(NASA)紧急探讨了回收卫星的可行性,双方一致认为回收这两颗卫星是可行的。

承保卫星发射的保险商支付了卫星发射失败的保险费之后,拥有了这两颗卫星的所有权。在核算了相关费用后,保险商也认为回收这两颗卫星在经济上是划算的。于是,保险公司委托休斯飞机公司和美国宇航局共同完成卫星的回收任务。

1984年11月8日,另一架名为“发现号”的航天飞机发射进入太空。在11月12日回收了PalapaB2卫星之后,航天飞机于11月14日飞行到距离Westar4卫星9米的范围,两名太空人步出机舱,前往卫星,并引导航天飞机上的机械手将卫星抓回货舱。11月16日,“发现号”航天飞机安全返回地面。回收的卫星被运送到休斯公司,有卫星技术专家组作了彻底检查。1985年4月,专家组向保险商提交了一份关于翻新检修及重新发射的建议书。

亚洲卫星公司

1988年2月24日,亚洲卫星有限公司在香港成立。亚洲卫星公司决定从保险商手中购买Westar4卫星,并将其重新命名为“亚洲一号卫星”。卫星的有关技术参数也根据覆盖亚洲地区的要求做了重新调整和更新。

1989年初,亚洲卫星公司与中国长城工业公司就“亚洲一号卫星发射服务合同”达成一致,1989年1月23日,双方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了隆重的合同签字仪式。

1990年2月12日,亚洲一号卫星从美国洛杉矶由包机空运到中国四川省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1990年4月7日,分别从北京和香港出发的两架飞机直飞西昌,来自中国各部门的领导和用户代表、保险公司、设备商及媒体代表等集聚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共同观摩及见证亚洲一号卫星发射的历史时刻。

由于气象原因,当晚的两个发射窗口均未能满足发射条件。就在第三个发射窗口,也就是最后一个发射窗口出现后,天空放晴,指挥大厅里传出倒计时的声音,21时30分,长征三号运载火箭顺利发射,将亚洲一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亚洲一号卫星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1990年4月7日北京时间21时30分,我国自行研制的“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地发射了“亚洲一号”卫星。火箭发射升空后,一、二级火箭先后脱落成功,三级火箭相继两次点火,载着“亚洲一号”卫星在太空飞行。三级火箭工作16分钟以后,星箭分离,卫星进入近地点距地球200公里、远地点距地球36000多公里的大椭圆轨道,从而成功地把我国首次承揽发射的第一颗外国卫星送上太空。从火箭点火起飞到实现星箭分离,为时21分22秒。

发射亚星是“长征三号”火箭连续成功进行的第六次发射。自1984年4月8日“长征三号”首次成功发射我国第一颗通信卫星以来,“长征三号”火箭已成功地将我国自行研制的五颗通信卫星送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

由中国长城工业公司承揽的这次发射亚星服务的合同,是1989年1月23日在北京签订的。从签订合同到发射前后仅14个月。

作为亚洲地区卫星通信的先驱,亚洲卫星公司率先于1990年4月7日,使用中国长征三号火箭成功发射亚洲一号卫星,此举开创了亚洲地区卫星通信广播的新纪元。 亚洲一号卫星是亚洲地区第一颗商用通信卫星,也是中国自行研制和生产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首次发射国外制造的商用静止轨道通信卫星。亚洲一号卫星对亚洲各国、各地区的广播电视和卫星通信事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在亚洲地区卫星通信发展史上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意义,同时也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2003年4月,亚洲一号卫星圆满完成历史使命,光荣退役。 继成功发射亚洲一号卫星之后,亚洲卫星公司相继成功发射了亚洲二号卫星、亚洲3S卫星和亚洲四号卫星。亚洲卫星系列具有功率高、容量大、覆盖广、卫星轨道位置优越、轨道和网络协调优先级高等优势,上述三颗在轨卫星共为亚洲地区提供了80个转发器、3024MHz带宽的C波段空间资源和45个转发器、2220MHz带宽的Ku波段空间资源,覆盖了亚洲、大洋洲、中东地区以及非洲东部地区。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6: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