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向麒钢
释义

向麒钢,笔名凤歌,重庆奉节人氏,大陆武侠著名作家,杂志编辑,今古传奇暨黄易武侠文学一等奖得主。代表作品《昆仑前传》、《昆仑》、《沧海》。

人物简介

1977年8月出生于夔州古城,游学天府之国,而今寄居江城武汉,编稿为生,常自恨才拙,笔耕五载,未敢疏懒,然仅得《昆仑》一部,《曼育王朝》半部,科幻短篇若干。负登天之志,乏兰台之才,虽信大道酬勤,惜乎知易行难,聊以自解而已。

2001年毕业于四川大学行政管理专业。

2003年来到《今古传奇·武侠版》工作,历任编辑部副主任、副主编、执行主编,2007年领衔《今古传奇·武侠版》主编。

在大陆新锐武侠小说作者中,凤歌唯一被称为“后金庸时代挑大梁者”。主要作品有《昆仑》、《沧海》。其文辉煌大气,尤擅长结构设置,高潮推进。其武侠作品风格效仿金庸之厚重,又有推陈出新之处。

昵称:凤七

身高:183cm

毕业院校:四川大学

生日:8月23日

星座:处女座

爱好:读书、创作、喝咖啡、看电影

创作作品:《校园保安队》、《曼育王朝》、《洗礼》、《铁血天骄》(《昆仑》前传)《昆仑》、《沧海》

编辑作品:黄易《边荒传说》、江南《光明皇帝前传》、沧月《破军》、莫之然《春水绝》、红猪侠《风火流星锤》、庹政《桃花劫》

清韵书院凤歌专栏中凤歌写到:

“ 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

——《庄周·逍遥游》

这段话出自楚狂接舆之口,时人惊怖其言,认为“大而无当,往而不返”,“犹河汉之无极。大有径庭,不近人情。”

但我崇拜,崇拜“大而无当,往而不反”的想象,也渴望自己的思想突破一切的藩篱,“乘运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尽管与现实有所背离,“大有径庭,不近人情”。~8~

坦率地说,现实让我“惊怖”,现实之缰让思想的骏马失去了自由。我宁愿停留在历史,或者跃迁到未来,当然,仅仅是思想。武侠“惊尘溅血流千古”,它是对历史的想象;科幻是对未来的想象,它总是在和科学的巨人赛跑。所以,当我寻求思想寄托时,除了武侠,便是科幻了。

以上观点或许对了,也或许错了,但无论对错,我都只是一个普通的朝圣者,通过思想的原野,向姑射之山进发,这是想象力的旅程,每一次的举步,后脚融进了历史,前足则迈向未来。也许,我永远不会到达,但对地球上某个傻瓜来说,这是世界上最奇妙的旅行,愉悦的荷尔蒙,构成了他前进的原动力。

相关经历

2006年12月,凤歌凭借《昆仑》一书荣获武侠图书界最高奖项——今古传奇武侠文学奖一等奖。多家媒体评论,这基本确立了他作为大陆新武侠小说领军人物的地位。但是对于这一点,他自己却有点不以为然,“我不觉得有新武侠小说这个文学派别,可以说大陆这帮写武侠的年轻人,没有哪一个不是受前辈大师的影响,拿我本人来说,我也是从模仿金庸开始的。而且因为年龄的原因,到现在没有哪个作者写作的年龄超过了5年,在这样短的时间内,想成为独立的派别是不可能的。只有15部作品的金庸都写了近20年的武侠,更不用说古龙、梁羽生这些有着数十部作品的作家了。因为我们没有有分量的作品出来,文学派别的存在是要靠作品来说话的。”

《昆仑》使得凤歌基本确立了大陆新武侠领军人物的地位,《沧海》则是凤歌全面超越《昆仑》的新作,是凤歌构建的“山海经”系列第二部,“山”是《昆仑》,“海”是《沧海》。《沧海》的出版是大陆新武侠出版的大事件。《沧海Ⅰ》、《沧海Ⅱ》上市一个月销量即突破10万,稳居各网上书店销售排行榜。《沧海Ⅲ》在四月中旬又将在全国火爆上市。

凤歌是谁?他生在三峡长在三峡,其长篇武侠小说《昆仑》卖了80万套,29岁就被读书界称为金庸后大陆武侠小说的领军人物,但重庆人对他却知之甚少。

他曾是一个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书痴,儿时的图书馆伴随奉节老城永沉江底。弱冠之年他离乡求学,却违背了父亲从政的期望,一不小心成为了写书、编书之人。

他彷徨过茫然过,深深体味到一个漂泊的文化人“白居不易”。他恃才东出夔门,潜心创作三年终得《昆仑》,自此一鸣惊人。

2月4日上午,凤歌履约来到重庆磁器口古镇。踩着石板路,穿行在低矮陈旧的民宅间,凤歌的步伐时而迟疑,时而灵异。这是他第一次来到磁器口,也是为数不多的几次途经重庆城。

“一条仿古的街道,门挨门窗挤窗,每一个伸出的头颅都是在兜售商品,古人见了也会觉得滑稽,其实却很魔幻很动漫。”在一家临江的茶楼落座,凤歌说了一点感想,“我不是一个现实主义的人,不善于观察生活。写武侠小说原是为了娱乐,没想到会成功。从自己想写,变成为合同必须写,这两年我真正感到有些疲累。”

白帝城边一介书痴 图书馆里的守望者

对于这个生在三峡长在三峡的青年才子,重庆人并不太了解。

凤歌的家靠近老城的码头,下一百多级石阶就到长江边。此处江面很窄,江水湍急。两岸连绵的山峰直插云端,险峻而神秘。这里就是李太白“朝辞白帝彩云间”的发轫地,也是“夔门天下雄”的瞿塘峡起点。

“我是独子,虽然现在1.83米的个子,但小时体弱多病,同学都喊我病殃殃,还因为生病修学一年。”凤歌推了推眼镜,他说,自己小学五年级就近视300度,现已超过800度。

对于孩提时的生活,凤歌只能在记忆里寻找。县图书馆是他最爱去的地方,上小学时他就在那里读完了四大名著。“县里去图书馆的人很少,周末经常就我一人。因实在冷清,有一天突然通知我图书馆关闭了,要我去还借阅的书。”

凤歌后来将读书的阵地转移到租书摊。每天放学后,他都到书摊看一两个钟头的书。冬天寒风刺骨,小手冻得红肿皲裂。妈妈心疼地为他打了一双毛线手套,但他嫌妨碍翻书页,经常不戴。后来将书租回家看,为了节省租金赶时间,经常等父母睡觉后,偷偷点起蜡烛看书,近视眼的度数就这样越来越深。

“什么叫如饥似渴,我直到现在,都只能在读书中体会。”凤歌有些腼腆地笑笑,“不管是什么书,哪怕是世界上最深奥、最枯燥的书,我只要看上十分钟,就能进入状态。”

上了四川大学,凤歌的阅读更如鱼得水,同学们送给他一个绰号:“图书馆最后的守望者”。他读完了诸子百家、各类史记和近百部世界文学名著。“最喜欢的书是《红楼梦》和《追忆似水年华》,起码读了十几遍。”

放弃公务员当记者 处女作是科幻小说

1997年,凤歌从奉节中学毕业后,考进四川大学学习行政管理。选择这个专业,凤歌说,纯属遵从父命。父亲兢兢业业一辈子,连续当了四届县劳动局局长,后又被评为全国劳模,是奉节有史以来仅有的两个全国劳模之一。父亲希望凤歌将来能像他一样,做一个踏实工作的公务员。

“父命不可违,但学了四年的行政管理,我才发现自己不是块从政的料。”花了大量时间阅读各类书籍,凤歌的视野和胸襟已逐渐开阔。2001年大学毕业,凤歌拒绝了父母要他回老家做公务员的安排,决定留在成都找工作。几番周折,他干上了记者。

在等待报到的过程中,凤歌创作了自己的第一篇科幻小说《洗礼》。“当时仅仅是好玩,一边打电脑游戏,一边想写点文字,也不知道能不能写完。”小说大约3万字,初稿花了10天时间。凤歌先将小说贴到科幻论坛上,接着又将小说投到了《科幻世界》杂志社,就再没理会,继续玩他的《星际》、《帝国》、《仙剑》和《龙珠》等拿手游戏。两个月后,《科幻世界》刊登了他的处女作《洗礼》。

上班半年后,国家整顿行业性报刊,凤歌所在的报社岌岌可危,人心涣散。对记者业务还没有熟悉,大学毕业才进入职场就遇到这样的问题,凤歌自然感到茫然。

唯一的消解,就是写作。创作《洗礼》的过程,让凤歌认识到了自己的弱势。“写科幻小说太累,需要大量的科技素养作铺垫,而我是学文科的,这方面自然是缺陷。”但是,创作《洗礼》也让他发现了自己的长处———善于讲故事。于是,他开始扬长避短地创作武侠小说。

一部《昆仑》洛阳纸贵 百万字挣回一套房

记者做不下去了,凤歌只好到成都一家出版公司做编辑。期间,奉节老城拆迁,家人移民新城,百废待兴,父母催促他几次回家乡发展。“那时我隐隐见到了一线曙光,大脑里有了一个庞大的武侠小说构思,那就是百万字的《昆仑》。”

在成都打拼期间,凤歌一直是租房住。父母每次出差来探望,见他辗转漂流,居无定所,自然十分忧虑。靠写书挣钱,能在成都买套新房吗?那时,不仅父母不相信,凤歌心里也没有底。

2002年,凤歌开始创作第一部武侠小说——《昆仑前传-铁血天骄》,以金庸《神雕侠侣》中提及的“钓鱼城之战”为背景展开,“纯粹为了娱乐、搞笑,以游戏的态度开始写作。”因此,写作的进度非常缓慢,“高兴了写一点,传到网上,不高兴了就不写。对小说中的故事也无整体概念,想到什么写什么。”这样持续了三四个月,《铁血天骄》完成,有十几万字。

但《铁血天骄》在网上的反响出奇火爆,引起了武汉《今古传奇》杂志的关注。在应邀参加了该杂志组织的“华山论剑”笔会后,2003年2月《今古传奇(武侠版)》正式向他伸出了橄榄枝,希望他过去做编辑。1个月后,凤歌带着他未完成的《昆仑》,还有他的新房梦,第一次走出夔门。

2005年初,110万字的《昆仑》开始在《今古传奇(武侠版)》连载,到年底结束时,每期杂志的发行量增长了约15万册,几乎翻番。同年10月,全套6册的《昆仑》在北京出版,截至去年底,总印数达80万套。《昆仑》甫一问世,便洛阳纸贵,凤歌被“凤迷”们尊称为“凤大”,书中主角梁萧的生死悬念成为网上讨论的热烈话题,还有不少女读者为书中缠绵悱恻的爱情潸然泪下。

一部《昆仑》,凤歌共耗时三年。“有70多万字是在成都写的,后30多万字在武汉完成。我一般是晚上10点开始动笔,一直写到凌晨三四点钟,每天平均写两三千字,”他不嗜烟酒,每晚全靠两杯咖啡提神。

靠《昆仑》的稿费和版税收入,前年凤歌在成都二环附近购置了一套新房,价值40余万。今年初,他又从杂志副主编升职为主编。“新房钥匙刚拿到手,但人在武汉供职却无法去住,暂时作为投资了。”

“山海经”系列不写了 最想写中国的《魔戒》

记者:有人说你是先模仿金庸,并把突破金庸作为目标。

凤歌:一开始模仿金庸没错,金庸对我影响很大,因为他是唯一让武侠融入主流文化的武侠作家。而我写武侠小说的初衷,就是因为崇拜金庸先生。但是我们现在首倡“新武侠”,绝不是要“革金庸武侠的命”。金庸先生每部书都有创新,并不断吸收当时的流行元素,这恰恰是我们要学习的。

记者:你认为读者喜欢《昆仑》的原因是什么?

凤歌:《昆仑》写了一个大数学家梁萧的一生传奇。他是一个智慧型的武林高手,也许读者感到新鲜,其他的我就不好多说吧。

记者:你的新书《沧海》销量怎样,下一步是否准备把“山海经”写完?

凤歌:《沧海》现在写了60万字,剩余30万字计划4月前交稿。《沧海》第一部19万字,上月刚出版发行,但势头不及当时的《昆仑》。《沧海》中我做了大胆的新探索,还不知道读者是否认可。写《沧海》和写《昆仑》的状态不同,是签了合同按书商的计划写,这种写作状态我还需要适应。原计划写一个“山海经”系列,但现在可能要放弃写“经”了。我想学习调整一段时间,现在的武侠还没有跳出“言情武侠”的套路,趁自己还年轻没有完全定型,想做一些更新的尝试,或者写出中国的《魔戒》、《达芬奇密码》才是我的目标。

媒体采访

凤歌:要想超越金庸就要保持低调

来源: 新京报

金庸回应步非烟“逼宫”新武侠代表作者谈金庸与新武侠

“我的武侠小说要写出道家之侠,突破金庸作品以往的忧国忧民。”12月中旬,北大才女、新武侠作者步非烟在第三届今古传奇武侠文学暨黄易武侠文学特别奖“颁奖典礼上大胆称”要革金庸的命“,”逼金庸退位“。金庸近日在接受香港媒体采访时,对步非烟进行了首度回应,认为对方创作的”是科幻小说不是武侠小说“。步非烟与金庸之争,其实也是以金庸为代表的传统武侠与步非烟等人为代表的新武侠之争。本报专访了另一位畅销新武侠作者凤歌,他对金庸和新武侠的看法与步非烟大为不同。他觉得步非烟声称的道家写作并未突破金庸的范畴,新武侠要超越金庸仍需积累。

步非烟要革金庸的命没有明确道理

新京报:最近金庸反驳步非烟“革命”说的话,你知道吗?

凤歌:我觉得金庸的说法有他的道理,武侠小说讲究合乎情理。步非烟说要革金庸的命,没有明确道理,没说怎么革命。如果她能说出来自己作品会比金庸强在哪里,这样才可以说要革命。而且她说的那些,比如道家的内容,金庸不是没有写过,令狐冲就是道家之侠,而《鹿鼎记》就是反侠。我没感觉她比金庸强在什么地方,她的作品更接近玄幻,这点与金庸不一样。金庸是标志性的,我们不应该用否定的角度。而“革命”是个很激烈的词,抹杀了一些东西,用“继承”会更好一些。这是我从旁观者角度的一些看法。

新京报:你觉得新武侠的这批作者受金庸的影响大吗?

凤歌:假如没有金庸,这批人根本不可能写武侠。只有金庸和古龙作品中的人物能脍炙人口,剩下基本都没有。说到郭靖、黄蓉我们马上就能在脑海中浮现出他们的形象,说到小李飞刀就会想到李寻欢,说到楚留香就想到风度翩翩的香帅。除此之外,比较经典的人物形象就很少了。

作品写作主要就是写人,没有塑造出比较经典的人物,就不可能上档次。而且如果没有这么一个比较经典的作品出现,武侠小说就不会形成传统,我们现在很多人写武侠小说,都是在向他们学习,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我相信步非烟肯定也是这样,只是可能现在想法比较多一点。

要超越金庸就要先打破他的江湖谱系

新京报:你说武侠小说之所以在金庸手中得以大成,是因为金庸建成了一个完整而严格的江湖谱系,每个虚构的人物都有了来历,所以,武侠的世界变得真实可信?

凤歌:对,这个金庸说步非烟时说得很清楚,武侠小说必须合乎情理。给读者慢慢形成的感觉,就是这个人存在过世界上。而每个人物间,又有或明或暗的传承,最终形成庞大的江湖构架。很多武侠作家其实都想做到这个,梁羽生就不断写续集,但是人物经典化他比金庸差了一些,所以达不到金庸的高度。一部作品一定要写到这个地步,才能算经典,很多作者缺少这么一点,这与他们对人性观察的深度有关。

新京报:这种江湖要怎样构造?

凤歌:构造江湖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必须有一提到能让人想起的人物;其次要有全新江湖架构,具有全新门派和彼此间的关系;第三是维持这个江湖的武功体系。至少要在这三方面比较有特色,超越金庸要在这三方面下工夫,既要有强烈的新意,但也不能违背人性。

新京报:全新的门派?少林、武当都不要了?

凤歌:少林、武当、丐帮这些最应该改,如果你连这些都不能绕开金庸,那就等于往死胡同走。文学作品要求新求变,这种是表面上的改变,比如我们把名字改了啊,老是少林武当很幼稚了。金庸把这些都写得太好了,你再去写就是相形见绌,永远不可能超过他。

写武侠要先写情

新京报:但是现在的孩子好像阅读武侠小说的少了,玄幻大行其道?

凤歌:玄幻里面逃避现实,现代玄幻不太强调本身的真实性,就是起到避世的作用。80后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他们更藏在自己的世界中,逃离现实。其实在国外奇幻当道时间很长了,《魔戒》还被称为千年小说,这让西方文学界十分悲愤。他们慢慢对内地、香港、台湾侵略,奇幻中国化出现仙侠,这都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玄幻最后流传下来的是什么?这很难说。至少现在的作品,都比较成疑问。就说《诛仙》,从文章布局到经典人物塑造还有主线,我仔细看就是把游戏《仙剑奇侠传》的模式变了一次而已。不也是一个男主角和几个女主角,然后拼命救活其中的一个女主角,和当年《仙剑》里为了救活林月如不是一样嘛。

金庸写情非常棒,三毛都说过很崇拜金庸,称他的作品是—————有情之人写的有情之书,这也是他吸引很多女性读者的一方面。《仙剑》也是在感情上下工夫,在言情上取胜。真正走玄幻路线的是黄易,但是他写情不是特别好,所以男性读者居多。但是老实说,女性读者现在占优,男孩子不怎么读书了,更多通过游戏达到看武侠小说的快感。所以现在卖得好的书,都是言情见长。以前有种提法,武侠作者不会写情,那没有前途。而且要写得越来越好。很多武侠作者介入很怪的圈子,以为武侠只是江湖。

我是从模仿金庸开始的

新京报:金庸的作品也融入当时的时代元素吗?

凤歌:是的,金庸那时流行侦探小说,阿加莎·克里斯蒂、福尔摩斯,还流行世界名著,西方现实主义小说。你看《连城诀》就带有《基督山伯爵》的影子。《侠客行》里有《双城记》的感觉。古龙早期有部作品,就几乎全部抄袭了《宫本武藏》一书,只是把人物名字改了。但他厉害的地方就在于模仿形成自己的独有风格,作家就该具有他这种素质。

新京报:你模仿过吗?

凤歌:很多模仿者最初都会有崇拜者,我也不例外,我《昆仑》中有浓厚模仿金庸的痕迹,这是成长的代价,之后才能进化。不怕你模仿就怕你不进步,最后必须形成你自己的风格。

新京报:虽然你嘴上不说,但其实我觉得你内心是憋着劲儿要超越金庸的。

凤歌:真正要超越,就应该是比较低调的人,这种人才能静下心去使劲。通过短篇就想超越金庸,不太可能。还是要有安静沉着心态,海绵式吸水,不要自己没什么东西还老往外喷。金庸本身就是比较安静的气质,古龙也是。我还是比较安静的人,不爱在公众之间说什么没有把握的话,避免若干年后会成为笑柄。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20:31:19